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学松 《新高考》2007,(2):34-37
【考点指津】 1.分析、把握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必然性的原因日本:侵华方针(大陆政策--田中奏折--“国策基准”)、活动(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华北事变、全面侵华思想、经济、军事准备)。  相似文献   

2.
关东军是日俄战后日本驻屯于“关东州”及南满铁路沿线军队之总称,1919年4月正式成立。关东军的发展以“九一八事变”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作为日本侵华的急先锋,关东军在东北收集情报,收买土匪汉奸,颠覆、破坏中国内政,先后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事件。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配合军事侵略而搞的“华北开发株式会社”,是日寇在华北从事经济侵略活动的大本营。它组建了庞大的掠夺网掠夺中国的丰富资源以弥补其本国原料的不足,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华北开发株式会社的成立及其情况自“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侵略一步步加深。1907年日本成立了“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作为掠夺中国东北及整个大陆资源的最高机构。1927年《田中奏折》暴露了  相似文献   

4.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以武力强占我国东北。并且妄图以我国东北为依托,灭亡中国,称霸世界。这个狂妄的野心在当时日本首相兼外务大臣田中向天皇的奏折中写得非常清楚。1927年6月末到7月初,田中召开了5次东方会议,会后起草的奏折说:“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再则以满蒙  相似文献   

5.
关东军     
关东军是日本侵华时期驻扎在中国东北的陆军部队总称。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逐渐侵入中国东北地区。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了原沙俄租借地关东州和南满铁路。关东州位于辽宁,相当于现在辽东半岛普兰店至皮口(貔子窝)一线以南地区,即现在的大连市南部,包括大连、旅顺、金州。日本驻扎在这一带的军队是所谓的“清国驻屯军”的一部分,辛亥革命后,“清国驻屯军”改称“中国驻屯军”。1919年,日本在旅顺口设立了关东军司令部,统一指挥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所辖部队从此即称“关东军”。…  相似文献   

6.
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徐良玉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华关东军到1938年增至五十万人。他们对东北人民加强法西斯统治,实行“归屯并户”和“三光政策”,使抗日游击区广大农村变为一片焦土,并在经济上严密封锁,严格管制东北人民的衣食住行,连一尺布,一斤棉,一粒粮都不准外运,妄...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式用武力推行“大陆政策”的开端,即田中奏折提出的“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然而这一称霸世界的狂妄计划,一开始就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抗日战争前夕天津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随着侵华战争的逐步扩大,在它侵略势力所及的半壁中国国土之上,自北而南策动和扶植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傀儡政权。兹将其中主要两个傀儡政权的产生过程及其傀儡组织的主要人事,择其大要,简述如下: 满洲帝国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炮制傀儡政权,蓄谋已久。“九一八”事变的次日,发动侵华战争的急先锋——日本关东军参谋部即采纳了日本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建川美次的主张,以“关参第三八五号电”致陆军大臣南次郎和参谋总部长金谷范三,对吞并东北和拼凑傀儡政权的问题,提出了“消灭现有东北政权,树立以宣统皇帝为盟主接受日本支持的政权,当为上策”的意见(《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6-17页)。两天后,即九月二十二日,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少将为此召集了幕僚会议,“确定了一个在目前状况下容易收到效果的”“满蒙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29日所爆发的天津抗战,是芦沟桥事变后中国军队对日军大规模主动出击第一战,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芦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军事侵华的开始。日本军部计划:“在军事行动开始时,速以武力膺惩中国第二十九军”,以便首先达到侵占平津、控制华北的战略目的。为达此目的,7日16日,关东军第一混成旅团开抵密云,19日,日本驻朝鲜军第二十师团开进天津; 29日,关东军第十一混成旅团到达高丽营,对华作战的“临时航空兵团”也迅即编成,并开到锦州、山海关待命出击。天津,是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所在地,这里驻有日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工兵,驻屯军空  相似文献   

10.
一武装工作队(简称武工队)是1941年以后,在抗日战争处于空前困难时期,由共产党领导的活跃在敌占区、游击区的一种组织高度集中、斗争方式十分机动的政治武装组织。武工队的建立和积极活动为扭转敌后抗日斗争的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百团大战后,日军集中了其侵华兵力(不含关东军)的75%和伪军的全部对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蚕食”“扫荡”。特别是在华北,敌人兵力达到11个师团又12个独立混成旅团和一个骑兵旅团。华北方面军司令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侵略野心,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设立了满铁。表面上,满铁的设立是为开展铁路经营活动,掠夺东北物资,但实际却远非如此。事实上,满铁作为日本帝国主义“大陆政策”的急先锋,在整个侵华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国策会社”它所带有的政治色彩是浓重的,而绝非一般的单纯的殖民机构。本文拟通过满铁在“九一八”事变中的政治活动,对其职能和性质加以深刻剖析,以再现日本侵华之史实,并以此警谕后人。  相似文献   

12.
甲午中日战争后,不少日本学者在中国史研究中表现出了露骨的侵华图谋,他们极力在中国史研究中寻找侵略中国的理论根据,将日本对华侵略合理化、合法化,为侵华献计献策。此类所谓的“东洋史”、“支那史”研究事实上已经堕落为侵华的史学。这些都在日本“支那史”、“东洋史”研究的主要人物,如内藤湖南、白鸟库吉、桑原骘藏、服部宇之吉、矢野仁一、有高岩、秋泽修二等人身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其中内藤湖南的“内藤史学”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3.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中国东北以后 ,为实现其永久霸占的野心 ,对东北进行了大量移民。特别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后 ,日本又进行了青少年移民。“青少年”移民与一般的农业移民不同 ,它的军事战略目的十分明确 ,它实际上是关东军的兵源储备 ,起到了强化对苏军事防御、镇压东北抗日武装的作用。日本的“青少年义勇军”移民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也给日本人民造成了极大伤害。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晚年把自己在九一八事变时实行不抵抗的原因,归结为错误判断形势,没认清日本的侵略意图。通过对皇姑屯事件与《田中奏折》、九一八事变前东北的形势、对日军动向的察觉、有关当事人的回忆、事变后张学良的说法及南京政府的认识等的阐述与分析,可以看到,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并非“未看清形势”,他之所以不抵抗,主要是由于存有畏惧日本与保存实力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太平洋国际学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亚太地区非政府国际组织。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则是由一个松散的、具有基督教色彩的组织转变为具有强烈自由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团体。张学良曾多次派东北代表出席太平洋国际学会,在会上就东北问题的历史缘起、外国人在东北各项权益的条约依据、列强在东北的经济利益、铁路等问题展开讨论。阎宝航将张学良交给他的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在第三届太平洋国际学会公诸于世。对于《田中奏折》的争议,其实质已不局限于辨明它的真伪,而是直接关联到日本侵略战争的认识观问题,以及战后以来迄今,日本历史认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或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所藏档案中,存有一批为清军机处全宗有关“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录副奏折。录副奏折是当时臣工进呈的奏折,经过了皇帝硃笔批示,称硃批奏折。凡奏折不论硃批与否军机处皆别录一份以备存查,称录副奏折(其中也有些原件不是录副的也并存在内)。录副折每日以若干件自成一束,每月归为一包,故又有月折包之称。这些录副奏折有很多是还未公布过的,和一般已见的史料有相互补充的意义。作者在参加明清档案部所藏档案的整理工作中发现有一件曾国藩在咸丰四年十月廿  相似文献   

17.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挑起了旨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并在此后迅速武装占领了全东北;1932年又在关东军的操纵下,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府。从此,东北便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为了把东北变成其扩大侵华战争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基地,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经济和资源实行了严厉的统制和疯狂的掠夺。统制掠夺的重点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和基础工业。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和严厉统制下,东北经济迅速殖民地化,东北人民的生活也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相似文献   

18.
1936年11月,伪蒙匪军曾在日军顾问指挥下,大举侵犯绥东地区.但在驻绥傅作义部队的反击下,遭到了可耻的失败,这就是当时轰动中外的绥东事变(亦称绥远事变).事变爆发之后,国内外舆论曾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关东军,是这一军事侵略的直接操纵者,但日方矢口否认.  相似文献   

19.
197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了《年羹尧奏折》一书,分上、中、下三卷,上中两卷主要刊载台北“故宫博物院”从大陆运到台湾的有关年羹尧的满、汉文奏折和雍正帝(胤祯)在这些奏折上的朱、墨批示,按原档形式影印。这两卷收录的汉文奏折包括从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二十七日起至雍正三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史是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开端的。七十多年前,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特别是它在巴黎和会上,在协约国列强的支持下强行霸占中国青岛,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爆发了伟大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日本帝国主义早就有侵占中国的野心。在日本虽然有不少人否认“田中奏折”其事,但历史的事实却表明,日本侵略者正是按照其中所策划和阐述的步骤,把中国一步一步推向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悲惨境地。经过八年的全面抗战,到1945年日本政府战败投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