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东 《焦作大学学报》2012,26(2):44-48,66
"嵇康山阳故居在哪儿"是大家争论和关注的焦点。笔者在之前《嵇康山阳故居考》的基础上不断查找、探访,获得了更翔实、准确的依据。嵇康山阳故居的大致位置在辉县吴村镇鲁(方言读luo)庄西北、山阳村西南山阳故城即邓城(一名清阳城,亦称浊鹿城)东北侧。  相似文献   

2.
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地域行政区划在结果上的殊异使然,在嵇康籍里现归属地名的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对初涉研究嵇康者而言,上述问题的产生会给其研究工作带来困惑。本文主要从嵇康生时居所的考据入手,对其故居地在地名上的变更进行研究,揭示其在不同时期地名上的更替变换,以便研学者在研究学习过程中释惑。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代,有七位名士在河内山阳的一片竹林中,远离仕途,崇尚老庄,谈玄论道,开怀畅饮,放歌长啸,过着潇洒飘逸的生活,这就是"竹林七贤",而七贤的领袖人物就是嵇康,他在音乐、书法、文学等方面都显示出了突出的才华。  相似文献   

4.
王弼籍贯应属魏代兖州部山阳郡高平县制,即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淮安之山阳国,起于东汉建武十五年光武帝刘秀封皇子刘荆为山阳公,其治理山阳达17年之久,后因大运河而著名。焦作山阳城为西周初年蔡叔度监督武庚、战国时魏邑、秦代嫪毐为长信侯、西汉河内郡山阳县、东汉汉献帝皇子刘懿为山阳王时的城池。战国时山阳城为魏邑经济中心,有上海博物馆所存"山阳钅斤布"为证。今修武县五里源乡李固村南之山阳浊鹿城是汉献帝刘协40岁后在此度过余生之地。河内山阳县嵇公故居位于辉县市吴村镇鲁庄与山阳村之间。嵇康诗中所言之"北山",应该是位于其西北方向辉县薄壁镇境内的白鹿山脉。向秀《思旧赋》中所云"经山阳之旧居",乾隆《七贤咏》所咏"土阜惟见横岹峣",均为咏辉县市吴村镇鲁庄与山阳村之间的嵇公故居地。  相似文献   

5.
王弼籍贯应属魏代兖州部山阳郡高平县制,即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淮安之山阳国,起于东汉建武十五年光武帝刘秀封皇子刘荆为山阳公,其治理山阳达17年之久,后因大运河而著名。焦作山阳城为西周初年蔡叔度监督武庚、战国时魏邑、秦代嫪毐为长信侯、西汉河内郡山阳县、东汉汉献帝皇子刘懿为山阳王时的城池。战国时山阳城为魏邑经济中心,有上海博...  相似文献   

6.
对魏晋名士嵇康的死,历来颇多争议.但无论是古人还是当代的学者,大多集中于某一点,本文将嵇康死亡的原因总结为根本原因、现实原因、历史原因和直接原因,以期更全面客观地看待嵇康的死因.  相似文献   

7.
关于东晋时期山阳郡之置,由于史料记载的多元性与矛盾性,学界对其认识存有争议。通过对《宋书·州郡志》《晋书·地理志》与《永初山川古今记》及其他相关历史文献的比勘分析,可对山阳这一政区的析置变迁做一大致复原:山阳于东晋元帝侨置兖州之时修筑为城,起初作为江、淮守备防线的一环,后亦充作东晋北伐的东线据点,因而长期保持军戍的状态。在义熙九年政局渐稳之时,于土断中置为郡县,割予实土,从此具备了安置、招诱侨流的作用。山阳之置,历经东晋限江自保、权臣北伐、土断侨流等重要历史节点,是东晋政局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徐复观先生曾在他的《中国艺术精神》中说过:“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所导出。”庄子是主张返归自然,泯灭自我的大师。他把物我一体,与道为一看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而嵇康的意义就在于他把庄子的理想的人生境界人间化了,把它从纯哲学的境界,变为一种实有的境界,把它从道的境界,变成诗的境界,从而成为第一位把庄子的返归自然的精神境界变为人间境界的人。  相似文献   

9.
《上海教育》2009,(3):43
内史第是川沙数百年来的一所名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清末川沙文化的标志。内史第位于镇中心,建于清代,始建年月已无从考证。  相似文献   

10.
嵇康是中国文化长河中充满魅力的文人之一,他的诗歌"旷达高亮.峻切清远",他的人格魅力也是为后人不断感慨赞颂的.他的诗歌与人格就是一段出发与回归的史诗--出之山阿采薇,放浪形骸;归之灵岳寄心,绝世独立.嵇康的诗歌是带领读者行走在一片大好的自然风光中然后就回归到了作者自身.嵇康人格的出发是从一个肮脏的世俗出选到纯净的自然,然后在品赏自然中回归到自己人生理想,追求玄学的神秘境界.嵇康人格是出位脱俗出发与寻求自我回归.  相似文献   

11.
先秦两汉时期,由于儒家对身体的建构与改造,"身体"的审美主要呈现出伦理性特点,这种对身体的片面性认识极大地压抑了人的感性诉求。东汉中后期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其高潮是魏正始年间"竹林七贤"的出现。他们重新发掘了身体的感性之美,从而以此来解除伦理理性对身体的压迫;同时,他们也承认理性的话语结构存在的合理性,因为审美中也包含理性的内涵。其具体表现为:从现实层面看,身体表达了对文化规训、政治威权的反抗;从文化层面看,七贤以"身体"为手段激烈地讽刺了当时虚伪的伦理道德,高扬了真善美的追求;从哲学层面看,身体表现出精神在形而下层面上的升华。由此,竹林七贤恢复了身体作为感性和理性结合体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2.
“竹林七贤”文化是云台山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加大百家岩“竹林七贤”相关遗址景区建设,大力宣传云台山的“竹林七贤”文化,深度开发与“竹林七贤”相关的旅游纪念品,使“竹林七贤”文化与云台山和谐相融,成为提升云台山文化品位的亮丽名片。  相似文献   

13.
"竹林七贤"与焦作山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作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开发自然景观的同时,应注重人资源的开发。革以翔实的资料论证了“竹林七贤”的寓居处就在百家岩,并介绍了“竹林七贤”的活动情况、学成就及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吴德峰故居是保康现存规模较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居之一,是荆山民居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保康历史、经济、文化、艺术、民俗等方面的信息载体,具有重要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吴德峰故居体现了保康民居在荆山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下,所形成的建筑空间、装饰艺术等方面的鲜明特色和取得建筑技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对《与嵇茂齐书》的作者,唐时已聚讼纷纭,房玄龄、李周翰、《文选钞》、陆善经等人,各以《嵇绍集》、干宝《晋纪》为据进行考辩、论争;然而,都未能定论,仍致疑千载。本文即据各种史料,重新排查、考辨。论者以嵇绍"懼祸"而"移书于景真",实不足据,它没能考虑嵇绍刚直、不屈的个性。赵至以"士息"的眼光看待已是太子舍人的嵇蕃,言辞间夸饰、流溢钦慕之情,实属正常。吕安不会有这类言辞。这些都能帮助我们辨明作者的真实情况。综合而论,作者当为赵至。  相似文献   

16.
古代黍、稷的现代名称,辞书界至今未能定论。本文综合建国以来国内历史、考古、文字、农史、农学界的主要研究成果,对新版《辞海》、《辞源》中黍、稷不分或以黍为粟、为稷、为高粱,以稷为糜、为(禾祭)、为高粱等诸种说法提出质疑,对黍、稷的现代名称做出新的论证,认为黍即糜子,稷即谷子。  相似文献   

17.
对中华书局整理本《后汉书》李贤注称引《史记》材料所存在的校点问题,结合有关资料,提出12则作讨论辨正。  相似文献   

18.
正始诗人阮籍、嵇康对抗司马氏统治,崇尚玄学,形成寄托"遥深"和"清峻"的诗歌风格。而西晋诗人傅玄投靠司马氏政权,尊儒反玄,诗歌崇尚拟古、讲究语言与形式的创新。通过分析三人人生选择、思想倾向与诗歌特点,可以看出西晋诸贤没有沿着阮籍、嵇康的创作道路发展,而是受到傅玄的影响,变正始玄思为流韵绮靡,从而开启了西晋追求文辞华美与技巧创新的诗风。  相似文献   

19.
以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为依据,对照王恽生平经历,结合作品的背景,考订《大全集》中散曲的写作年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