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请看,诗人在这首诗里,不仅写了"北斗",还写了"南斗"。我们都熟悉高高挂在北方天顶的"北斗七星",那是指示科学链接:  相似文献   

2.
北望北极星     
唐朝刘方平有诗曰:"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初读此诗,多数人会将"北斗"认为就是"北极星",其实两者风马牛不相及.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多认为,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中的"参横斗转欲三更",是指"比斗而非南斗".笔者认为此说有误.《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是写诗人渡海事.根据苏轼一生经历,可知渡海是被贬琼崖(即今海南岛)时期,渡的是我国最南方的南海(即古称涨海的).除此以外,苏轼没有渡过别的海.阴历六月二十日,已属夏末.傍晚时分,北斗转到西北天边,斗柄指"申"方向(即大西南——西西南),已经逼  相似文献   

4.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诗意夜已深了,月光斜照着半个庭院,北斗星和南斗星横斜在夜空。今夜,我忽然感觉到春天的温暖,透过绿色的窗纱,听到了春虫的第一声鸣叫。  相似文献   

5.
一天的快乐     
邱清霞 《初中生》2013,(14):42-43
晨读清晨,铃声大作。我一巴掌拍哑了闹钟,睁开粘在一起的眼皮:6点整。振奋精神,起床了!我捶捶脑袋跳下床,刷牙、梳头一气呵成,然后又一口气灌下两大杯水。一切就绪,晨读开始!我先背"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  相似文献   

6.
<正>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纱窗。《夜月》,一名《月夜》,唐代诗人刘方平作。关于刘方平的情况,我们今天所知甚少。新、旧两唐书没有为他立传,仅《新唐书》卷60《艺文志》第四篇有"刘方平诗一卷"的记载,其下小注云:"河南人,与元鲁山善,不仕。"直到500年后,元代的辛文房才在《唐才子传》中为其写了一篇百余字的小传。据当代学者傅璇琮先生考证,  相似文献   

7.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1]。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注释] (1)阑干:参差错落。南斗:二十八宿之一,由六颗星组成。[思考] 1、理解诗歌一二句诗人笔下景象的特点。2、理解诗歌三四句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3、理解诗歌前后两句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汉字中有一类字,能够表示数目,但不能称为数字,如"独""双""比""偶""对""半"等,"半"就是其中一个很有趣味的字。平淡无奇的"半"字,一写入诗中,就会产生异乎寻常的韵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武当山小铜殿图像解读,认为小铜殿通过建筑本身对三清神符号、南斗六星、北斗九星符号的忠实表现,及其鸱尾的特别形象,充分标示出其作为玄武大帝供奉场所的道教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10.
好多年前,给高三学生开讲座,提到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说"写不出来时,不要硬写",场上学生都大笑起来.坐在前排的学生说:"我们一直在硬写","高三练的就是硬写".他们说得全对,现在的作文教学往往就是"硬教、硬写".当今很多会写文章的人,可能也是被"硬写"逼出来的;但是喜欢写文章的人,肯定不是这种"硬写"能逼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①,北斗阑干南斗斜②。今夜偏知春气暖⑧,虫声新透绿窗纱④。【注释】①半人家:指月亮照亮了人家的半个庭院。②阑干:横斜的样子。③偏知:始知。④新透:初透。  相似文献   

12.
且读且思     
在教课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一首意境优美的小诗,学习后让学生背诵,有些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记住,而有些学生占用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过些时间再检查,用时少的学生依然熟练,而用时多的学生已回归原状,好像未学过一样。比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夜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很简单的一首小  相似文献   

13.
正7月3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上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是中华民族"问天"事业的壮丽里程碑。北斗导航彰显着中国智慧、中国速度、中国精度以及中国人的志气和雄心。首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曾说过,"北斗的应用只受人类想象力的限制",北斗系统蕴含着推动人类发展的无限可能,北斗系统为世界卫星导航贡献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读写课程内容包括:读"自编教材",写"读书笔记";读"当代名家",写"作品简介";读"泰州名人",写"名人传记";读"千里历程",写"山水游记";读"励才校园",写"母校留言";读"主题美文",写"升格作文";读"经典影片",写"微型作文";读"古典诗词",写"现代小诗";读"专题名言",写"凡人名言"。这一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语文这门学科厚实丰盈起来了,激发了学生巨大的潜能,"共生"出了强大的精神磁场和语文学习力,达成了"读写共生"。  相似文献   

15.
从"全面平庸"里解放出来儿童写作文,处于马不停蹄的"奔波状态":才写了"事",又得写"人";才写了"人",又得写"景";才写了"景",又得"状物";才"状"了"物",又得写"建议"……  相似文献   

16.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唐代河南(今洛阳市)人。天宝年间游长安求举,未能中第。后退隐于颍阳太谷、汝水之滨。刘方平系匈奴族。据《新唐书》的《宰相世系表》载:“河南刘氏本出匈奴之族。汉高祖以宗女妻冒顿,其俗贵  相似文献   

17.
绿意     
编者推荐:卒章"爸,我来了"——用"后继有人"诠释标题"绿意"。此文还需要升格:文章既写了"艺",又写了"信",在此文中宜集中写"艺"。  相似文献   

18.
冀莹莹 《教育》2012,(13):5
作文"难",已经成为语文学习的一大难题。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望题兴叹"不知"写什么",想好了内容而不知道"怎样写",提笔忘词更不知怎样才能"写得好"。这些现象是当前中小学生写作文时或者面对作文题目  相似文献   

19.
大写英语老师叫小亮在黑板上默写"A",小亮写了个"ɑ"。"大写。"老师说。小亮重新写了个巨大的"ɑ",占了大半个黑板。  相似文献   

20.
小小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知道"写什么",其习作大都"篇幅简短、内容单调、空洞无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无从下笔,主要原因就是"无事可写",更不知道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笔者认为扩写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对扩写训练需遵循的原则及常用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