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是中国文化遭受西方文化;中击及其中西文化融合的世纪。20世纪初,以科技、制度为先导的欧洲文化陆续进入中国,使中国传统文化濒于解体。智识阶层对传统文化的信念动摇,而对西方文化的态度由抗拒、怀疑到学习,进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撷取。在此历史环境中,西方绘画也顺利进入中国并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逐步成长为中国本土艺术;20世纪也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以油画艺术的灿烂多彩为特点的世纪。  相似文献   

2.
孙炜 《寻根》2006,(6):4-7
在世界文化史上,“圣化”是一种常见而独特的文化现象。说其常见,是因为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圣人;说其独特,是因为每一种文化造就圣人的原因和途径各不相同。在中国历史上,“圣人”最初是用来称颂那些聪明睿智、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圣人本质上也是普通人中的一个,虽然他有优秀的一面,但也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其人格逐渐被升华,人们不仅尊敬他,而且开始膜拜祭祀,希望能得到他的保佑。这时,圣人实际上已经被神格化,有了神的特点和秉性。开漳圣王陈元光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他的形象实际上经历了人—王…  相似文献   

3.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了国家的文明和富强,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思想;同时对西方文化,也采用"拿来主义",为我所用.他的"三民主义"思想就是对儒家思想和西方一些先进的文化精华借鉴吸取改造而来的.了解这些,对我们更深刻、全面地学习孙中山的先进文化观念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一般的中国学者都主张古代的中国文明不是从西方传入的,而是由中国自己发展出来的。根据新的考古资料,作者怀疑此说法,认为在中国西部发现的考古资料在时间上及特征上都拥有过渡性。井从巴蜀文化中的昆仑山神话研究,说明早期西方域外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成中英教授最近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就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相通的地方做了一次演讲,他认为中西方哲学可以打通、可以整合,也就是可以建立起和谐的哲学。成中英教授试图用中国文化构造一个体系包容住西方文化,然后用西方文化中的管理因素去实际操作中国的日常生活,即是使经济、法律等生活具有可操作性。这在成教授看来就弥补了中国文化的不可操作性和西方文化的操作理性、工具理性的不足,以达成一个比较美满的结合。我认为成教授的研究是很深入的,总体上我是接受的,所以,今天想与成中英教授单独在更现实的问题上,也就是从中西哲学和…  相似文献   

6.
"宣言"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常见的文化表达方式.晚清以降,中国文化策略的核心问题,简言之,就是对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文化在价值上的合理迎拒和技术上的科学对置."三次文化宣言"于观念和实践上仍然以偏执步履踯躅于古今东西之间的中国文化困境下,承接近代以来文化策略推进的逻辑理路,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策略上带有某种"终极"意义的理性趋势,即作为文化策略"体"的价值取向的"为我"优先和发展本位与作为"用"的技术选择上"损益传统"和"折衷东西"的取向.  相似文献   

7.
当中国人开始用西方人的技术画画,同样地西方人学习中国画技法的时候,彼此面临的挑战均是避免模仿或抄袭对方的某种样式。作为艺术家,无论其国籍、所用媒介抑或艺术样式,竭力表达的都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和看待世界的观点。其间,便是一个自我定义的过程。韩绍光成功地在西方绘画工具和独特的中国意识之间创造了一种聚合效应,他机敏灵活地游行于抽象与具象之间,通过对于诸多文化元素的组合,成功揭示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和谐与冲突,表达自己的提炼与洞察;进而,以作品彰显其表现手法的原创性和深度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8.
恰值“亚欧会议文化与文明会议”在京召开暨“法国文化年”即将在中国举办之际,法国文化与通讯部长阿亚贡率其由文化官员和文化艺术界著名人士等30多人组成的代表团访华。去年12月2日,该团一行在和平宾馆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记者获悉,法国文化代表团此行主要目的是加强法、中两国在文化领域内的合作及“法国文化年”的筹备工作。阿亚贡说,这次“亚欧会议文化与文明会议”的主题是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文化多样性是许多国家优先考虑的政策,法国也不例外。他还透露,借“法国文化年”可让中国公众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它不是单一模式,不是一…  相似文献   

9.
林安梧 《中国文化》2004,(21):24-34
一 任何“抽象性的概念”皆来自具体的“经验性的觉知”。主持人,还有在座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安,(掌声)很高兴与各位年青朋友见面。今天要与诸君谈谈东西方文化的异同,这是一个类型学上的大问题。这里所谓东西文化,主要仍是指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当然,就东方文化而言,中国、印度、日本、韩国还是有区别。下过我们今天是就大的类型来说,怎麽说?从何处说?就从“筷子”和“叉子”说。  相似文献   

10.
消隐与重构: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指向的家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的价值标尺,而"家族"作为人类一种最基本的文化心理情结和精神价值指认也从来就存在于人类的观念形态中.尽管在东、西方文明中家族文化有着不同的实践形态和价值认证,但家族文化自始至终"存在着"其本身就是一种人类历史的真理性叙事.20世纪以来家族文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总体性复兴和阶段性消隐两者并存的状态;而现代西方社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家族文化则表现出"寄生性再生长"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上.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在这部经典文献中,他对个体人格和人生境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孔子看来,人生可分为四种境界:凡俗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孔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审美的境界,即“乐”的境界。在《论语》中,“仁”、“德”、“诚”“礼”、“乐”是孔子特别强调的,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国“礼乐文化”的基础。孔子对“礼乐文化”重要性的强调开启了中国文化重视“仁爱”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传统,也开启了中国文化政治与伦理结合的传统。它对中国传统的“道德至上主义”和近代的“审美救世主义”潮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以《论语》为核心的传统儒家文化是关于真、善、美的文化,更是关系到人的自由解放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化知识与文化人格的关系是古往今来思想家与教育家所关心的问题。在中国古代,人们从来就不把学习文化知识与培养文化人格脱离开来。儒家学派的作品《大学》即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在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其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之中,不断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阐释 白蒂(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教授,研究中日历史与文化,著有《远东国际舞台上的风云人物:郑成功》等):郑成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南明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沦陷多年的台湾。但我们对英雄郑成功在国际领域的作用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15.
子平 《滇中文化》2000,(2):15-17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首先是有别于我国的特别是西方文化;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的,因此,又有别于我国历史上有过的封建的,资本主义文化。它们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与新世纪中国文化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金融危机背后暴露出的是文化危机和生存危机。在此背景之下,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破除对西方的仰视心理,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以及诸多的“现代性弊端”加以质疑,不再拼凑他国的思想文化百衲衣,以中国经验中国元素建构社会生活理念和生活价值观,通过“创新经典”进行自身文化建设的“再中国化”,从而成就中国文化形象的整体高度和阁度,并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前进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7.
李敏 《华夏文化》2003,(3):17-20
鸦片战争后 ,西方文化涌入中国。如何对待西方文化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二者的关系 ,成为谋求救国方案的仁人志士们无从回避而且急须解决的时代课题。钟天纬以敏锐的眼光 ,积极探索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 ,成为近代较早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的学者。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钟天纬的中西文化比较观。钟天纬 ( 1840— 190 0年 ) ,字鹤笙 ,上海华亭 (即今松江 )人 ,1863年 ,在家乡授徒。1873—1875年 ,在上海广方言馆肄业 ,1876年在山东机器局任翻译工作。 1881年应出使德国大臣李凤苞之邀赴德。在德国两年 ,他“游历欧洲各国 ,考勤政治学…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发展的自觉设计张岱年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自上古时期以至中古,各在自己的轨道上发展,而各具特色。自16世纪以后,西方社会突破了封建等级制的束缚,率先进入近代文明时期,而中国仍在原来轨道上徘徊。到18世纪,西方列强东侵,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欺压之下,中...  相似文献   

19.
经济的全球化势必加强各地区文化的联系,但是不可能消除各地区文化的民族特色。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吸取西方文化近代的成就,但仍然要保持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作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交通路线,丝绸之路萌发于早期贸易的自发往来,在公元前2世纪晚期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后,转变为在中原王朝刻意经营下的自觉拓展。丝绸之路在唐代达到鼎盛,经由绿洲、草原和海上三大干线,中国的丝绸、瓷器、铜镜、茶叶和四大发明等传入西方,西方的珠宝、玻璃、金银器以及动植物等输入中国,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