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全反射的概念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各种书籍说法各异。归结起来有如下三种叙述:1.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界面时,使光全部反射回到原媒质的现象,叫做全反射。产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必须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并且入射角≥临界角。2.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就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回玻璃中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当光线从光密媒质射到两种媒  相似文献   

2.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本中是这样定义全反射和临界角的:当光线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时,逐渐增大入射角,会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而且亮度越来越弱,反射光线却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在入射角增大的过程中,“刚刚能够发生全反射的入射角,叫做全反射的临界角”,这时的折射角等于90°。笔者认为这样定义全反射和临界角欠妥,而应当参照《光学》(姜建武、王耀堂、闫自治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全反射现象一节的内容来定义,并且应明确指…  相似文献   

3.
在解答有关光的折射习题时,一些同学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错误:1.凭空想象,盲目作答例1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液体中,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是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是130°,则折射角是..错解由题目可知入射角等于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因为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130°,所以折射角等于130°-60°=70°.分析上面的解答是错误的,解答时不画光路图,而是凭空想象,错把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gr当成人射角,而导至错误结果:折射角等于70.这个角度是折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正解根据题意画出如图1所示的光…  相似文献   

4.
中学物理光学部分物质的折射率的学生实验中只要求学生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即固体的折射率)。在实验之后,笔者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能不能像测定玻璃折射率那样.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从而算出液体的折射率;或用更简单更直接的方法测定液体的折射率?在一些习题的启示下,笔者制作出了液体折射率测量器。现将液体折射率测量器介绍给广大读者,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5.
例1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如图1-1所示.已知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与入射角相差15°,请画出它的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度数.错解如图1-2所示,折射光线为OB,折射角为15°.错解原因不能正确理解光的折射规律,不懂得光由透明物质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应该大于入射角.正确解答如图1-3所示,折射角为45°.例2在图2-1中画出缺少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错解如图2-2所示.错解愿因(1)不理解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发散.(2)不懂得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另一侧焦点,而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  相似文献   

6.
一.全反射的定义 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角会增大到90&;#176;,此时,折射光全部消失,入射光全部被反射回到原介质,当入射角再增大时,入射光仍被界面全部反射回原介质,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相似文献   

7.
折射率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物理量,也是考查的热点和难点.复习应使学生加深对折射率的理解,提高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形成以折射率为核心的知识结构.我在复习折射率时注意了以下三个加强.1折射率概念的加强 在加强折射率概念教学中注意了如下几点. (1)折射率和折射定律的联系和区别.两者的数学表达式都为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介质时,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但绝对折射率强调光必须从真空(或空气)射到介质中,若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γ,则n=表示这种介质的光学特性.而折射定律表明光从一种介质…  相似文献   

8.
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二册“光的反射和折射”一节是用测量水这种透明液体的折射率来阐述折射定律的 ,实际操作时 ,由于没有合适的仪器入射角和折射角很难测量 ,实验不易成功 .怎样做好这个实验 ,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 ?在教学中 ,我们通过补做以下实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实验原理和方法如下 :一、实验原理如图 1所示 ,设 S为水底的一点光源 ,由 S发出图 1的垂直于水面 NN′的一条光线由 O射出进入人的眼睛 ;另一条光线由 S射向水面 O′点折射到空气中也进入人眼中 (由于眼睛瞳孔很小 ,实验中入射角、折射角都极小 ) ,进入人眼中的…  相似文献   

9.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这个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并不复杂,实验关键是设法画出某细束光在空气射向玻璃发生折射时,空气中的光线和玻璃中的对应光线,有了这两条光线,再结合界面和法线,找到相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即可按定义求出折射率.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大多数实验试题都是考查同学们对课本实验的创新设计,因此在进行实验复习时,必须在按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归类落实好每个实验的同时,能迁移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验创新设计.下面谈谈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0.
光束进入光学元件后,是从哪个面射出,这决定于在该界面上的入射角与临界角的大小关系.如果不能射出,将发生全反射,射向另一界面,此时再次利用上述方法判断光能否射出.分析这类问题要综合应用几何、折射定律、全反射条件等知识.  相似文献   

11.
一、知识要点1.透镜成像所遵循的规律——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内容为: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②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③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④当光线垂直射向  相似文献   

12.
在折射率为n的液面下,深度为y处有一发光点S,由S发出同心光束SA和SB射向液体与空气交界面处,入射角为i;i+ Δi,SA、SB经折射后沿AA′BB′射入观察者眼中,折射角为r;r+Δr,AA′与BB′反向延长线交点S′即为S的虚象。S′的的确定位置可用视深y及侧移x表示。本文对x和y的大小将给以定量讨论。 暂设S′位于S的右上方,即视深除变小外还向观察者方向有一水平侧移如图一所示。  相似文献   

13.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十要十不要江苏赣榆县青口一中柏露枝为了尽量减小测量玻璃砖中折射角大小的误差,从而使玻璃折射率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实验时要求做到下述十要十不要:(1)玻璃砖宽度要尽可能较大,不要小于5厘米.(2)玻璃砖外的入射光线的入射角i要在...  相似文献   

14.
入射光束和折射光束宽度间的大小关系,是由光射入棱镜时的入射角和折射时的折射角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正>考点一折射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是相对应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折射率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3.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不一定小于入射角。例1 Morpho蝴蝶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闪亮耀眼的蓝色光芒,这是因为光照射到翅膀的鳞片上发生了干涉。电子显微镜下鳞片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一束光以入射角i从a点入射,经过折射和反射后从b点出射。设鳞片的折射率为n,厚度为d,两  相似文献   

16.
陈毓华 《物理教师》2013,34(5):36-37
光的折射定律在高考考试说明中是二级要求,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学生要掌握的14个实验之一.光的折射定律在高中物理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光的折射现象容易观察,实验容易做,但如果要学生通过探究去发现其规律,难度不小,因为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而是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角度容易测量,但是其正弦值不容易  相似文献   

17.
问题:用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若有一束与镜面成30°角的光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光的传播方向改变________度. 不少同学这样解:入射角为90°-30°=60°,依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2=120°,所以光线传播方向改变了120°.  相似文献   

18.
一道经典的光学题:半径为R的半圆柱形玻璃,横截面如图1所示,O为圆心,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2,当光由玻璃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45°.一束与MN平面成45°的平行光束射到玻璃的半圆柱面上,经玻璃折射后,有部分光能从MN平面上射出.求能从MN射出的光束的宽度为多少?  相似文献   

19.
1、"兴趣物理"教学是由职中物理学科特点决定的职中物理知识是学生在初中所学物理知识的提高和延伸,但这种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重新学习,绝大多数知识要求学生从认定性认识的层面上提高到定量计算的层面上。例如:初中对《光的折射》一章,大纲只要求学生认识"光从空气入水中时一般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职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会应用折射率公式对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底边长88mm、宽度35mm、两底角分别是60°和45°的梯形玻璃砖(以下简称砖)做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时,除了可以按教材上介绍的插针法完成这个实验外,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完成这个实验,观察到一些实验外的现象,对该实验进行一些拓展。1线尺法日常用的白纸,一般不会发生镜面反射,我们可以在白纸上作一条直线,即入射光线,将“砖”的一平行边靠近入射光线的端点,透过“砖”的另一平行边看入射光线。移动直尺,当直尺与入射光线在“一条直线”上时,用笔沿直尺作出入射光线,并画出“砖”的界面,作出入射角和折射角,计算出折射率。2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