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建 《收藏》2016,(1):38-43
朱家潘先生《故宫退食录·观真迹展览小记》中"《法书大观》上被刮去的御题"一节,记录故宫博物院在1995年举办"晋唐宋元法书名画真迹"展览,"其中唐代欧阳询行书‘张翰思鲈帖’共10行,在‘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末行的后面有八个被刮的字痕。宋代蔡襄行书‘遣使持书帖’,末一行‘谨空’二字后面也有八个字痕和一个印痕。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2,(6)
预展:2012年6月28-29日 拍卖:2012年6月30日 地点:北京宝辰饭店三层宴会厅 征集范围 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油画雕塑、吉籍善本、碑帖法书、邮品钱币铜镜、古董珍玩、金铜佛像等。 北京宝鼎拍卖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经商务局批准,北京市工商局核准注册,国家文物局获准拍卖一、二、三类文物资质,以经营...  相似文献   

3.
曹淦源 《收藏界》2010,(8):98-100
烜赫的《十七帖》是王羲之写给周抚、郗愔等人的信札,唐太宗收藏缀装成卷,因卷首有“十七”两字而得名。《十七帖》书法雄健妍妙,成为书法史上“今草极则”。《十七帖》真迹久佚,据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载,“《十七帖》长一丈二尺,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  相似文献   

4.
陈根远 《收藏》2007,(4):111-111
《千字文》是中国旧时极为流行的一种蒙学课本。其由来缘于南朝梁武帝对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的推崇。当时他命人撷取王羲之遗世法书中不同的1000个字,供臣下学习。因1000个字杂乱无序,不便记忆,乃命侍郎周兴嗣将此编成四言韵语,叙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常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徐信平 《收藏界》2011,(8):136-137
边的朋友说起宋文京先生,大都知道他是著名的书法家,实际上,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只是因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他的家乡不兴报考美术学院,才去上了大学中文系。在大学期间,他除了潜心临摹古今法书碑帖、醉心金石篆刻、饱读中外文学名著之外,还一直没断过丹青绘事。  相似文献   

6.
王永林 《收藏》2008,(5):176-177
中国书画的成熟是书在前而画在后,古人对书法作品较之今人更为推崇。如早在书法体系已臻完备的唐代,皇家就开始广罗天下法书,唐太宗李世民甚至将自己深爱的王羲之名迹《兰亭序》带入墓中,陪伴自己到另一个世界,爱书之深可见一斑。上行下效,书法作品收藏成为一种时尚。加之在古代,书法的实用性又非常强,文人士大夫及欲取功名者都要练就一手好字,  相似文献   

7.
林霄 《收藏》2014,(4):128-131
近日翻阅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江兆申主编、日本二玄社出版的《明清名人法书》全12卷(图1),其中有不少精彩的明清名人信札、日记、小品。江兆申先生的眼光、学问水平很高,但也不免有走眼的时候,偶见其中两开宋克《钟繇、王羲之小传》以及一开刘珏(完庵)信札,大有似曾相识之感,遂翻检资料,果有发现。现解密如下:  相似文献   

8.
何循真 《收藏界》2014,(8):70-73
“一枕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当人们读到唐人钱翊这句诗时,自然联想到儿女情长、鸿雁传书之类的浪漫情怀。然而书札的内容何止如此,它包罗万象,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单就书法而言,传统法书名帖基本都是前人的信札,如王羲之的十七帖,王献之的中秋帖,  相似文献   

9.
崔美华 《收藏》2007,(4):82-84
我国书画作伪的历史,一般都认为肇始于晋唐时期,其依据源于唐人张彦远的《法书要录》。书载:“羲之为会稽,献之为吴兴,故三吴之近地,偏多遗迹也。又是末年遒美之时,中世宗室诸王,尚多素嗤,贵游不甚爱好。朝廷亦不搜求,人间所秘,  相似文献   

10.
杨欢 《收藏》2007,(7):90-91
南朝时涌起了法书名迹公私收藏热,各自的收藏目的不尽相同。有的“以为楷则”,将其作为学习临摹的范本;有的“以为秘玩”,作为审美对象;有的“藏之以为荣”,则是当作炫耀的资本。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这种公私收藏热对于装裱技艺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建勇  张天鹏 《武当》2010,(9):28-29
(接上期)浑洒翰墨浓香李兆生先生作品多臻神境而声名远播。已故书法界之前贤,天津李鹤年老先生曾这样评价:“兆生大师雄踞吉林,名震扶桑……贻我巨著,《声律真诠》、《真元宝笈》、《翰墨缘》与法书,博涉深邃,才富五车,更精内功及剑术,至于书法遒劲浑朴,灼见真知……。”  相似文献   

12.
赵榆 《收藏》2013,(7):162-165
由马韵昇先生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楹联法书精品选》分为上、下两册,大八开本。启卷就让人欣喜,右页为楹联图片,印刷得漂亮精致;左页是文字,把作者名号、楹联名称、质地、规格、释文交代得明明白白;对于联语的出处、款识、钤印、鉴藏印,查找得清清楚楚;对于楹联的说明、作者简介、联语全文的注释、楹联艺术赏评,尽皆详加剖析,从而帮助读者破解了楹联的奥秘。加之其序、前言、后  相似文献   

13.
辑玉二三事     
余瘦鱼 《收藏》2007,(5):184-184
在藏友,以文物收藏为生财之道。一物到手,藏之箱匣,蓄之铁室。纵得前辈法书而旬月不展,或有皇家重器而经年不顾。虽有鉴古之技,然孜孜于进出之利,流连厂肆,营营于得失之间;亦有藏友,怀格物致和整理国故之心,潜心书斋,期以10年,而望著述与《北山谈艺录》比肩,与蛰存先生相比藏品或有多寡之别,考据之认真则无二致。  相似文献   

14.
赵榆 《收藏》2013,(13):162-165
由马韵昇先生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楹联法书精品选》分为上、下两册,大八开本。启卷就让人欣喜,右页为楹联图片,印刷得漂亮精致;左页是文字,把作者名号、楹联名称、质地、规格、释文交代得明明白白;对于联语的出处、款识、钤印、鉴藏印,查找得清清楚楚;对于楹联的说明、作者简介、联语全文的注释、楹联艺术赏评,尽皆详加剖析,从而帮助读者破解了楹联的奥秘。加之其序、前言、后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06,(11):162-163
中国嘉德2006年秋季拍卖会定于11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19日至21日在同地预展,共推出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书画,角茶轩珍藏明清书画、食笱斋珍藏中国书法,静观居珍藏中国近现代绘画、瓷器工艺品家具珠宝、存仁堂藏瓷器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碑帖法书、邮品、李安深收藏纸币、古钱、金银锭、金银币、铜镜等17个专场。  相似文献   

16.
王双强 《收藏》2014,(5):125-125
一副陈蔚文书于清朝末年的对联,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联语是:"千家长有欢乐色,百年从无尔我情。"原装旧裱,满纸繁华落尽的和睦。书风自成一格,每个字的结体斜正照应,伶俏不羁。通联再读,颇具何子贞的风采。我曾两次见到与此联语相似的对联。数年前,一位艺术家好友曾赠我楹联"一家长有欢乐色,百年从无彼我心"。好友称,此对是在晚清金石泰斗黄士陵的家乡见到的,属治家佳联。欢喜之余,他以穆甫大篆之法书之,赠我情意绵绵。为此,我还特地撰文《文字有爱》,发表在"有万憙"书系卷二。  相似文献   

17.
陈振漉 《收藏》2006,(9):126-129
书画的真伪之争自古就有,唐代张彦远的《法书要录》《历代名画记》等文献中部有关于书画鉴定的记载,可见作假历来就有。鉴定史上见诸文献记载的,例如唐太宗时内官收藏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民问所藏二王作品都被地方官员搜刮来献到皇宫内府去,但十有八九是假的,所以唐太宗才要虞世南、褚遂良去作鉴定。民国时甚至还有专业作伪的,如20世纪30年代旧上海有一个叫谭敬的人,居然有一条龙的专业配套作伪,他专门找人模仿印章、题款等等,这些仿手都是他养的,他做张大千的画就是地道的张大干画,做齐白石的画就是地道的齐白石画。  相似文献   

18.
一黑一白是一天,一冷一热是一年,百年一觉红尘梦,一生一死棋一盘。人生短暂,人生之路却是那么漫长,可再长的人生,也是由一秒秒酸甜苦辣的日子组成的。  相似文献   

19.
退休多年的领导发来一条短信:出生一张纸,开始一辈子;毕业一张纸,奋斗一辈子;婚姻一张纸,折腾一辈子;做官一张纸,斗争一辈子;股票一张纸,起伏一辈子;金钱一张纸,辛苦一辈子;双规一张纸,后悔一辈子;荣誉一张纸,虚名一辈子;退休一张纸,失望一辈子;看病一张纸,花钱一辈子;悼词一张纸,了结一辈子……  相似文献   

20.
马景政 《收藏界》2012,(9):48-50
一笔淡赭,一抹浅绿,一点矾红;一带远山,一汪近水,一片疏林;一叶扁舟,一蓑烟雨,一缕轻云……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浅绛瓷画作品,突然诞生在人才辈出的"同光中兴"这一封建末世的特殊时期,又迅速消失在民国初立的乱世狼烟之中。走过沧桑百年,这些散发着浓浓书卷气息,凝聚着悠悠文人情怀的瓷画作品,被一屏一尊、一壶一盏地承载着,依然优雅地伫立在现代人的书房案几之上。像一曲曲静美的古旋律,奏响着穿越时空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