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柳宗元游记散文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一生的文学创作极其丰富,特别是他的游记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此,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成熟文体。追根溯源,中国游记文学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自然景物只是某些作家抒情诗文和铺叙苑林的辞赋作品的附庸,并没有成为文学作品中独立的审美对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告退,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史学在学术领域形成独立学科的重要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重视,这一时期史学繁荣发展,并从目录学、史官建置、史学教育等方面呈现出史学独立新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3.
《史通》有关史书体例的理论知识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史通》较为详尽地考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记言体、国别体与通史的编撰;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编年体的盛行状况及其原因,指明这一时期史例中兴与编年体撰述盛行的特殊关系;批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纪传体史书撰述中种种“体统不一,名目相违”的弊端。《史通》对魏晋南北朝史书编撰中体例运用情况的考察,论证并充实了《史通》的史书体例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4.
我校古籍研究所所长穆克宏教授研究文学史史料学的专著《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已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目前,国内外尚无此种专门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的著作问世。这部学术专著的出版。填补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研究的空白。 此书有四个明显的特点: 一、论述系统,内容丰富。本书共分八编。按时代顺序论述曹魏、西晋、东晋、南朝、北朝的文学史料;鉴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又将南北朝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小说、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之史料,分专章论述。横切与竖切结合,系统全面地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此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作者不仅广泛地汇集了文学史料的版本目录,而且对史料加以鉴别、评述,有的还撰写了内容提要。对于一些学术上有争论的问题,也作了介绍,对我们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唐代史学之所以获得长足的发展、辉煌的成就,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魏晋南北朝史学的深刻影响。文章通过对若干历史事实的具体考察和分析,较深入细致地论述了魏晋南北朝史学在史学理论、历史编纂和史官制度等方面对唐代史学的重大影响。从而较为明晰地勾勒出我国史学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这一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和轨迹。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史书著述、史官建置、史学教育等方面均有突破;此外,史学的发展与以儒学为主干的时代思潮又密切相关,两者呈现出一种相互影响的态势,形成了这个时期独特的史学风度。  相似文献   

7.
作家并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魏晋南北朝作为一个在动乱中"自觉"的时代,作家和士人的独立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与此对应的是,出现了一大批具有抒写自我情怀的文学作品。此期作家并称现象开始慢慢增多,已能构成一个具有整体性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宏观地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家并称现象的特点和成因的分析,力图把握文学在此期发展的一些面貌、轨迹,更好地窥见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自觉"精神。  相似文献   

8.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涵盖很广的作品,尤其是《史传》部分,不失为优秀的历史理论性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可以见出《文心雕龙·史传》在中国史学中的作用和地位:首先,“文学”非“史学”,“史学”即“文学”;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理论发展到了新阶段,这与《史传》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最后,《史传》还影响了刘知几,孕育了“史家三长”思想的雏形.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学士是一个以文翰之士为主的群体 ,这一群体实际上可以分为文人学士与官员学士两类。魏晋南北朝部分学士与秦汉待诏有类似之处。魏晋南北朝学士在此期经学、文献学、史学诸项学术活动中是—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是-个文学多方面酝酿着新变的时期,对唐代文学有很大的影响.孟浩然的诗歌,正是在接受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广泛地吸取魏晋南北朝作家的种种经验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风格,成为盛唐诗坛上首树一帜的作家.  相似文献   

11.
本以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为背景,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充分肯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法律制度由秦汉早期初创阶段向隋唐成熟完备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的时代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谱学的发展突出反映了这个时期的阶级关系和政治形势,反映了门阀地主的要求和趣味。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的时代特点主要表现在谱学盛行、谱学定尊卑,辨责贱的门阀性质以及谱学在政治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等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的这些时代特点,实质上是这个时期史学与政治关系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13.
本次研究选取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一些勇武女性形象作为案例,分析古代文学中的勇武女性形象,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勇武女性形象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中不能忽视的美丽风景。这些鲜活的女性形象拥有张扬的个性,有着追求和平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也努力捍卫尊严,维护孝道,她们勇武的形象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中,为后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出现女性勇武形象的原因,分析文学中勇武女性形象的类别,以期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指导文学发展和文学进步。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继汉开唐的转折时代,位于这段时期开端的建安文学呈现出了由不自觉转向自觉的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与当时的文学独立意识、文人思想解放以及文学创作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的精神状态与中国的长期分裂●李飞“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①既然各个时代的统治阶级的思想总是占统治地位,那么他们的品德习尚就不能不影响整个时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当然是指帝王贵族、官僚士人及少数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典文学研究面广量大,结构复杂,仅魏晋南北朝文学就经历了四百年,若囿于传统的研究方法是力不从心的,必须借助于现代科学的新方法。以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为例,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哪一时期,而要把它放到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系统中进行研究。不仅要采用横式研究法,而且还要采用纵式研究法,乃至采用纵横相结合的网式研究法,从而增强有机整体观念,开拓思路,从孤立的、单个问题的研究向综合研究、宏观研究发展。这样,才能发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真正价值,作出正确的评价。在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中,中国处于动荡混乱的时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复杂而尖锐。由于朝政的急剧更替,儒家思想逐渐失去了它的“一统天下”的局势,各种“异端思  相似文献   

17.
<正>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频繁更迭、战乱频发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革,对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工作的开展能够揭示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特征,加深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理解。由韦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魏晋南北朝考古》一书,是一部系统的魏晋南北朝考古论著,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已成为了人们主要的审美对象之一。在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除借山水以娱目遣情、适性自得之外,欣赏山水之奇亦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追求。"奇"作为魏晋南北朝新兴的一种山水审美趣味,在山水文学中影响甚广,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章,明确地流露出了对山水之奇的钟爱。魏晋南北朝山水文中的"奇",可以分为雄奇与幽奇两类,其中雄奇在山水文中又具体表现为形奇与势奇两种类型,幽奇在山水文中则具体表现为空灵、澄澈、迥异三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中所阐述的“文学的社会作用”,实际上就是在阐述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最先倡导的“诗赋欲丽”为支持“文学自觉”的重要论据,只是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断章取义的主观臆断。陆机在《文赋》中谈文学创作,更多考虑的不是辞藻如何华美的问题,而是“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尴尬。梁昭明太子萧统则明确否定了片面追求语言华美的审美意念。认为魏晋六朝文论是在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也是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断章取义的臆断。“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既肯定出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是判断“文学自觉”的标准,实际上又对那一时期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中对文学分类的一些阐述加以否定,这样就形成了悖论。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最为频繁的时代,政权更替带来的社会动荡,包括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带来的文化冲击与碰撞,造成了此期丧葬文化在观念、仪式、形态等方面的迅速变革,加上战乱、动荡、政权交替、移民等使当时文献资料灭失,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化,尤其是丧葬文化者寥寥。叙述、建构和再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文化,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从通史、生活史再到民俗史,从宏观叙述研究层面,勾勒了百年来魏晋南北朝丧葬文化研究的全貌,为魏晋南北朝全景式丧葬文化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