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遥,作为一位青年作家,接连两次荣获全国中篇小说奖;力作《人生》刚一发表,即刻在文坛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改编成电影后,又一次震动了影坛,被誉为“中国的第一部西部片”。成功和失败都容易激起人们的思考。我们从路遥的创作实践和作品中思考和总结些什么呢?文学作品是人们的审美对象。作家的劳动是创造美的劳动。路遥的创作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按照美的规律表现新时代的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路遥小说中的关键词是"交叉地带",路遥设定的"交叉地带"指的是陕北镇、县、地区级的中小城市和环绕这些城镇的农村。在这条特殊地带生存的人们有着自己的生存苦难、困惑与理性,苦难是来自生活与精神,困惑源于理性与情感的平衡,而理性是如何在城与乡之间做出选择。这都是路遥所赋予他们的,是路遥在描写乡土小说所秉持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路遥论》是一部富有个性特色的学术专著,作者着重从创作心理的角度上对作家与作品进行了深层次的解析。本文主要从研究者与作家的精神契合、作家的性格气质、心理情结和生成和表现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象征意象的组合等方面作出阐释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城市与乡村在路遥小说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从路遥小说中可以看出,中国革命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的深刻影响。乡下人进城是传统农业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路遥作品的核心情节,两者间的重合和矛盾反映出带有革命特色的中国现代化之路。路遥的乡村文学人物在进城过程中释放出的巨大情感能量、表现出的矛盾态度和城与乡在他们心目中的象征意义,都是中国革命特定历史进程和意识形态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路遥是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家,其充满浓郁现实主义特点的写作风格在1980年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以“乡恋、乡人、乡土”为主题描绘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以“选择生活的主张”和“处于逆境中的努力精神”为核心,通过这种方式谱写出普通乡村人在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故事,将对于乡土、乡情、乡恋的真情实感孕育在平凡的故事当中。本文着重分析路遥写实小说写作技巧,重点解构路遥不同作品中各个代表人物的形象,并从作品的真实性、思想和情感动向以及艺术技巧等各个角度,解释路遥作品中人物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贡献,指出了路遥现实主义对现代中国文学世界的影响,以及现在重读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位从农村走向城市的知识分子,路遥的作品展示着浓郁的乡土乡情,尤其是对土地,有着独特的情感,并有着深厚的儒家农本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代表了路遥文学创作事业的最高峰,也使路遥这个名字享誉当代文坛。作品有着多方面的成就,其中,作者在塑造男性人物的同时,也着意刻画了处于特定时期的一群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分属于不同的类型,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她们或依附、或徘徊、或独立,各自演绎着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生,丰富着这个平凡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现代作家路遥无限留恋生育、养育自己的陕北黄土高原,将描写陕北作为自己的作家使命。路遥以真挚的创作态度“完成”了此使命。他的作品总体上以被机构改革中社会变动的波涛洗礼的80年代为舞台背景,以农村无名之人为主人公特别是他的主要作品《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平凡的世界》,对农村有为青年人向人生的挑战给予了文学的、哲学的描写追求。这些对人生追求的各个作品共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们、对社会的歌颂。这是作者通过对自己存在意义的反复思考后得出的结论。路遥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用冷峻的目光和其不懈的思维活动生动地描写了生活在陕北青年的喜怒哀乐,特别是作品主人公们对人生的执著探求的姿态,使其作品具有了超越陕北这一地区进而辐射整个现代中国的文学普遍性。  相似文献   

9.
路遥文学世界的整体创作命题来自于他对传统文化走向当代命运的深沉思考,他在平凡的世界里对普通民众特别是农民的生存方式、生命样态的现代性观照,寄寓着浓厚的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审美判断,他的全部创作都是在与传统的痛苦而富有激情的告别中宣泄着作家难以摆脱的心理矛盾与困惑,这一切构成了路遥文学世界的基本色调及内在张力。路遥创作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同样体现着20世纪中国一大批作家普遍性的文化心理特征———他们是现代的,又是传统的,这种沉重而痛楚的存在,正是他们文化身份的自我确认以及创作追求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0.
信天游作为陕北地域的文化表达与情感载体,兼有民间性与地方性,影响着陕北现实主义作家路遥的精神、心理和气质。路遥小说《人生》就是信天游运用的重要范例。信天游作为小说的副文本,在《人生》中主要有三个作用:表达爱意、回忆联想、道德惩戒。这三层作用重叠在一起,构成了路遥小说《人生》的文化特色,加深了作品中人生道路选择的主题内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路遥小说中农民知识青年形象的分析,对其小说的民间意识进行解读,深入挖掘路遥小说的悲情意味和苦难意识。  相似文献   

12.
著名作家路遥离我们远去了,而他对人生道路的探索留给我们深刻而幽远的思考与启迪:农村青年的人生道路,路迢迢、水长长、遥茫茫.他们的人生道路究竟如何走?作家让笔下的人物走四方、闯世界,寻找自己的归宿,实现自己的价值.本文拟就路遥代表性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分析他对农村青年人生道路的探索、出路、矛盾及其思想局限.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文坛,路遥是二十世纪中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作家。他的《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文学作品,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把握主流意识形态,注重文学社会功能,凸显浓郁的地域风情,呈现出苍凉、沉郁的悲剧风格和崇高之美。  相似文献   

14.
友谊的颜色     
严艳 《阅读》2007,(12)
哲人这样称赞友谊: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林肯在哪里找到了朋友,我就在哪里重生。——泰戈尔有良友相伴,路遥不觉其远。——莎士比亚同学们,让我们珍惜友谊,赞颂友谊吧。从前,世界上的各种颜色进行过一次争吵。每一种颜色都说自己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最有用的和最讨人喜欢的。  相似文献   

15.
小说《人生》是在“城乡交叉地带”这个大环境下展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固有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汇之处。小说主要表现了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追逐大城市现代化梦想的历程,而作者路遥之所以选择以城乡交叉地带作为创作背景,与其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高家村政治"给高加林带来了悲喜交加的命运,路遥在《人生》文本中所描述的这种乡土政治操弄,并不是孤立的,至今也没有消亡,它至今仍影响着农村青年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一篇长篇小说,描述的是1975-1985年的黄土高原上的陕北人民的苦难的生活状态,全景式地表现出了中国西北农村的现实的生存状态。或许他们的生活充满了苦难,或许他们每个人每天都要为自己的生计发愁,但是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在这些平凡的生活琐事中体会出人生百态,在平凡的现实生活中找出自我的生存之道,这些都可以在这部经典的著作中领略到。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外文学视野中开辟自己的创作之路,在广泛的中外文学联系中耕耘自己的创作园地,这是路遥的作家意识中最具有自觉性、激励性的心理因素。由此,他与我国古典文学、新文学和外国文学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精神联系。他对古代文学的一些叙事模式,进行了必要的当代置换;他对新文学一些代表作家的积极师承,使他融入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之中;他与外国文学的联系,经历了从自慰走向借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师法走向自我的过程。从中外文学的广泛联系中,路遥显示了自己执着的追求:一,在世界性文学联系中寻找自我;二,崇尚文学巨匠,师法其上,追攀大家;三,挚爱并坚持开放的现实主义;四,探求艺术表现技巧,逐渐形成史诗风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作家的人格力量、创作观念、典型塑造与艺术表现手法对路遥与柳青的创作关系做出了爬梳与分析,并论证路遥不仅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进行了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20.
路遥秉持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一系列广为人知的小说。与"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相比,路遥在新时期的小说在从个体的爱情婚姻到整体的社会转型的多个叙述维度方面都有所突破。在苦难、土地、爱情等维度的具体叙述上,以二元矛盾冲突来塑造小说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一方面呈现出作者激烈挣扎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的小说叙事伦理,即同情底层人的不幸,赞扬个人的不懈奋斗,淡化苦难背后的复杂原因,强调服从集体的个人奋斗可以创造个人和集体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