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98年教育部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至今,20年来通过社会保障学科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本文通过对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全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和社会保障专业的硕、博士点在地区分布上东中西差距仍然较大,专业学科带头人的缺乏是制约不少高校该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呈现出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性不强、核心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由此提出推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夏敬 《考试周刊》2013,(79):175-176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内容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本文结合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特点,基于财经类院校及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特征,提出财经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实验教学特别是高层次实验项目的开发成为制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难题。结合该专业多学科交叉的学科背景,济南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全人教育”理念为指导,对专业课程进行系统性改革,注重高层次、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发,构建“课内实验+实习实践+专业赛事”三位一体实验项目体系,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中将经典著作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使之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还属于一个崭新的领域.把经典著作融入到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教学当中,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系统地学习经典著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仅可以丰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才,而且如果能够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则可以退步推广,为其他管理专业的教学提供教学改革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法律学科,而传统教学法存在其固有的缺陷。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学中引入专题研讨法能够更好地适应《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课程特点,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满足《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教学需要,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安徽大学开设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跨学科发展的现状分析,指出跨学科课程设置目前存在覆盖面不够、学校重视不够、跨学科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并相应提出促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跨学科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的发展迅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地位将会愈显重要,对专业人才也更加渴求.作为负担培养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才的高等院校,就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更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建设和改革,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8.
《中国研究生》2008,(5):60-63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在新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中增设的。到目前,全国已有90多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专门人才培养的体系。近年来,一些高校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的基础上,相继申请了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点,少数几所高校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相似文献   

9.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它涉及到经济、管理、法学和社会学等多个方面。围绕专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和发展重点等,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进行研究和探索,是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高校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中应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校内院系之间的联动办学,扎实抓好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有效培养出合格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作为“安全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的社会保障事业人才成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面临的时代挑战。针对学科特色不鲜明、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备、协同育人成效不足的困境,上海杉达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通过完善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校企—校社—校校三维协同育人平台、嵌入赛证双链赋能、引入项目资源服务中国实践,构建并实践了“三维育人、双链赋能、服务中国”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培养新时代中国社会急需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流本科人才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以授课为主要形式,因其作为文科性质学科,故而缺乏实践内容与可操作空间。文章通过对于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试验课的可行性分析,希望能够以综合试验的形式填补这一空白,实现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实践消化吸收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提高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下简称劳保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劳保专业设置上存在同质化问题,专业特色方向的缺失导致教学与就业不匹配.养老金作为劳保专业的必备知识,对劳保专业学生考取资格证书、就业等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南财大与西南财大劳保专业设置的对比分析,本研究认为高等院校在劳保专业的设置上应利用自身特点增设养老金方向,走专业特色发展之路,重构课程体系,建设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满足市场与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学科已经成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紧密的社会科学之一。许多高校开设了社会保障专业或社会保障课程。然而,由于社会保障学科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短,社会保障课程教学在学科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力量、考核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梳理、分析这些范畴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对保证社会保障学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培养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实践教学培养的基础,就在于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实践体系安排,由于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困难与实训课程安排紊乱,应用型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一直处理弱势状态.所以,从符合实际要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角度出发,强调校内实践教学以实训和实验为主的平台建设,以加强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为主要支点,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综合实践体系,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实训技能课、分层分类管理、项目驱动等方面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社会背景,讨论了确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兴办热潮中,农林院校新闻传播学如同其他专业一样,已然成熟并形成特色和优势.本文从中国农业大学媒体传播系的十年发展实际出发,结合其学科定位,对传播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并对该学科的未来发展和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建设草坪学科特色专业是当今草坪业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兰州大学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树立高校自身的特色与品牌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升草坪学科特色专业竞争力,文章分析了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坪学科发展现状,在自身优势、办学类型、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诸方面进行科学定位,对草坪学科特色专业的发展建设提出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专业实践教举体系改革和特色创新型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建设草坪学科特色专业是当今草坪业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兰州大学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树立高校自身的特色与品牌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升草坪学科特色专业竞争力,文章分析了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坪学科发展现状,在自身优势、办学类型、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诸方面进行科学定位,对草坪学科特色专业的发展建设提出了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特色创新型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