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随着新加坡、香港等地实行的高薪养廉的制度模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也开始思索"高薪养廉"的建立。本文将以高薪养廉制度的典型国家、地区为参照,结合我国公务员薪资水平现状,对该制度在我国施行的适用性进行分析,探讨我国目前是否具备建立"高薪养廉"的制度条件,并提出适合我国的"提薪助廉"模式。  相似文献   

2.
高薪和养廉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直接对应关系.历史上的"高薪养廉"并不能遏制腐败.高薪并不适合中国国情,贫困也不是产生腐败的根源,廉洁的实现并不在于薪水的高低,高薪从根本上养不了廉.  相似文献   

3.
冯汉森 《大学生》2020,(3):38-39
过年时节,亲戚朋友们总是对我学的专业"很有钱景"表示祝贺,好像与人工智能相关就是高薪的保障。对此我不置可否。我的专业确实与人工智能息息相关,但高薪也不是必然的。人们对人工智能的过高期待使得前两年从业者的薪资有些虚高了,所以会给大家"做人工智能肯定高薪"的错觉。我以为,今后人工智能的高薪现象或许依旧会存在,却将不再如此传奇,换句话来说,其价值必定匹配其薪资。  相似文献   

4.
孩子的知识圈,应是该懂的懂,不该懂的不懂,这就形成了童年的幸福。我的儿时,那是该懂的不懂,不该懂的却懂了些,这就弄出许多至今也未必能解脱的困惑来。不满十岁,我已知"寺"、"庙"、"院"、"殿"、  相似文献   

5.
丁杰 《教育与职业》2007,(13):35-36
"高薪跳蚤",是时下为那些在高薪的诱惑下,在不同的大学之间跳来跳去的"名教授"们起的雅号.他们所到之处,高校无不奉上可观的"名与利";而他们离开之时,高校只得慨叹"人财两空".  相似文献   

6.
以效率工资模型为分析框架,实证分析后发现"高薪养廉"政策在当前的国情下并不能得到有效实施。因为就现状而言,公务员的实际收入水平属于名副其实的高薪阶层,但腐败问题却日益严重。高薪并未实现养廉的初衷,其原因不在于腐败成本低,而在于腐败风险低。腐败风险低的深层原因则在于中国监督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监督主体虚软、监督渠道欠畅等。因此,若要使高薪政策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构建360度全方位监督体系才是关键所在。具体应做到同体监督与异体监督互补,率先发挥同体监督的功能,重点加强异体监督的作用,使社会对腐败的"零容忍度"成为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数学学习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归因为"假懂",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大方面分析了"假懂"的成因,并给出了减少"假懂"现象的一些对策,以期在教学中引起同行的重视,改善"假懂"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在一般人眼中,中等学历者找个好工作不容易,更与"高薪"、"白领"等字眼无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新职业不断涌现,很多低门槛的职业,其收入已经跨入了"白领高薪"阶层."速录师"就是这其中发展最快、人气最旺的职业.  相似文献   

9.
国足梦碎2014,主帅卡马乔高薪一分不少,还有3年的"悠闲时光",然而中国足协最近开始为老马高薪背后的个人所得税焦头烂额。由于当初合同不严密,赞助商万达集团不愿意再当"冤大头",只履行与足协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即支付卡马乔合同中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在向"老年社会"迈进,"老年社会"的老人们,如何得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活得有滋有味?如今在老人群体中有个口头禅流传:"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这三个递进式的"不如",表明了老人们的心情和向往.  相似文献   

11.
章超 《考试周刊》2014,(28):38-38
学生阅读课外书时"懂我所懂"是必然结果。教师指导学生"懂我所懂"式的阅读,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对学生智力发展规律的一种尊重,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内化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存在学生"懂而不会"的现象,弄清学生懂而不会的原因,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既懂又会"。  相似文献   

13.
读懂儿童     
有专家说,儿童是读不懂的。我同意这种说法,我们确实不可能完完全全地"读懂"某一儿童,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读懂儿童的努力。事实上,读懂儿童也是有各种层次的。有的人可能刚好读"反"了,有的是四分之一懂,有的是二分之一懂,有的是四分之三懂,有的是十分之九懂。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完全"懂,但我们在越来越懂儿童。这样的努力,是不能用"儿童是一本读不懂的书"来否定、放弃读懂儿童的。怎么算"读懂"儿童?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如下是我的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14.
<正>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例题时,学生听"懂"了,但在课后学生解答同类练习时又会出错的现象。这说明教师讲例题时学生并不是真懂了,这种现象本文称之为"假懂现象"。如何根除"假懂现象"是许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在高三教学中,采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能较好地根除"假懂"现象。下面以一节习题课为例,谈谈如何运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根除学生"假懂现象"。一、让学生自主解答一道典型试题  相似文献   

15.
连"比特"(bit)和"字节"(byte)都搞不清楚,但还是想做电脑专家拿高薪?有这想法的不止你一个.由于信息技术行业职位多、且大多许以高薪,这一现象使大批大批的跳槽者纷纷参加培训班,成为持证的电脑专业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专业人才。"一懂两爱"为高校农经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文章通过分析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经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重理论轻实践、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充实办学条件、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懂专业理论、会专业技能、有爱农情怀的"一懂两爱"复合型农经人才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流行语     
顾字东江苏张家港高级中学高三(2)班中国人说话历来讲究含蓄。不能说的,一句"你懂的",避免了尴尬;不好说的,一句"你懂的",消除了距离;都知道的,一句"你懂的",大家心领神会,仿佛找到了知音。"你懂的",仿佛说话艺术中的留白,让听者回味再三。陈欣江苏张家港高级中学高三(2)班可爱、迷人、天真、无邪、童真、童趣、卖萌……似乎人们都开始捡拾"童真",发现"童心",发掘"童趣"……每个人都无法无视  相似文献   

18.
"Task"(任务),即要以任务为向导,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语言完成某一交际任务。我认为要做到两个"懂":一是要听得懂别人说的话——你懂;二是要让别人听得懂你自己的话——懂你,这样,信息才能在交际中得以传递。  相似文献   

19.
李忠华 《教育》2022,(1):17-20
一直以来,单纯的学校教育常态化,几乎完全成了一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对于人立足社会而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决定着一个人的终身作为与幸福.社会上"拔苗助长"式追求孩子成长的"初速度","孟母三迁"式搬家择校等种种现象,体现的是"幸福来自高薪,高薪缘于高文凭,高文凭出自有名高校...  相似文献   

20.
《集宁师专学报》2020,(5):109-112
既懂财务又懂业务是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培养业财融合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是对培养会计人才的高校提出的挑战。培养业财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也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本文以会计入门课程为例,通过构建"经济业务-企业财务-会计理论-模拟实习"的课程内容体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树立业财融合的理念,适应未来会计工作的要求,为社会培养"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复合型财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