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语文课上,老师正在教学《家》这一课。教师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自由初读后,教师指名让一学生试读,并让其他学生做评价。有的学生说:“他读的声音很响亮”有的学生说:“他的普通话很准确”……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他读的很好,因为他脑子里在放电影”。全班学生哈哈大笑起来。老师说:“你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教师优美的语言如汩汩清泉沁人心脾.如习习清风拂面而来,又如惊涛骇浪、石破天惊,振聋发聩,像音乐家所演奏的大型交响乐,时而低徊,时而激越,每一个音符都敲打着学生稚嫩的心灵。春秋时期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言之无,行而不远。”就是说语言没有内容.没有采就不会流行很久。看来,说话得讲究艺术、讲究采,教师被称作“灵魂工程师”,承担着“授业解惑”的千古重任,更应讲求教师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3.
一、读——发现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每教一首诗词,都先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上课时,用个人读、集体读、分组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贯穿整个讲课过程。我对学生“读”的要求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始初要求学生读得准,不漏读;继而要求学生读出节奏,读出轻重缓急;进而要求学生读出诗词的味,读出诗词的情。这样一直读到熟,使学生从“读”中产生共鸣,从而发现诗词中的美。如读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相似文献   

4.
朱晓华 《新教师》2019,(6):31-3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悟、有所感,培养语感。因此,教师要创造让学生主动阅读的机会,提供充裕的读书时间和思考时间,让学生读整本的书,让课堂“活”起来。据此,我们探索出了“五读”的语文教学模式。所谓“五读”,即“读”的五个步骤——找读、说读、品读、评读、赏读。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美育的过程。因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材中有不少叙事抒情和富有哲理的文章,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基础。一些著名教育学家认为,可以利用教材优势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有感情地朗读是让学生传达情感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美读”。这如孟子所说“以意逆志”,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个样子。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冶炼情感或积累知识都有莫大的收获。由于美读…  相似文献   

6.
一、“读式”教学模式的界说结构与程序“读式”教学在以思维为核心 ,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 ,其模式是 :导语激趣———初读寻疑———再读释疑———细读解析———精读入情———美读品味———熟读成诵上述模式基本概括了“读式”教学的阅读教学艺术。该模式中 ,导语激趣———讲究激励性 ;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 ;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 ;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 ;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 ;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 ;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该模式中 ,一方面 ,学生由“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  相似文献   

7.
【教学实录】余老师面带笑容走上讲台:“请同学们一起说,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生齐说课题:“夏天也是好天气。”余老师问:“如果有人说夏天不好,那么你读这个标题时,哪个字要读重一点?”生齐答:“‘好’字。”他要求同学们一起试读一遍课题。又问:“如果人们说春天、秋天都是好天气,而你要说夏天也是好天气,那么读这个标题时,应将哪个字的音读得长一点?”生齐答:“‘也’字。”他要求学生再读一次课题。接着,他让学生将上两次读的体会结合起来,重读一次课题(学生将“也”字拖长,“好”字加重齐读课题)。读完课题后,余老师请学生大声…  相似文献   

8.
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一个“读”字人手,紧扣一个接一个的“悟”字来展开教学。这一个“读”说起来容易,但在具体操作中,有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要求。教学中,我尝试着“三读一迁移”的教学方法,一段时间下来,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收获。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能力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阅读量太少,语言积累不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优化课内阅读教学过程,拓宽阅读教学时空,形成开放式大阅读教学体系。 一、优化阅读教学过程 1.落实一个“读”字。修订版《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中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些要求充分揭示了学习语文重读书、重感悟、重积累的客观规律。教学时我们以读为本,尽量减少设问与讲解,采用默读、轻声读、尽情读等多种形式充分读书,通过感知读、领悟读、感情读等各种方法层层推进,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最终达到自能读书。与此同时,我们对课文精美片断要求熟读成诵,每学期不少于25段篇,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抓住一个“点”字。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坚持突出重点,点上突破,抓牵一发  相似文献   

10.
《全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朗读的要求是:“不错读,不重复,不加牢,不漏字。”这个要求听起来不难,而真正达到这个标准却是很难的。为了通过调查说明问题,我设计了一节“试读”课——选一篇较长的课文,让全班学生“连续朗读”,即每次一个学生念,念错了自觉坐下,其他同学接下去。开始,学生们把手举得挺高,有的还夸口说:“我一个人就能一字不差的把它念完,”但结果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当全班轮流了一遍之后,这篇课文也没念完。有的学生站起来,一个字还“咬”不住,就被淘汰了,加字、漏字、重复,朗读中的毛病充分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1.
【案例】在学习《可爱的草塘》(人教版六年制第十册)一课时,我发现了学生读“连忙脱掉鞋袜,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一句中的“没”字,有读mò的,也有读méi的。我正准备提醒他们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向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师:(顺水推舟)你认为这里的“没”字该读什么音呢?生1:我认为该读mò。生2:不,应该读méi!(教室里一时乱起来了)师:(示意学生安静下来)光争着说读什么音没用。为什么读这个音呢,要说出你的理由。今天谁说的理由充分老师就支持谁!(我索性打消了给出“标准答案”的念头)生1:我查字典后知道了“没”在读mò时有漫过或高过的…  相似文献   

12.
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就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学习机会。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我总是在讲授新课前放手让学生去预习课文,让他们从学习资料中查找“作者生平简介”“相关背景介绍”等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逐步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在授课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言和见解,让学生品尝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快乐。例如在讲《孔乙己》时,我设计了一个话题:读完课文说说你眼中的孔乙己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同学们有说“死要面子”的,有说“能写一笔好字”的,有说“善良”的,也有说“内心孤独”…  相似文献   

13.
新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入选的美文较多。其中大量的文学作品,既有鲜活的文学形象,又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无论是韵文还是散文,都讲求抑扬顿挫,都伴有音节的声调、语句的节奏和章节的旋律,尤其是诗词、散文和剧本,更是讲究语体美、意境美、音乐美、气势美等等。美文的教学要着眼于一个“美”字,要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教材中包含有丰富的美育材料。在教学中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审美教育:指导学生“美读”,体现美育的直觉性;引导学生“遵路”,突出美育的形象性;带领学生“体验”,抓住美育的情感性;启发学生在鉴赏美时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读《庐山云雾》这篇文章 ,使人如临其山 ,如见其雾 ,如醉如痴。产生这种美感的原因 ,我认为主要有二 :一是庐山云雾本身的神美 ;二是语言文字的精美。因此 ,我采取重组篇章 ,品文章之美(词的韵味美 ,句的对称美 ,文章的整体美) ,从中欣赏庐山云雾“多形、多情、多彩”之奇 ,体验作者的感情 ,初步掌握作者写景抒情的方法。一、串词中读词韵美 ,知景。文章词句长短不一 ,参差错落 ,抑扬顿挫 ,蕴含着韵律美。文章中最能让学生感知的是全文500多字中共有30多个“四字词”。为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章语言的美 ,我先让学生画一画句子 ,找一…  相似文献   

16.
一、把握一个“度”字1.语言文字训练要讲究“适度”。①适度考虑知识训练的目标:即通过训练使学生获得哪些字、词、句、段、篇方面的知识;②适度考虑能力训练的目标:即通过训练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形成哪些技能;③适度考虑情感训练的目标:即通过训练使学生受到既准确又深刻的情感熏陶。2.语言文字训练要体现“跨度”。如我们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的文章中,找出一些总分段式的语段加以熟读,熟读后摘录下来,然后仿照这样的语段,写一、二个总分段式  相似文献   

17.
张云华 《广西教育》2007,(4A):39-39
一、根据要求,因“宇”施教新课标要求,识字教学要“识写分开”,因此我们对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写会的字在教学上要各有侧重。1.以读代写,轻松认识“会认”的字。教学认识的字主要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用多种教学手段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如开火车读、小组抢读、找朋友游戏(找出相对应的字和拼音)等。  相似文献   

18.
——教学警语:阅读教学中最自然最实惠的语言实践方式就是读写结合。语言教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我们应该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核心,来探讨语言教学的创新设计。我们要设计丰富的读写创造活动,让学生练笔的角度更加丰富。阅读中的读与写是“与生俱来”的依存关系。可以说,读读写写、读写结合,不论是从教学内容来看,还是从学生的课堂活动来看,它都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规最平实的教学手法,在日常教学中,几乎是没有教师不会运用这种通俗教法的。读写结合式教学模式可以说是最自然最常用最通俗最普及的教学模式。“读写结合”是课标中学语文…  相似文献   

19.
教法一 :以读为主读说结合一、初读全文 ,说大意1 按顺序出示6幅挂图 ,让学生首先逐幅“读”图 ,然后把各幅图意联系起来 ,初步感知图中的故事。(从图入手 ,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2 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利用“一人读一句”的游戏 ,让学生依次站起来读 ,要求用普通话 ,发音清楚响亮 ,不读错字 ,不添字 ,不唱读 ,不重复字句 ,若读错了 ,老师和同学帮助他(她) ,请他(她)读正确了再坐下。(此种方法朗读 ,练读的同学多。一人只读一句 ,放低了要求 ,增强了每个学生读好的信心。同时 ,进一步巩固了句的概念。)3 读…  相似文献   

20.
“美读”的概念是叶圣陶先生为了批抨语文教学中不能正确、全面地理解朗读、不重视朗读教学的情况而提出来的。他说 :“所谓美读 ,就是在读的时候把作者的感情传达出来 ,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 ,设身处地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诸如此类。”“美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 ,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 ,无论是兴味方面或学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认为那种“发音不讲求 ,语调不揣摩” ,不能“传达出逻辑关系 ,传达出精神意态”的朗读 ,“是不能容忍的”。由此看来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是一种较高要求的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