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时间表达特点来看,英语中,时间词语或其他成分只能是辅助性的标记,动词才是时间表达的必要条件,不可缺少。英语动词的过去时有使用的强制性,而汉语中表达时制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动词后加语法词语,时间词语、补语等成分等都可以表达时制。"了"表示"先时",先于参照点的时间。英语的所有动词都有过去时的形态变化,而"了"的运用得受动词的性质或句子情况的限制。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了"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了词语了的一部分使用偏误加以调查和归类,并运用最小树假设分析了造成动态助词了1和语气助词了2使用偏误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教学上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给"字在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当中有着十分广泛的意义。"给"既可以作为动词出现在文章里,也可以作为介词发挥其作用,还可以用作助词。该文主要研究的是"给"作为助词,在应用中所起到的作用,"给"作为助词其自身具有起源、发展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存在的名词动用现象进行分析和对比,旨在发现两种语言中存在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和掌握两种语言,同时语言间的差异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从动态性和连续性角度考察助词"着"的语法意义及句法分布情况。"着"有六种语法意义,与不同的动词共现后分别表示动作进行、状态持续、动作持续、动作连续、状态延续、状态存在,这六种语法意义呈现由动态到静态的渐变序列分布,"动作进行"动态性最强,"状态存在"静态性最强,六种语法意义动态强度取值不同,由动到静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6.
日语助词"は"在句子中可以起到将其前面名词等成分"主题化"的作用。叙述某事物所拥有的性质·特征等的"品定め文"与通过将某时间开始某时间结束作为前提进行表达的"物語り文"是主题句表现的两种基本形式。在这两种句子中,助词"は"都起到了主题化的作用。然而在一些句子中补语是没有主题的,借助助词"は"可以将补语主题化,这也可以认为是助词"は"的另一个作用。  相似文献   

7.
熟语是民族语言文化的结晶,是历史的传承,也是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文通过申小龙主编的《现代汉语》和潘文国所著《汉英语言对比概论》这两本汉英语言对比权威教材中熟语的汉英对比部分的比较研究,总结汉英熟语对比差异,并由此得出对汉语熟语翻译的审美启示。在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华文化日渐得到重视的大时代背景下,熟语的翻译也将越来越普遍。本文在汉语熟语翻译的审美研究方面为相关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性。  相似文献   

8.
“来”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概数助词之一,因其表义辖域模糊,迄今为止,已有诸多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但仍未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对“来”的分布状况的考察,比较其在不同格式中的表义差别。对其中某些问题或补充他人的观点,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动词“起来”最早出现在汉代,从唐代开始使用渐多,随着其使用的频繁,语法功能也渐渐增多.由最早的“谓语动词”语法功能最先产生出“补语”语法功能,最后产生体助词语法功能。“起来”作体助词的语法功能的最早出现于唐五代时期,它是在方向补语“起来”和非方向补语“起来。”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其语法化机制是扩展和合力造词理论。  相似文献   

10.
日本语的句末一般通过加上终助词来表达说话者的心清。终助词在日本语口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并在形成自然流畅的会话交谈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终助词的得体使用不是日本语学习的重点,但是对我们日本语学习者来说的确是个难点。主要的终  相似文献   

11.
日语授受动词作为一种表达人际关系的语言表达形式,被认为是日语学习者难以掌握的一项学习内容。对于授受动词,日语中一共涉及三大系列七个动词,分别为:"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くれる?くださる"、"もらう?いただく"。而汉语中我们只需要用"给"字来表达就可以了。本文从视点、方向、人称限制三个方面对日语中的授受动词与汉语的"给"字句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两者的差异所在,旨在使日语学习者排除母语干涉的影响,准确掌握授受表达的技巧,顺利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汉英成语“画蛇添足”与“paint the lily”的词源,并从文化、功能、用法等方面分析了这两个词的异同,讨论了汉英成语对比对于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目前,传统的翻译忠实伦理已向文化交际伦理发生转变。翻译伦理译学作为一个动态信息的传播过程,强调作为主体的译者与"他者"的关系,无论这个"他者"是文本,原作者,还是读者。本文从哈贝马斯的翻译伦理学角度出发,以《世界人权宣言》的英汉被动句式句式转换为例,来阐述英汉双语对比研究不仅仅限在源文和目的语文本的句式层面上,还受到权力关系,观念等社会文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2015年赴韩的国家汉办/孔子学院CPIK(Chinese Program in Korea)项目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对韩国初级汉语水平的学生对汉语数词"二"、"两"的掌握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以韩国龙仁市蒲谷中学学习了一年汉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使用汉语数词"二"、"两"时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常常带有汉语的痕迹。本文拟从英语学习者作文中受汉语“负迁移”影响明显的词汇、句法和篇章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减少“汉语腔”作文的途径,并进而阐释英汉对比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从词汇学角度看,汉英"马"字在词性上都可以做名词和形容词,但英语中的"马"字还可做动词。在词义上,汉语"马"字不如英语的"马"字丰富。在语法特征上,两者都可做定语、主语和宾语,但英语中的"马"字还可做谓语。在构词上,汉语"马"字的要求比英语"马"字灵活,因而汉语中带"马"字的成语较英语为多。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从意义到形式的方式,从话语中鉴别中古汉语“完成”语义的各种表达方式。从动词论元投射的角度看,“完成”语义的表达方式有:1.词汇层面,谓词中的显性范畴和隐性范畴。2.小句层面:(a)副词性成分,如时间副词“曾”、“尝”、“既”、“已”;(b)数量成分,包括名量成分和动量成分;(c)被动式;(d)处置式;(e)连动式。它们有层次地构成了表达“完成”语义的各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汉语在日语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而日语在词汇和语法等方面也极大地影响了汉语,促进了汉语的现代化发展。两者相互交融,彼此渗透,形成"糖茶交融"的现象。汉字在中日语言传播与交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日语与汉语"糖茶交融"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19.
城市"窗口地带"公示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对杭州"窗口地带"的双语公示语进行收集整理,在功能目的论的指导下进行探讨分析,发现除存在语法问题外,还有欠缺规范、用词不当、冗余繁杂等问题。而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红色"在汉英两种文化中具备各不相同的文化内涵,多数汉语"红"色词含有积极隐喻,而多数英语"红"色词的隐喻却是消极的。本文以"红"色词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汉英"红"色词的隐喻认知特点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对不同文化间的隐喻趋同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