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仲夏夜之梦》这部喜剧中,绿色世界成为一个中心,它汇集了以仙王仙后精灵所代表的仙界,公爵所代表的雅典最高权威者,四个青年所代表的新一代的青年贵族和昆斯波顿所代表的社会底层手艺人。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身份,们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莎士比亚并不只是简单地将绿色世界描绘成现实世界的对立物,而是饱含着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同时还表达了对艺术自由的诉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对徐国琦教授的《奥林匹克之梦——中国与体育1895-2008》(以下简称《梦》)一书进行评论,以期为体育史理论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认为:《梦》运用了国际史的研究方法,围绕“中国化”和“国际化”双重脉络,探讨了中国人利用体育来寻求民族认同,改善国家命运,提高国际地位,走向国际化等问题。《梦》的内容具有延续性、扩展性、故事性、视野下移等特点,《梦》一书也有忽视历史问题复杂性的局限。从历史时间与历史空间两个角度,对比了国际史与国别史在体育史研究中的区别,国际史的史学时间具有共时性和弹性的特点,史学空间也得到了相应拓展,未来体育史研究应融合国际史与国别史的研究视野,拓宽体育史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莫里森的作品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而具有丰富的隐喻特征,而其中探讨的文化民主思想理念则与黑人音乐中隐含的自由、开放、动感、民主等思想息息相通。本文从音乐和文学文本相结合的视角评论了莫里森的小说主题和创作技巧,认为《爵士乐》和《最蓝的眼睛》在布鲁斯音乐这一层面上从叙事、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形成了强烈的互文。  相似文献   

4.
《仲夏夜之梦》具有"妙不可言"的艺术构思,根据中国传统美学中关于"妙"所指向的审美的奇特感悟、发现、精妙表达等特征.从妙时、妙境、妙人、妙物、妙趣、妙情、妙意等方面研究该剧"妙"的审美特征,并探讨莎翁"妙"的美学渊源与审美启示.  相似文献   

5.
对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进行了深刻的阐释,认为小说首次使用黑人小女孩做故事的主角,关注黑人小女孩在种族歧视下的“忧伤”和迷失,是美国黑人题材小说的一个新突破.从种族歧视下的亲情错位、文化殖民中的爱情之殇、“双重意识”下爱的变异几个方面对小说进行了解构,分析了种族歧视的内在化所导致的爱的缺失和变...  相似文献   

6.
莫言、阎连科一直都是面对乡土而执著写作的作家,他们的内心充满着对民族和土地的热爱和关注,他们的目光一直聚焦在为了生存而付出生命代价的“劳苦人”身上。他们的小说总是以独特的叙述方式给读者的心灵以极大的震撼。本文对莫言的《生死疲劳》和阎连科的《丁庄梦》.两篇文章独特的叙述视角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这种叙述的魅力,也阐释了其背后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7.
《最蓝的眼睛》是当今美国最有影响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1931~)于1970年发表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小说采用了对比手法,反映了后殖民语境下的种族压迫与反抗的主题。通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比,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和两个家庭的对比,号召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抵制白人主流文化,培养黑人民族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8.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讲述了主人公黑人小女孩佩科拉悲惨的命运以及白人文化霸权下众多黑人迷失身份走向毁灭的故事。故事的悲剧由一个黑人小女孩追求蓝眼睛而引发。本文从该作品的内涵进行研究,从"蓝眼睛"的象征意义入手来揭示作品的主题意蕴——黑人只有在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下才能在白人社会中获得生存。  相似文献   

9.
专书词汇研究是汉语历史词汇学和大型历时辞书编纂的基础。挑选一部专书为样本,对其词汇进行穷尽性的共时调查与研究则是诸如《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收词释义的重点。《北梦琐言》是唐五代一部内容丰富、词汇多样的笔记小说集,其中不少词语为《汉语大词典》漏收,为增强《汉语大词典》的权威性,也为使用该词典辅助阅读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意义,《汉语大词典》理应补充这些漏收的词语。同时,《汉语大词典》还存在一些释义不全不确和例证选择失当的问题,也有修订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11.
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从黑人自身的生活角度出发,真实地揭示和反思种族主义,展示了在白人主流文化中的一个自卑自恶的群体。通过呈现一些美国黑人的自我憎恨心理,莫里森呼吁每一个黑人都应更加自觉地学会欣赏黑皮肤所蕴涵的美,这才是树立民族自尊,保存民族文化的惟一出路。  相似文献   

12.
号称世界"大熔炉"的美国有着不同的肤色、发色和"眼色"。在美国最遭人白眼的,莫过于黑人。美国黑人在美国长达近500年的生存历史就是一部血迹斑斑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他们争取自身解放和权利平等而斗争的历史。尤其这一年来,美国黑人血案频发。引发了全美一轮又一轮的抗议种族歧视的浪潮。美国黑人期待着《我有一个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美国梦"作为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一直是美国励志电影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各种有色人种包括黑人在这个有着"文化大熔炉"之称的美国为之奋斗的力量源泉。黑人的文人政客为了实现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种族歧视虽然得以正视和削弱,但是没有彻底被消除。本文以电影《弱点》主人公黑人迈克尔在白人陶西一家帮助下梦想成真的温情故事为分析的出发点,总结出了黑人要想实现"美国梦"需要的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对于个人理想的包容与指引,二是个人的自身奋斗。  相似文献   

14.
《简·爱》与《音乐之声》都是被世人广为推崇的艺术佳作。这两部艺术作品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勇敢,对爱情不离不弃的女性人物。虽然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时代不同,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就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中的人物背景,以及作品的故事情节发展,探讨两部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5.
斯坦贝克在《伊甸之东》中表达了独特的道德观。斯坦贝克认为,恶与恨并非绝对消极的负面因素。人类正是因为恶而感知到善,因为恨而激发了爱。善与恶、爱与恨两者缺一不可,互为依赖。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中国档案分类法》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类目进行比较研究,目的在于阐述二者之间的主要联系和区别,求同存异,以期进一步推进图书档案一体化服务。  相似文献   

17.
宗璞的《我生平所最值得回味的事》为《中央周刊》“暑期写作奖金征文”选登作品。以该文作者署名“冯钟璞”为线索,结合宗璞生平及回忆录等史料,可判断该文为宗璞最早发表的作品。此佚作补正了宗璞生平与创作年表错漏的信息,也为现代文学生产中的“教育”和“征文”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案例。宗璞走上创作之路与其在联大附中接受的文学教育密切相关,而现代周刊的“有奖征文”则为作家的正式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生产与传播空间。  相似文献   

18.
《嘉莉妹妹》讲述了"美国梦"的最终破灭,《平凡的世界》描写了普通劳动者为实现"中国梦"所做出的努力。本文以嘉莉妹妹和孙少平为代表,以其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为角度对比分析了"中国梦"与"美国梦"存在的不同之处,同时提出要借鉴"美国梦",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韩旭 《职大学报》2008,(3):35-37
<伤逝>和<倾城之恋>都是从宗教婚姻向现代婚姻过渡的典型代表,都呈现了"在女性没有真正经济独立之前,两性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和理解"这主题.但在<伤逝>和<倾城之恋>中,鲁迅与张爱玲都是不经意间流露了自己的性别立场和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的诗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他的诗歌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我国古典诗词的精华,另一方面又借鉴了西方诗歌的现代性,对新诗由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闻一多是第一个倡导诗的形式美的诗人,他创建的新格律诗,在感性形式方面,探索节奏、韵脚、语调、重复、对偶等诗体建构;在理性形式方面,追求逻辑顺序、联想运用、意象和情感式样、用典等诗性构思。他的诗集《死水》充分体现了他在形式美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