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彰显羌族哲学思想、精神面貌的宗教文化是释比文化,它是藏羌彝走廊内最主要的宗教文化之一。羌族释比文化的哲学基础是万物有灵论,它与走廊内的藏族苯教文化、彝族毕摩文化、纳西族东巴文化等,有着诸多共同之处:同属原始宗教文化,宗教人员的祭祀内容及其祭祀的法器、程序基本一致,宗教人员的传承方式大体相同,这些宗教人员也是该民族社会的权威人物。  相似文献   

2.
濮族是史学界争论最多的民族,"裸濮"因带有"濮"字,其族属也一直争论不息,一直列入佤崩语支先民之列。其实"濮"与"羌"同源,同是东夷民族的后裔。"裸濮"应是"羌濮"的一支。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古老的乐舞文化,藏羌锅庄正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演化并呈现出鲜明的体育特征,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体育实践形态.当其成为身体活动的重要方式,以人的身心健康为改造对象,实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之功能时,藏羌锅庄的体育形式便确立,体育锅庄便随之形成了.根据其基本特征、功能和实际状况,体育锅庄可分为广场健身、表演互动、学校学习三种体育实践形态,为进一步研究和把握民族传统乐舞的体育化状态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从政策体制、传承途径、青少年认同和参与情况等方面对四川阿坝州藏羌锅庄的传承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形态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使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产生了显著改变,加之现代主流体育文化的强烈影响,使得藏羌锅庄的传承面临困境.为了使藏羌锅庄这项古老的歌舞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分析视角,构建以社区家庭、学校体育、比赛表演“三位一体”的藏羌锅庄传承场,使其继续充分发挥健身娱乐、伦理教化和社会整合三大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5.
孔子从道德意义上将人界定为"道德人",人只有在道德上实现了自我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其理想的人格就是"君子",而政治理想就是由"君子"成为为政者,实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生理想,由"道德人"转变为"政治人"。而在历史长河中,由"道德人"成为"政治人"的理想建构从未实现,最终演变为政治人通过修身成为道德人,再到为政者自吹自擂为道德人,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实在是历史的吊诡。  相似文献   

6.
西北古羌人沿金沙江、雅砻江、岷江等河谷南下,散布于西南各地,形成了今天的彝、藏、羌、白、哈尼、拉祜、纳西、傈僳、普米、景颇、阿昌、土家、基诺、怒、苦聪等族,民族学上称为氐羌族群。作为同一族系的民族,他们的运动习俗必然地体现出氐羌文化共同体的共同特性,同时,不同的生存环境及不同邻近文化的影响,又使他们的运动习俗带着各自民族的特色。因此,本文从纵横两方面分析了氐羌各族运动习俗发展变化的动因,并进而探寻了我国民族体育发展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羌族群众日常服饰中随处可见的羌绣,是连接羌族古与今、理想与现实、真实与抽象的重要桥梁,彰显着羌绣艺术与羌族生产劳动、宗教神话、人际交往的"亲和"之美。羌绣的审美价值已高于其实用价值,对羌绣的生态教育价值、人文教育价值、审美教育价值进行开发,对于保护和传承羌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花腰彝"祭龙仪式承载了"花腰彝"民众的精神信仰和理想寄托,蕴含着彝族文化的诸多要义,同时也融入了他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与阐释。  相似文献   

9.
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河谷背藏面汉而居的古羌民族,遗存着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羌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思想,孕育于羌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羌族传统体育项目散落分布在高山台地中独特的羌村聚落。同时,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广泛融入羌区宗教祭祀、节庆礼仪、生产劳动、军事斗争等民俗及日常生产生活之中。总之,古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多的是一种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的遗存。  相似文献   

10.
"年"作为现代汉语一个基本词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具有了丰富的义项。"年"及"年"词族的民族文化内涵甚为丰厚。本文采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将"年"放到词族中进行考察,联系古今,对其意义体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探求词汇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哀牢王国的主体民族问题,明代董难《百濮考》问世以来,争论不断。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国内外的实地考察,认为泰缅边境的克伦人就是哀牢人的后裔。克伦人与史载的哀牢人习俗都具羌濮和越人的特征,故可推断哀牢主族应为濮越融合的僚人,即“鸠僚”。  相似文献   

12.
古羌人内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种落的羌人其教育也有很大差异。两晋南北朝时,受到汉文化的深刻影响,羌人在精神层面开始尊儒重教,其教育方略逐渐与汉人无异。本文利用碑刻文献,从前秦至唐代羌人任文官、后秦教育制度和姚氏羌人崇儒、西夏和党项羌崇儒重教、明清时期四川羌区教育等四个方面,探讨古代羌人的尊儒重教精神,对于认识羌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足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民族文化互化总是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各方影响,它们之间不总是对等、平衡的。滇中塔甸村彝汉杂居现状,是彝汉两个民族在共同地域上长期文化互化的结果。塔甸村彝汉双语使用现状,因汉语作为国家民族共同语的强势地位,总体上呈现出彝母语语用功能有所减退的趋势。为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构建和谐民族语言关系,应大力开展相对弱势的彝母语教育和传承。单向度的彝母语教育和传承,离不开作为母体的彝族文化传统的整体传承和教育。  相似文献   

14.
依据仪式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岷江上游黑水河流域的藏族、羌族铠甲舞开展田野调查,研究认为羌族战士在出征仪式和战后丧葬祭祀时会跳名为“哈日”和“克西格拉”的铠甲舞,“哈日”的曲调激昂有力,内容多是鼓励武士英勇杀敌、胜利归来;而“克西格拉”音调低沉,反映对战死沙场壮士的怀念和颂赞.而黑水县的嘉绒藏族也会在壮士出征前身着牛皮甲,跳藏语称作“卡斯达温”的铠甲舞.铠甲舞在阿坝州藏羌聚居区流行,说明其英勇好战、信仰虔诚的长期民族战争传统.铠甲舞除具有歌舞的基本功能外,其社会功能还体现在祭祀仪式与神圣符号、尚武精神和社会整合、借助武舞仪式和形式宣泄情感.在现代化发展浪潮的冲击下,藏羌铠甲舞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依据参与式发展方法对其保护已迫在眉睫,民族特色的保存对于多元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解放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最高宗旨。要恢复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就必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有助于确立人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体现实践唯物主义根本特征,能够使唯物史观理论体系得以合乎逻辑地展开,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能动性动因,同时也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就是占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那些无用的谶纬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受到摒弃,在这种背景下,"人的觉醒"成为一个新的理念。云冈石窟作为这个时期突出的艺术成就,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人的觉醒"这个划时代的印迹。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中介。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变文化的被动接受者为主动的文化涉猎者,文化传播的效果好;体验式旅游产品有助于游客更深地感受、了解和吸收藏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不仅使游客流连忘返,更使他们对于藏文化记忆深刻。从纵向来看,西藏的旅游业发展速度快,发展势头好,但从文化传播的视角看,西藏的旅游业还存在着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有效开发不足、文化旅游产品单一粗糙、旅游从业者文化素质不高等问题。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藏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就必须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对南岭走廊民俗体育的分类现象开展研究,探讨分类观念对社会认同建构的作用。研究结论:1.南岭走廊民俗体育分类观念与当地独特的环境和历史传统有关,不同类型的身体活动隐喻社会系统的不同方面,通过对族群原初性符号反复表征、文化维模功能呈现、社会秩序反复强化等路径,划出了我群与他群的界限;2.传统上南岭走廊的身份认同呈现出自下而上“从家族到族群”的建构路线,新中国成立以来,自上而下的“国家-民族”路径对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影响力逐渐增大;3.南岭走廊民俗体育的分类观念、身体隐喻、社会系统表征体系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家族-族群”建构逐渐过渡到“家族-族群-民族-国家”的多层次身份认同建构。  相似文献   

19.
藏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创造的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藏民族文化中,"文"与"武"是紧密相连的,其传统体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追求勇武与礼制具有一致性,是以形体活动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具有与高原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等文化内涵,而且始终与藏民族的文化、习俗、信仰相联系,有其鲜明的藏民族文化特征,在塑造民族精神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的壁藏是我国辽代的一座大型木结构建筑,其恢宏古朴和悠久的历史无与伦比,著名的古代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称之为"海内之孤品"。这座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所蕴藏的传统美学思想和艺术理念尤为突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宗教思想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