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提高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算法预测精准率,受视觉领域数据增广思路启发,提出融合数据增广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该模型首先对原始个人信用数据进行数据增广处理,然后基于机器学习分类算法训练一个二分类个人信用评分模型,最后基于公开个人信用数据集,分别建立未经过数据增广和经过数据增广处理后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对比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 得分、AUC 值和 ROC 曲线等 6 个性能评价指标,结果显示,相较于仅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融合了数据增广技术与机器学习算法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使得分类性能得到了一定提升,分类准确率平均高出 5%。  相似文献   

2.
个人信用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将其结合现代计算机理论技术来构建个人信用评分模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前人遗传算法筛选出来的个人信用相关重要属性,并从这些重要属性的3种分类中依类定性地取出部分属性,结合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理论(ANFIS),建立基于遗传算法和AN-FIS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对选取的数据实证分析,并与GA-SVM方法的结果作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只需少量重要属性变量就能够有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的缺损是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瓶颈”。本文致力于建立一个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评分模型,用于预测贷款人(困难学生)将来可能的信用度,并以此作为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观题智能评分成为考试与测评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深度学习的主观题智能评分方法目前尚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是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通常需要充足的训练样本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而一些真实阅卷场景却无法提供充足的标定样本;二是评分模型仅预测总分值,缺少评分细节,无法为后续的结果评价提供依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基于领域预训练的孪生网络智能评分方法,探索利用考生作答文本提高评卷精度的方法,探索得分点模型的可行性与实现方法。实验证明,孪生网络智能评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小样本情况下的主观题智能评分精度。  相似文献   

5.
此研究以网上阅卷环境下多个评分者同时评阅翻译和作文为例,建立多个评分者完成多个任务的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实现评分者信度的量化分析。通过五个结构方程模型比较,选择拟合效果较好的相关任务相关特性模型,计算多评分者多任务的评分者信度,并对同一评分者完成不同任务时评分者信度和同一评分任务下不同评分者的评分信度进行比较,实现对评分效果的评价,从而对评分者的选拔和有针对性培训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推荐系统中,通常基于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挖掘评分中的隐含特征,但在实际应用中,评分矩阵往往十分稀疏,很难充分地表示用户偏好特征与物品描述特征。为了充分挖掘评论文本中的隐含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数据稀疏性问题,提出一种深度协同过滤模型(CFiCNN):融合卷积神经网络的协同过滤模型。该模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抽取用户-物品评论数据中的隐含特征,基于协同过滤的矩阵分解方法,进行评分预测。在4个真实数据集上对该模型进行了评估实验,并与3个常用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抽取到用户与物品的隐含特征,并且进行更准确的评分预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运用多面Rasch模型对比分析了大、小两种评分量表下评分员的评分效应。结果显示,与小尺度评分量表相比,评分员在大尺度评分量表下不能使用全距分值,容易给出趋中分数;而且,在大尺度评分量表下评分员间的评分一致性较差。据此,提出应改进我国各项考试中写作评分量表的设置,并单独报告写作成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智能辅助评分系统定标集选取和优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计算机智能评分研究中,选取定标样本对建立评分模型至关重要。通过对不同定标集人机评分的对比研究,提出“专家随机抽取+智能挑选样卷+聚类分段补充”的定标集选取方法。这种方法提升了评分模型对于各分数段的建模能力,符合高考等考试环境下考生成绩呈正态分布的特点,拓展了对专家评分和阅卷教师评分的综合学习能力,使得计算机智能辅助评分系统能够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9.
口试评分规范化与信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语考试的效度较高,信度却比较低。但没有信度,效度也不可能真正得到保证。因此,如何提高口试的信度,是很多测试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描述清华大学英语水平考试中口试部分的评分规范化与评分员培训,对如何规范评分以提高口试信度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从中考作文评卷情况来看,考生比较重视作文材料的选择、情节的构思与语言的锤炼这三个评分要求,但对“准确切题”这一评分要求却知之甚少。部分考生写出来的文章或人题太慢,或偏离题意,严重影响了中考作文的得分。  相似文献   

11.
从本质上讲,一般的网络恶搞并没有很多的恶意,往往只是一种自娱的手段或需要。但恶搞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带来各种不良的信息和道德法律问题。对于网络恶搞,一味的指责与批判是非理性的,关键在于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地引导与规约。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的变化跃迁,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生存环境。由于当代青年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等方面与前几代青年有着显著的差异,具有独特的群体个性。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年的认知、行为和心理及社会分层等方面,都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后出师表》是研究诸葛亮的重要材料。自清代开始,《后出师表》的真伪成了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针对这一问题分别有正反两种观点。综合20世纪以来前人的研究成果,搜集关于证明《后出师表》真伪的各种依据。针对同一个论争点,学界分别有支持和反对两种观点。分别列出不同论争点的正反两种观点,总结陈述并细致分析这些观点。最后根据不同的论争点如《后出师表》的出处问题、感情基调与用语问题、涉及的历史人物等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后出师表》确实出自诸葛亮之手。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的变化跃迁,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生存环境.由于当代青年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等方面与前几代青年有着显著的差异,具有独特的群体个性.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年的认知、行为和心理及社会分层等方面,都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勰应是对左思作品进行较全面批评的第一人。他高度肯定了左思的文学才能。不仅指出了其创作的总体风貌 ,而且察觉出了其独特风格特征。认为左思的文学成就突出反映在《三都赋》和《咏史诗》上 ;另外也指出了其创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现在看来 ,刘勰的批评有的地方有失偏颇或不甚深入。  相似文献   

16.
高句丽史研究是中国民族史与东北民族史的研究重点,近年来出现了大批的研究成果,文章尽量全面回顾了2005-2010年间高句丽史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论文通过研究我国文学翻译家江枫有关雪莱诗的歌翻译作品,结合他的诗歌翻译标准及技巧,深入研讨了他在诗歌翻译中提出的"翻译诗歌,形似而后神似"思想,探索出其诗歌翻译作品中蕴涵的美学原则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媒介责任是一个内涵甚广且相当复杂的概念,是对作为整体的媒介对国家、民族、历史、人文应担负怎样的责任的系统探索。对媒介责任的探索,则是将媒介这一复杂变动的社会有机体,与诸多社会历史伦理道德重要因素进行价值碰撞的多元思考,这种思考也是培养大学新闻专业学生系统整体的媒介宏观意识的第一步。目前我国传媒表达中常出现孤立性、没有历史观、偏重感性缺乏社会背景的现象。在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中,媒介责任教育缺失,对比美国大学展开的媒介伦理研究,我国大学新闻专业教育应系统引入媒介责任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9.
遑论人文对数学科学的反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对科学技术及其他领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人文教育对数学科学又具有反哺的作用。本文的撰写目的是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在数学科学的发展、教学和研究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意义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raining models of late 19th century Schools of Design (Art) as exemplified by the first municipal School of Art (Margaret Street, Birmingham) and the current preparation of specialist teachers of Art and Design. A recurrent theme is the paradox of objective, measurable standards, pitted against notions of subjective independent learning, individual relevance and choice. Consistent with other papers from this author, the thrust of the perspective is questioning the compatibility of an examination–dominated agenda and opportunities for experimentation, creative risk taking and forms of supported, purposeful play. Continuing research explores the concept and purpose of drawing in an increasingly technological, global information soc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