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谜局     
“轰隆隆!”一枚炸弹从天而降,把平整的路面炸开了一个大口子,火光闪耀,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火药味。路面上的水泥屑和炸弹碎片像刀子一样飞溅出去,一块小弹片直直飞过来,在我们的时空小记者易小A同学脸上划开了一道小口子。  相似文献   

2.
大凡有经验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会精心选择一个巧妙的教学切入点。钱梦龙先生说:“努力在每一篇章中找到合适的一个问题、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词……作为分析的‘口子’。由此入手,带动全篇。”选择出最佳的教学切入点就等于抓住了阅读教学的牛鼻子,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就会新颖别致,就会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引发其思考,进而在轻松愉悦中把握本内容,理解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补丁     
黑白 《内蒙古教育》2007,(8X):37-37
不久前。女儿的一双磨砂皮鞋晒在门口,不知被哪个缺德的人用刀片划了一个长长的口子。那可是我们花了两百多元买下的新鞋,女儿难过得哭了起来。我把鞋子拿到小区门口的皮鞋手工店,小学徒看了一眼说:“没办法,除非换皮换帮。”老师傅接过来看了看,说:“你要是放心的话,我就在皮上再多划几道口子,两只鞋子都划上。”我不解地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文科爱好者》2004,(22):14-14
英国的第一扇窗子不过是墙上的一个狭长口子。口子开得很长,为的是让尽可能多的光照进屋内;口子又开得很窄,从而使屋内不受坏天气的影响。然而,从洞口刮进来的风却比照进来的光多。这就是它被称为“风眼”的缘故。“window”一字本身也是由古挪威语中的“风”和“眼”二字构成的。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必要的过渡.同样,要想上好一堂课,虽然很难做到节节课妙趣横生,但过渡也是不可缺少的.然而,有的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必要的过渡.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师指导学生学完生字,就说“下面大家来分析课文”,学了前面的自然段,则说“我们来分析下一个自然段”,段落赏析完毕,便说“我们一起来归纳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6.
1.打破时空界限,走进学生生活。“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是我们传统的作文法,这种作法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这种模式,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相似文献   

7.
中学历史教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倡导“探究式学习”,为此,本刊从去年第12期连续发表了若干篇华东师范大学聂幼犁教授对具体教学案例的点评,在广大读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其中有一些不同意见。本期特编发李满园、陈志雄二位老师的案例及点评,欢迎广大教师比较分析,并将你的意见和想法告诉我们,以推动“探究式学习”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程艳 《山东教育》2002,(16):43-44
一、放手教学,鼓励创新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学”、“思”、“乐”、“创”的结合,重点突出“学”,实现“学”的三个转变,即让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把教师的“教案”转变为“学案”,突现一个“创”字,把教室变为学生创新的场地,让教室的墙壁成为学生创新成果的展示墙。如在教学《月亮湾》这篇课文之后,我让学生盖上书中的图,自己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学生根据“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这句话,在本上画了一个小村子,村子的前面画了一条小河。在学生画时,教师要求学生专心、认真…  相似文献   

9.
化石谜局     
<正>“轰隆隆!”一枚炸弹从天而降,把平整的路面炸开了一个大口子,火光闪耀,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火药味。路面上的水泥屑和炸弹碎片像刀子一样飞溅出去,一块小弹片直直飞过来,在我们的时空小记者易小A同学脸上划开了一道小口子。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特别强调“点”的教学,因为一篇课文涵盖的信息量多,首先得抓住一个能统领整篇课文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其全身”效果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我们立足课文进行教学的基本点。纵观以往多数教师对《丰碑》这篇课文的设计和分析,往往是由解题入手,再抓文中点题的句子——“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然后在文中感受军需处长的形象,最后回扣这句话,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如果谁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那么常常会给人扣上“繁琐分析”的大帽子,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如今是谈“分段”色变,谁都不愿再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分段”这一手段。对此,笔者经过思考,颇有些看法:一、是否繁烦分析,关键是看教师运用“分段”这一手段的目的前些年,我们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在学生读一遍课文后便要求学生“分段”,然后便是逐段讲读。分段成了教每篇课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似乎没有给一篇课文分段,就无法进行以下的教学。因此,为了完成给课文“分段”这一任务,不惜花费大…  相似文献   

12.
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等闲视之。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曾经就这个问题做过探索。 评语忌用杀威棒。我们有些教师动辄简单化“一语否定”,诸如“离题万里”呀、“内容空洞”呀、“一塌糊涂”呀之类。这样做会严重伤害学生的感情,试想,学生耗费心血写出一篇作文来,一下子被你用四个字“毙”了,能不悲观失望么?  相似文献   

13.
“生命是灵魂的载体,我们要完成的不是生命的本身,而是一个因奉献而闪光的灵魂。”我从教二十多年来,一直在追求“灵魂的闪光”和对教育的奉献。不管是站三尺讲台,还是做教学管理,对教学科研的追求是我一如既往的炽热与执着。我不满足于成为一个教书匠,更要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和管理者。案头上那一篇篇发表的论文和一摞获奖的论文证书,记录了我对教学理论的认识,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和探索,在我的生命历程中,闪耀着教学科研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勾股定理     
陈象兴 《现代教学》2004,(11):14-15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但是这种工具不是以往的作为人“手”的延伸,它是人“脑”的延伸。既然如此,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的这种特点呢?本期我们组织了几篇教学案例,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一讲到底”的现象。常见一些教师拿着课文逐字逐句地给学生翻译,然后不厌其烦地讲解文言文词句的用法及含义,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一篇又一篇,一年又一年地就这么教。殊不知这种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教学模式,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文言文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16.
在正月里,松毛虫会脱第二次皮。它不再像以前那么美丽了,不过有失也有得,它添了一种很有用的器官。现在它背部中央的毛变成暗淡的红色了。由于中央还火杂着白色的长毛,所以看上去颜色更淡了。这件褪了色的衣服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背上有八条裂缝,像口子一般,可以随毛虫的意图自由开闭。当这种裂缝开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每只口子里有一个小小的“瘤”。这玩意儿非常的灵敏,稍稍有一些动静它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作难”一直是小学生写作的一个难题。学生为什么怕写作呢?说到底就是平时动笔少,以至写作时.出现下笔难现象。我们知道。小学高年级语课本每册不超过七八个单元练习。也就是说.每学期才写七八篇作.加上课后练笔,最多不超过十几篇,而且学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努力为学生开辟平等对话的天地,使语文课堂和谐,而富有活力。  相似文献   

19.
设计思想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是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内容较为单一集中,思路比较清晰。但文章告诉了我们一种鉴赏诗歌的方法:通过分析意象,把握诗歌思想感情。因此,可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入课外同类现象上,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鉴赏的能力,只把教材作为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20.
一节好的语文课正像一篇优美的文章,总有一个中心议题。不论何种学习方式,一节课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总是明确集中的。这就是一节语文课的主题。例如,我们可以把《雷雨》中一节课的主题确定为“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和分析”。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反映人物性格,让学生提高分析和鉴赏能力。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