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木 《课外阅读》2007,(2):54-56
土耳其西南部的根哈岛,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岛屿。然而,民间关于该岛却流传着一个可怕的传说,称陌生人谁上岛谁就会死。但奇怪的是,岛上的居民却生活得无忧无虑,十分健康。曾经,偶有人不信邪,想上岛一探究竟,可几乎全都是有去无回。[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当我三年前,第一次看到《谁是你的重要他人》这个题目时,原以为作家毕淑敏写的是一个对主人公有正面影响的“重要他人”。可当我仔细看完文章后,却有种深深的遗憾。毕淑敏小时候遇见的那位“很年轻、笑起来十分清丽”的“长辫子音乐老师”后来却让成年毕淑敏想来就“心惊胆战”。  相似文献   

3.
赵维莉 《小读者》2013,(4):24-26
进入新学年之后,同学们为自己制订新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了吗?是不是信心十足地向着目标而努力?但有时往往越想好好努力,却越无法集中精神,课堂上频频“走神”,尤其是在比较薄弱的科目上。你是不是为此想了很多方法,千方百计地拉住自己“奔腾”的思路,想好好集中精神,效果却不佳?这一期我们就一起来努力解开这个“魔咒”吧!  相似文献   

4.
所谓“无人岛教育”,就是把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送到一个荒岛上,让其自行生活九天。该岛不仅无人居住,交通也甚为不便。学生上岛之后,自己搭起帐篷住宿,然后准备炊具自行煮食,并且利用海水制盐。大伙起初还感到很新鲜,兴高采烈,两三天之后便开始抱怨,不满之声四起,吵着要回家。但又过了几天,多数孩子适应了,表情又逐渐开朗起来。孩子们熬过九天之后回到家中,家长们普遍反映收效明显。过去不爱劳动的孩子,开始愿做家务了;不少孩子懂得自己照顾自  相似文献   

5.
袁浩 《湖北教育》2009,(3):37-37
“门无杂宾”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后多用来形容交友谨慎。“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谁能没有朋友?和普通人一样,领导干部也有人情交往。但是领导于部却又是“特殊人”,领导干部交友,不仅是个人交际范畴的小事,而且是事关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党的形象的大事。因此,领导干部交友就更应慎之又慎,自觉做到“门无杂宾”。  相似文献   

6.
倪辉 《早期教育》2001,(4):39-39
我们俩的性格不十分外向,但也并不内向,可我家小孩的性格却很内向、孤僻,有明显的“闭锁”心理:和孩子我们很难沟通。有时他觉得很委屈,就一个人坐在一旁生闷气,我们问他时,他又紧闭牙口不说,真正一个“闷葫芦”。怎样做才能让我家这个“闷葫芦”开口呢?  相似文献   

7.
心灿 《老年教育》2007,(5):23-23
佛经里有则故事:父亲要儿子上街买酒菜招待客人,却久久不见儿子回来。父亲上街寻找,看到儿子正跟人僵持。儿子跟父亲说:“这个人不肯让路,我就跟他对着,看谁让谁。”父亲怒气冲冲地说:“你先拿酒菜回去,让我跟他对着,看谁让谁。”[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陈曦 《江苏教育》2004,(9B):44-44
“老鹰抓小鸡”是一个十分古老的游戏,也是小学低年级体育活动的一个传统项目。我做了10年体育老师,曾无数次组织学生玩过这个游戏,却从来没有想过它除了有趣之外还能“玩”出什么新的名堂。可是在实施课程改革以后,居然有学生斗胆提出:总是让老鹰捉小鸡,小鸡不能捉老鹰吗?这要是在以前,肯定会被我斥之为“胡闹”,但这次我却认认真真地和学生一起尝试,一起探讨。结果,师生双方都从这堂别开生面的游戏课中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9.
在大多数的课堂上,老师习惯于这样提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而笔者在前一阶段听到的一节课上,老师却是始终这样提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仔细地观察过,大部分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机会。看似是简单一个字的变化,却引起了我对教师课堂教学观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凤头”是什么?请先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我是人类的宝贝,谁也离不开我。如果没有了我,生命就要停止。知道我是谁吗?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读了这段文字,一定非常想知道这里的“我”到底是什么。是空气?是阳光?还是水?或者是其他什么东西?你为了解开心中的这个疑问,一定会迫不及待地读下去。告诉你,这段文字选自《我是谁?》这篇习作的开头部分,这个开头就是一个“凤头”。“凤头”是很漂亮,很吸引人的,人们一看到了凤头,就很想看那美丽的凤凰。所以,人们把精彩的开头比做“凤头”是很贴切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  相似文献   

11.
一、由一个“迷惘的准考生”的留言谈起说起来挺有意思,偶然在“百度”里发现一则留言:“我要中考了,谁能提供好的作文素材,事件就可以了,谢谢!”大多数人看到这个帖子都可能会一笑了之.我却多揣摩了一下这个“准考生”的心思:给我一个事件,我自己会根据需要加工.他也许不知道,自己无意中说出了一个道理——事件和写作素材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2.
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教材注释是这么说的:“而谁何——呵问他是谁,就是缉查盘问的意思。”这里没有对“谁何”二字分别解释,却似乎是把它们的意思等同了,“呵问”则似品味出来的意思。《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的注释则是:“何,是呵问。谁何,关塞上哨兵诘问出入者之意。”两个注释的基本意思相同,或许都是原本了颜师古《前汉书》上的注说“谁何,问之为谁也”。(见《康熙字典》)但可惜这个颜注也是尚欠详考的。  相似文献   

13.
路上,两个人为一件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一位好心人上前去解围,不料被其中一个抢白:“谁要你管,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弄得这个人十分尴尬,好像自己理亏似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学习成绩优异、温文尔雅的孩子,却爱玩“诅咒”他人的游戏,对谁不满就“诅咒”谁。父亲自认对儿子教育有方,可眼下,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15.
你知道“超级拉姆”是谁吗?那是我小时候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一个惹人喜爱的小布娃娃,我十分喜欢它,就为它取了这个好听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全校举行了“国防知识”竞赛,决定采用抽奖的方式决定一、二、三等奖,为了公正起见,抽奖分两个步骤,先由各班班长从自己班中抽出四张,然后再由校长从这些当中抽取一部分。当我把这个任务告诉召集来的班长时,他们十分兴奋,口中念念有词:“抽中我自己”,最好我中奖了”。我便顺水推舟说:只抽三张,另一张留给你们自己吧!”孩子们没有扬臂高呼“YES”,却瞪大一双双眼睛看着我,马上有人说:“这样对别的同学来说不公平。”大家也随声附和:“是的,不公平。”谁不公平?放弃自己的利益为别人打抱不平,孩子,真的谢谢你…  相似文献   

17.
前一段时间,希腊很风光,又是夺冠欧洲杯,又是举办奥运会。但我的这个“爱琴海”却跟希腊没什么关系。说来也巧,我最怀念的两位老师,一位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琴”,一位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海”。琴老师多才多艺,教植物,是团委书记。海老师是有名的才子,教语文,是班主任。上初一报到的时候,我很高兴。因为终于要在楼房里念书了。当时同学们谁也不认识谁,默默在一个教室里打扫卫生。因为各忙各的,谁也没注意到什么时候进来个老师。老师不说话,而是随便走到一个个同学面前,然后叫出他的名字。被叫出名字的同学大都小心地点着头,眼里满是惊异。…  相似文献   

18.
“考”与“教”的辩证关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臧铁军在学校教育中,考试与教学常是相对应的。但“考”与“教”究竟谁服从谁,却常引起人们的争论。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考与教的逻辑循环在讨论中构成了又一个怪圈。这里所说的“考”仅指专为评定学生的考试。为...  相似文献   

19.
前一段,学校举办科艺节时,主持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向日葵真的会向着太阳转吗?”没想到,这个问题竟把我们难住了。是呀,谁也没有亲眼看到过。活动结束后.我不甘心,暗暗决定要解开这个结。  相似文献   

20.
五代词人冯延巳是一个多情善感的词人,这一点在他的词《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词一开始就是一句反问:“谁道闲情抛掷久?”意思是说“闲情”困扰自己已经很久了,下决心要抛掉它,却无论怎样努力也摆脱不掉。这一句写得百转千回,极为曲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