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明起源始于二里头文化──兼议多源说安志敏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具有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什么是文明?中国文明又是如何起源的?人们还有不同的理解,至少在认识上并不十分一致。这里试从考古学的角度作点滴的...  相似文献   

2.
考察成都平原文明的起源与形成,首先需要考虑"文明"的定义和定义的途径,根本的问题是,"文明"首先是一种理念,是特指一个与野蛮阶段相区别的较高的人类历史发展阶段.鉴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所存在的差异,这样一个较高的阶段并不一定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因而就"文明"设定出一套普遍的物化的标准显然并不合适.从横向上对成都平原先秦时期各个阶段的文化来探讨文明起源,需要对整个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作整体考察,才会对各时期各文化的整体面貌以及它的各自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有所了解.而纵向研究则在于考察在不同的阶段中各种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所发展的变化,并最终获得对文明起源与形成进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文明进程略论——以成都平原先秦文化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墩文化(或称三星堆一期文化)一三星堆文化一十二桥文化一晚期蜀文化,较清晰地勾勒出了古蜀文明起源、形成、发展以至融合的历史轨迹。在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进程上,集中代表了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北京“儒学思想讨论会”简述1991年6月13日至15日,“儒学思想讨论会”在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文化研究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等五个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兴起,郭沫若、李济、梁思永、夏鼐、唐兰、苏秉琦、李学勤等众多学者先后参与相关研究与讨论,内容涉及到了中国进入文明门槛的时代、中国文明的来源、中国文明形成的标志等相关问题,取得了大量成果.  相似文献   

6.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 ,早已经声闻天下 ,但是这项发现的重要价值 ,要等到相当长的时间以后 ,才会得到充分的估量。像三星堆以及巴蜀文化这样的发现 ,应该和历史上特洛伊、尼尼微等等一样 ,列入世界考古学的史册。灿烂的中国文明 ,系各民族、地区人民所共同缔造。文明起源的研究 ,是现代科学的重大问题之一。如果没有巴蜀文化的深入研究 ,便不能构成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完整图景。考虑到巴蜀文化本身的特色 ,以及其与中原、西部、南方各古代文化之间具有的种种关系 ,中国文明研究中的不少问题 ,恐怕必须由巴蜀文化求得解决。  相似文献   

7.
一长期以来,先秦时期的中国一直被认为从来就是政治统一体,对“中国文明”这一”文化单一体”无人质疑。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由不同民族地区形成,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也多种多样。所以我们研究作为统一概念的中国文明时,也应该理解其统合对象的文化多样性。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这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考察其统合到“中国文明”的过程。近来许多考古发掘成果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为研究中国文化多元性和起源提供了基本条件,如关于新石器文化,考古成果已否定了以往由于“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影响了周边文化,周边文化才形成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去年金秋,名为《早期中国·中华文明起源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210余组(件)重要文物组成的展品,是公元前3500年至前14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早期国家从萌芽到初创的物证,从而提示早期文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始自2001年,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9.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七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地区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从 2 0世纪 30年代至今 ,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已有 70年了。 70年间尤其是近 2 0年来 ,由于考古新发现的不断推动 ,使学术界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的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 ,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族属、地域和迁徙 ,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 ,文明起源与形成 ,文化交流与传播 ,巴蜀文字和符号 ,宗教 ,艺术 ,科技等等。同时 ,在若干问题上还存在着相当的分歧。本文从学术史的视角 ,对三星堆与巴蜀文化研究的学术背景、内涵、主要成果与分歧予以了分析论述 ,并对其未来走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关羽与孔子一起被并称为“文武圣人”,与关公崇拜相关的祭祀活动在东方文明圈和全球华人社会一直延续至今,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解州是关圣故里,是关羽的出生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关帝庙中,位于山西运城解州的关帝祖庙和常平关帝祖祠(家庙)尤为著名。解州关帝祖庙的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借助于大量考古新材料的面世,巴蜀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巴蜀的族属、地域、古蜀先民的迁徙,巴蜀的社会经济,巴蜀古代文明,巴蜀与中原和周边文化的关系,巴蜀文字以及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重要成果,在有些问题上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巴蜀文化的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巴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巴蜀文化与中原文明及周边文明的关系、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的关系方面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19日,"中国朱熹与龙泉文化发展论坛"在四川成都巴金文学院举行.此次论坛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成都龙泉驿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并由龙泉驿区朱熹宗祠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朱熹学会筹备委员会、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等联合承办.来自全国11个省份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及国外留学生参加了此次论坛.与会人士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有深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来自北京、重庆、湖北、四川的专家,于2016年11月4至5日聚集在素有"中国气都、巴人故里"之称的美丽达州,共同研讨巴文化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与会专家认为,罗家坝和城坝遗址发掘确证达州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和巴文明起源中心之一,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巴文化是从古至今的始源于巴人巴国、植根于巴地、由巴地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厚重灿烂的地域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40年代,民国学人大规模地讨论中国文化起源问题,涵盖了有关中国传说古史的论辩、考古学视野下的中国文化起源、中国文化多地起源等领域。在推广中国文化起源研究的过程中,民国期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表现为:学者办刊,引领学术发展;运用多种传播方式,以论辩推动研究深入;及时刊发,加快传播速度等。民国期刊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化起源研究的深入和拓展,还促进了科学史观在中国文化起源研究领域的广泛运用,推广了新的史学研究方法。但不少民国期刊存续时间过短,对于中国文化起源研究的传播往往昙花一现,没能为推动本领域的学术发展提供持续支撑。  相似文献   

15.
馮時 《中国文化》2023,(1):1-20
上古文明所呈現的夷夏東西形勢是我們正確認識中華文明的基礎。傳統史料顯示,東夷文明雖然已可上溯到距今八千年前甚至更早,但華夏文明的歷史却只有五千年之久。這種夷夏兩域三千年的文化落差很難形成兩種文明交勝的局面,而湖北秭歸柳林溪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則將華夏文明之源大爲提前,從而徹底改變了夷夏兩種文明看似發展不平衡的狀態。柳林溪遺址的年代約爲距今七千年,其豐富的文化内涵展現了早期華夏文明的基本面貌。遺址出土的典型遺物是數以千計的陶支座,其造型表現了擎天之柱,也就是《天問》所言之天柱。同時在天柱所擎的象徵天蓋的柱頂繪有精致的日廷或九宫圖,表現了傳統空間觀所認識的九部八紀,這當然反映了先賢的空間觀以及對於天宇的規劃。更爲重要的是,在象徵的天柱和天蓋之上還契刻有成組的文字,是爲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的漢字。這些證據不僅將漢字的歷史從殷商時代上推了近四千年的時間,而且通過對其文字的解讀,更將以傳統時空觀爲核心内涵的前華夏文明宇宙觀的形成年代上溯到了七千年前,這對華夏文明的形成以及漢字起源的研究都具有極爲重要的意義。  相似文献   

16.
任飞 《寻根》2001,(4):25-25
二○○一年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由中南民族学院女书文化研究中心和湖南省江永县政府共同发起的“中国女书文化抢救工程”座谈会暨全国女书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南民族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分别就女书的族属、女书的产生年代、女书与汉字的关系、女书的流传范围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在很多方面达到了共识。大家还认真总结了十多年来女书文化研究的成绩与经验,并通过了《中国女书文化抢救工程倡议书》。这次会议成为女书研究承上启下、开创新世纪女书研究新局面的一次盛会。开创新世纪…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28-29日,欧阳修学术研讨会在欧阳修的诞生地--四川省绵阳市召开.本次会议由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绵阳三江文化研究院承办.三江文化研究院院长管文虎教授主持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畅所欲言.会议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一是进一步讨论欧阳修的生平学术;二是研究策划2007年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之际四川绵阳的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8.
郑强胜 《寻根》2010,(2):63-63
<正>2010年2月27日,作为河南鹤壁民俗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庚寅年祭拜儒商始祖子贡大典"在河南浚县文庙举行,出席"全国首届子贡文化高峰论坛"的专家学者、子贡后裔和商企代表400多人参加祭拜大典。原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连朝、鹤壁市政协副主席冯用全、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全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东麓是黄河、长江的发源地.两大流域的文化,在上游地区形成了颇为明显的共性或交融性,是文化传播和文化融合的真实反映.长江上游一系列的南北向支流水道,构成天然的联系通道,是文化交流的通道,也是民族的走廊,而四川盆地处于这种交流的最有利的地理位置.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在东西文化的交流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而喇家遗址是探索文明起源及发展的一个考古前沿站,其中发现的一些文化遗存,对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物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根》2001,(5):111-111
2001年8月 21~23日,《中原文物》百期纪念暨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北京、河北、山西、江苏、四川、湖北、安徽、广东、陕西、河南等10多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原文物》是由河南博物院主办的文物考古类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77年河南省博物馆创办的《河南文博通讯》(内部刊物),1980年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81年更名为《中原文物》。2000年,又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与会专家学者对《中原文物》的100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大会共收到各地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