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西方学术界兴起了新修辞学,不仅研究如何更好地表达已存在的思想,而且研究如何表达应该传达的思想,其内核就是追问人类为什么要使用隐喻;隐喻能否传达真理。隐喻研究的学术理念就逐渐从修辞隐喻学、认知隐喻学发展到叙事隐喻学。叙事就是对世界一种隐喻地阐释;任何一个叙事文本都是关于世界存在的隐喻文本。人“诗意地栖居”在叙事隐喻的寓所,传达对于世界存在的认识,隐喻地揭示世界存在之后的“真”。  相似文献   

2.
从叙事视野看学校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事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道德教育方式,在当前道德和道德教育越来越成为沉重话题的情况下,道德叙事是一种值得探究和运用的德育方式,它迎合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从叙事的角度来审视当前学校德育,进而提出道德叙事是实现学校德育范式转向的主要方式,并探讨了道德叙事实施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重要的著作之一,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在著作中,有很多关于梦的描写,并在梦的描写中充满了隐喻特点。在本文中,将就"梦"的隐喻叙事为例对《红楼梦》隐喻叙事特点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暴风雨》情节的深层隐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研究莎士比亚传奇剧《暴风雨》的原型 ,认为该剧与《创世记》的主要内容及整体结构存在着多种对应关系 ,隐含了圣经特有的“U”型叙事结构 ,贯穿着圣经着力表现的惩罚与拯救运动。这一深层结构制约着剧中人的行动及情节发展 ,具有深刻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十日谈》研究史上,中外学者都是对其单篇故事的叙事艺术从深层语法结构(如托多罗夫等)或者叙事角度、人称、顺序等方面展开过卓有成效的分析,如果根据雅各布森和索绪尔等人提出的隐喻理论则能发现其整体结构上的真正艺术特色:即其结构在整体上具有一种叙事文学少有的隐喻性、诗歌性。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叙事取向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叙事研究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兴起,其道德教育魅力也逐渐被一些学者重视起来。本文从叙事的角度来审视当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指出道德叙事为道德教育开拓了一条方式上的新途径,探讨了道德叙事缺失的表现及道德叙事的误区,进而提出高校德育必须回归生活,叙事主体必须回归多元化,叙事内容必须回归知识和经验的统一。高校道德教育形式向叙事的方向转化,必将为道德教育带来一个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路得记》是圣经文学中短篇小说的佳作,其严谨的结构和鲜明的形象历来被人们称颂。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往往结合了不同的叙事空间,它通过文本表层和深层结构展示了希伯来人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显示出蕴含在其中的文化象征与隐喻,从而体现出圣经叙事的历史书写与神性隐喻交织、文学叙事与伦理教化结合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8.
明清小说许多作品尤其是传诵久远的经典杰作中多有"季节叙事",即通过对故事情境中四季现象及其流转变迁的描述与刻画,以表达其思想与艺术上的用心。文章从明清小说季节叙事的主要内容入手,对故事展演的四季情境进行概述,进而探讨其以营构循环时序与聚焦时间刻度为主的叙事功能,和以承继诗性传统、营造意境为特色的抒情功能,最后试图揭橥明清季节叙事之文化意蕴:表层是关于冷热的世态隐喻,深层则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天道循环"。  相似文献   

9.
从叙事隐喻与叙事功能的视角对《呼啸山庄》中的风意象群进行解读,认为在《呼啸山庄》中,风以及类似风或与风相伴随的物体构成了一个完美的风意象群,它是小说文本中激烈的情绪与情感宣泄的叙事隐喻,既具有维度又具有功能,其维度构成了作品思想内容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体现在叙事隐喻的主题化色彩。风意象群的叙事功能体现在破坏一系列稳定性的环境,而文本对不稳定性因素进行解决则推动了《呼啸山庄》的叙事进程。  相似文献   

10.
道德叙事:德育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事是对世界的诠释,是人们引导自己的启明之路.故事与道德教育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故事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提供了参考模式,故事让抽象的道德教育更加形象具体.叙事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样性的途径,学生可以从书本、媒体、舞蹈等多种表现形式中学习道德知识,更可以从他人的经历以及自已对自己的经历的自省过程中做出道德的判断.叙事法为多种价值观冲突提供了包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的隐喻翻译研究中,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于隐喻本身,将隐喻看作单个的个体来进行研究。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将隐喻放在语境中进行研究的观点逐渐被关注。叙事小说中的隐喻对于小说人物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关注隐喻本身、忽视小说语境及小说人物背景和个性的隐喻翻译往往会影响小说人物的塑造。因此,在叙事小说的隐喻翻译中,要考虑小说的各种语境因素,避免因喻体的删减或改变而弱化人物塑造效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语境论与心理学的叙事隐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形式。Pepper以扎根隐喻方法勾画了四类基本的世界假说:形式论、机械论、机体论和语境论。语境论作为反对占统治地位的机械论的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对现今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有着广泛影响。作为语境论的扎根隐喻的叙事在认识人的精神世界中发挥着日益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冠疫情新闻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常以场景形式呈现,具有叙事功能。漫画元素之间、不同漫画之间存在逻辑联系,具体表现为多模态隐喻场景内部元素互动形成的单个多模态隐喻情节(微叙事)以及多个多模态隐喻情节联动构筑的隐喻叙事。两者的认知表征有所区别:前者是源域某个框架到靶域对应框架的映射,而后者是源域多个相关的框架联动到靶域对应框架群的映射。它们的叙事性都基于源域和靶域中框架元素之间对应映射产生的系列隐喻,由此发挥独特的语用功能,并成为抗疫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李小松 《辅导员》2013,(12):32-33
<正>对当前的学校德育,人们往往较多关注其地位的轻重,而较少反思其操作的合理性与实效性。注重道德认识的提高,忽视了学生道德规范的内化。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知是而言非,言是而行非"。学校德育忽视了学生独立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导致了生态性危机,严重制约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需要使德育回归社会生活,必须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培养理性生态人,启动人类心  相似文献   

15.
道德叙事: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种走向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叙事是一种久远弥新的道德教育方式。继价值澄清、认知推理等努力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美国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为代表的西方学校教育将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道德叙事产生教育作用的内在机制是:叙事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价值传递过程;道德知识与科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区别;道德叙事契合了儿童道德形成过程的叙事性思维(narrative thinking)特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叙事策略包括指导学生阅读美德故事,挖掘教材中学故事的道德教育价值,等等。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美两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和经验是在各自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分析比较两国道德教育课程内容和方法途径,对我国的德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一、道德教育的课程和内容中国对学校德育课程设置实行政府全面规划,统一规定的方式,在各级各类学校有相应的统编教材、参考书及统一的课时规定。就高校来说,“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学生的必修课。根据1988年和1991年中共中央颁布的有关决定,中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1)政治及公民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的晚年优秀作品就是《暴风雨》.然而,《暴风雨》正是一隐喻叙事的产物.现如今,人们比较认可隐喻,它可以看作是一修辞方法,把感知到的物体、思想与感情等映射到一个和此事物有本质区别的事物上的过程.在所有的领域中都可以运用隐喻,特别是在现代思想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莎士比亚作品中,隐喻不只是一修辞手法,还是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在《暴风雨》中始终贯穿有隐喻思维方式,这样一来,使人们在阅读《暴风雨》时将深奥难懂的内容变得更加浅显.可以说,《暴风雨》经历上百年依然经久不衰,这是和隐喻叙事有很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民族生态美学的历史叙事的核心是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的互动关系,由此而建构起它的方法论、实践论与结构论,进而深入地进入对人类经验的任何美学理解的核心,以祈在人类的劳动实践与生存意义彰显中化解生态危机."那"生态文化的运演是一个极佳的例证.  相似文献   

19.
道德叙事,就是教育者对道德事件的讲述或重叙,它是帮助学生净化心灵、升华德性、迈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道德叙事负载着两种价值——原初价值和附加价值,每个道德叙事都有一定的价值载荷。在学校德育中,道德叙事是道德知识、规范的传递者,是道德行为图式的储蓄所,是道德情感的传达者,是道德经验的转述者,是道德思维的传承者。道德故事的遴选、聆听视角的建立、道德故事的重叙和价值立场的形成是学校德育的“四部曲”。  相似文献   

20.
认知隐喻理论及隐喻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概念隐喻理论"和"合成空间理论"是认知隐喻理论中对隐喻最具解释力的两大派系。在介绍这两个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进而探讨隐喻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