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体育职业化正在迅速发展,在新形势下,职业体育中的劳资关系势必成为影响体育职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我国职业足球联赛为例,从劳资关系的视角出发,全面分析我国职业体育中的劳资关系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设想:加强体育组织的市场化建设;尽早建立球员工会;规范和完善体育经纪人制度。  相似文献   

2.
中美职业体育劳资关系管理模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体育的劳资关系影响着我国职业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中美职业体育劳资管理模式的演进过程和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中美两国的职业体育劳资管理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5×1"系统分析理论的职业体育劳资关系模型,进而构建了基于职业体育价值文化子系统、职业体育环境子系统、职业体育体制子系统、职业体育心理子系统、职业体育技术子系统五位一体的新型职业体育劳资关系体系,以期为新时期职业体育劳资关系的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劳资双方的利益界定、利益表达、利益博弈、利益整合四个方面探讨我国职业足球劳资双方利益协调机制的内涵、运作模式以及劳资双方利益协调机制与利益分割的关系.指出,球员与俱乐部利益关系的协调机制应基于维护多数人利益这样一个出发点,其目标是形成职业足球联赛劳资双方一种相对均衡的利益格局.建议应加大职业足球管理机构对球员与俱乐部劳资关系的调控;提倡"以人为本"的俱乐部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球员工会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美国职业体育联盟中的劳资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的商业化运作机制研究,揭示了职业体育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特征,剖析了职业体育劳资关系的本质。结论:职业体育俱乐部所有与球员之间存在着既合作又冲突的利益关系,相互间的利益博弈将始终贯穿于职业体育的发展过程中,良好的法制环境是职业体育得以发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1.职业体育中的劳资关系结构劳资关系是指资方和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制制度和社会  相似文献   

6.
浅谈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随着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逐步象俱乐部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职业体育俱乐部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在国外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由于职业体育俱乐部按照市场经济的竞争、价格、供需三大规律来经营竞技体育,在扩大体育的影响,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满足广大体育爱好的需要等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意味着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到来。这一巨大变革给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尤其是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一直采取国家投资,集中统一行政管理的“举国体制”。尽管这种管理体制使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竞技体育的深入发展,其缺陷也日趋显露出来。如,竞技体育的发展过分依赖国家、发展资金短缺、管理权限有过于集中、不利于调动社会的积极因素、投入效益低下……等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解决这些缺陷与困惑提供了可能。我国将国际上已有百余年历史的俱乐部制引进,试图打破原有格局,寻求新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为竞技体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俱乐部制在我国刚刚出现,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看待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探寻职业体育的历史演变及中国职业体育的弊端,结合现代化治理的四个层面,从职业体育的政治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层面探讨职业体育的现代化治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市场学、经济学和营销学基本理论重点阐述了:1.职业体育市场的内涵及构成要素;2.职业体育管理体制;3.竞赛产品的特性;4.提出以竞赛为核心产品,全面开发职业体育市场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职业体育的内涵界定及其阶段特征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特色职业体育作为我同职业体育的发展方向,有许多重要问题值得进一步认识,沿着职业体育、中国职业体育、中国特色职业体育的路径,将中国特色职业体育界定为在独特的社会丰义中国现有条件下职业体育共性与我国职业体育建设特殊性的统一基础上,通过中国化和时代化锤炼的按照特有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模式运作的竞技体育形式和制度体系.是可以区别于其他国家或组织的职业体育运行模式.此外,还对中国特色职业体育阶段划分提出设想,以完善认识,推进我国职业体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体育经纪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因此,根据当前中国体育经纪人的生存环境及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经纪人之路。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当前国外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主要融资方式:银团贷款、资产债券化融资、商业信用融资和球员抵押贷款等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进行融资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具体包括文献资料法、理论研究法、访谈法,探讨运动心理学家在针对参加重大国际赛事的国家队进行的心理服务情况,以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为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聘请的心理专家组成员为访谈对象,研究内容涉及心理干预的内容、心理干预的过程、基本的工作模式与状态、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和伦理修养以及他们各自在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所得到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3.
体育史学与体育社会学关系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史学和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针对性与侧重面是不同的 ,这反映了二者的差异。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体育史进行研究 ,却又显示出二者的密切关系。它既是当代体育史学研究日益深化的表现 ,又是体育社会学研究对象进一步扩展的要求。从根本上讲 ,体育史学必须采取社会学的某些研究方法 ,才能达到对体育历史文化的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二者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体育科学中的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提出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发展方针,联赛表演业的发展已成为引领我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关键之一。本文从联赛表演业的产业链视角出发,在找准其产业链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重点对产业链构成要素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求为联赛表演业产业链的良好运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浅析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需要、兴趣、能力、性格、意志等五个方面探讨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积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以发展学生良好个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职业体育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访问法对国外的和我国的职业体育的管理与经营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国外职业体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找出了我国职业体育存在的问题。借鉴了西方职业体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为我国职业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对当前国内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正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从事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健康水平。文章对此提出一些对策,以期对我国该问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成绩资本和地位获得--我国优秀运动员群体社会流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追踪访谈、多因素分析等方法,以我国优秀运动员群体为对象,探讨了成绩资本对于运动员地位获得的作用。研究显示,运动员的家庭背景与运动员从事的运动项目之间存在关联;内在动力、客观环境、物质保障和形态素质是影响运动员获取成绩的4大要素。在运动队中时间过长,将减少其退役后选择其他职业的机会。多数运动员的职业地位与其父辈相比得到了提高。是否拥有成绩资本决定着非运动员能否完成向运动员的跨越,成绩资本的数量与层次决定着普通运动员成为何种等级的优秀运动员,关系着寻找到何种新的职业。  相似文献   

19.
中俄职业体育均脱胎于"国家职业化"倾向的竞技体育和受政府及市场双重力量影响;职业体育俱乐部法律组织形式基本经历从专业队到赞助型、联合型俱乐部,再到责任、股份有限公司变化过程;两国职业体育俱乐部产权关系均反映公司企业增多但仍保留政府作用特征,俄罗斯在体委对职业俱乐部拥有上是彻底终止,而中国仍有较大份额,民企加入拥有者队伍在中国得到一定发展。社会政治、经济采取不同改革模式的中俄两国职业体育发展经历了大致相同脉络,说明曾有过相同背景的中俄两国,由于强大的原有体制惯性以及体育发展的自身逻辑,职业体育不能一步"激进"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二十一世纪进入了“银发浪潮”时代 ,老年人问题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简单的社会问题 ,而是一个遍及世界各国的复杂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老年人力资源及开发的界定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剖析 ,来揭示老年体育对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作用 ,以期促进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缓解社会压力 ,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