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广卿  王勇 《精武》2004,(9):9-11
螳螂拳大家多出自莱阳。被誉为武术界泰山北斗的姜化龙是莱阳黄金沟人;宋子德是莱阳赵格庄人;名震武术界的"三山"(崔寿山、李坤山、王玉山)、"两亭"(宋福亭、赵玺亭)是莱阳人:李昆山是莱阳由格庄人,崔寿山是莱阳诸陆人,王玉山是莱阳团旺崔疃人。由此可见莱阳在武术界的地位及莱阳武术家为螳螂拳的发  相似文献   

2.
螳螂拳小传     
螳螂拳始于明末清初,由反清志士王郎(王文成)所创,螳螂拳之流派有三:一是“七星螳螂拳”,二是“六合螳螂拳”,三是“梅花太极螳螂拳”,也称“梅花螳螂拳”。其技术理论与技击手法具有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双重特点,内用太极混元一贯之气,外走太极圆形;不动如泰山,动如惊雷;快似闪电  相似文献   

3.
螳螂拳赞     
自强身心兮,望路争驱。独立不惧兮,慷慨任气。精贯日月兮猛虎卧,气截虹霓兮矫龙越。天生我材岂偶然,共创辉煌愿挥祖生鞭。振本末从兮,知一万事毕。无大惊,无大喜,无大苦,无大乐,无大惑,无大忧。  相似文献   

4.
螳螂拳探源     
螳螂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大瑰宝,是中华武林中的一支奇葩。关于螳螂拳的起源,几经探讨,几多争议,至今仍无定论。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拙见,以与同道商榷。  相似文献   

5.
刘学君 《精武》2007,(5):26-29
预备式:直腿站立,头正身直,两脚尖向前,双臂放松下垂,两眼平视前方(图1)。转身左指路:向右转身,左脚向前踏半步,跟右脚,定式为小蹬山式,同时左前臂竖起,以桡骨为力点,向外旋臂,自右向左顺  相似文献   

6.
一 、动作名称 预备势 第一段 1.虚步双勾手 2.翘脚步右格肘 3.戳脚步右崩拳 4.戳脚步双勾手 5.翘脚步双采手 6.戳脚步左刁右推掌 7.进步左挑拳 8.提膝左冲拳 9.戳脚步左崩拳 10.弓步右劈拳 11.提膝右叠肘 12.戳脚步右反击掌 第二段 13.戳脚步右贯拳 14.翘脚步双秘肘 15.戳脚步双帮肘16.弓步左推掌17.戳脚步右秘肘18.戳脚步下冲拳19.半马步左扑掌第三段20.虚步顿肘左冲拳21.戳脚步右冲拳22.提膝右反击拳23.翘脚步左架右推掌24.右上搂勾踢25.左上搂勾踢26.进步双采右贯…  相似文献   

7.
海阳是螳螂拳的发源地,螳螂拳的故乡在海阳。这是根据历史文献考证得出的结论。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实的生活中,螳螂拳在海阳的影响是大而深、远而长的。凡是到过海阳,接触过海阳螳螂拳传人,对海阳的历史和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有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再话螳螂拳     
文刀 《精武》2004,(10):22-23
《精武》杂志率各媒体之先,深入螳螂门发源地山东烟台、青岛采访,并于2004年第六期对发源地的螳螂门武艺进行了写真式的报道,让大家感受到了山东螳螂拳的风采。现呈一文,以期完整地展现山东螳螂门武艺。  相似文献   

9.
大连活跃着许多拳种,秘踪、燕青、螳螂、地功、通臂、少林、太极拳等各呈现纷彩,其中尤以螳螂拳流行较广,习练者甚多。每天清晨和傍晚在公园、广场都可以看到习武者的身影,他们或单人或三五成群,或集体聚精会神地练习螳螂拳的基本功。在这种广泛的群众基础上,近年来,在国内各种武术比赛中,一些练习螳螂拳的选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辽宁师范大学教授苗福盛,辽宁警官专科学校教官宋修田,日合资企业经理刘文玉,大连中国商检局潘军等,多次夺得赛会中金牌的优秀表演奖,大连的螳螂拳以它的较强实战性引起国内武坛的注目。 大…  相似文献   

10.
田雨时 《精武》2011,(1):85-85
自王郎祖师首创螳螂拳后,福居、升霄道人等辗转传到著名螳螂拳家李之箭("快手李"),李之箭首传山东福山人王永春(字云生),继传山东安邱人王少飞(字云鹏),王云生、王云鹏各有所传。  相似文献   

11.
周广卿 《精武》2004,(6):F003-F003
  相似文献   

12.
第四段29左贯右冲拳 ①身体立起,向右后转体,左脚跟抬起;同时左拳随转体向右、向上贯拳,拳心朝下,高与头平;随之右前臂顺左臂下向右、向上用前臂桡例外格,两前臂交叉于体前。目视左拳(图1)。 ②上体继续右转,重心后移;同时左拳向后、向下收于右肩前,拳眼向后;右臂内旋屈肘,右拳收于右耳侧。目视前方(图2)。 ③身体微左转,右脚向前跨步,随之左脚拖步向前跟进成左戳脚步;同时右拳从右耳侧向前冲出,拳眼朝下,高与肩平。目视右拳(图3)。30抹掌右弹踢 ①身体稍起,徽左转,重心前移,左脚抬起收于右腿内侧;同时…  相似文献   

13.
第二段 13.戳脚步右贯拳 身体左转,右脚用力蹬地,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大步,随之右脚向前拖步跟进成右戳脚步;同时左掌沿右臂下来采握变拳再变掌,扶至右拳背;右掌变拳,经右腰侧向右、向左前上方贯击,高与头平,力达拳背。目视右拳(图1)。 14.翘脚步双秘肘 ①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抬起,在左脚内侧用力踏地震脚,随之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稍抬起;同时左掌变拳,两臂外旋,两拳同时收至腰侧,拳心均朝上。目视前方(图2)。 ②左脚向左开立一步,脚尖上翘内扣,脚跟着地成左翘脚步;同时两拳变勾手,向左上方用勾顶击出,两臂…  相似文献   

14.
太极螳螂拳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林 《精武》2004,(6):15-15
一、太极螳螂拳名由来 螳螂拳发源于山东莱阳,后在胶东半岛形成四大流派,即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此外尚有一些小的流派如勃手螳螂等。流传于烟台、莱阳之外的螳螂拳流派更多。  相似文献   

15.
昨天还是冷风习习、细雨绵绵,今天已是阳光明媚、春意盎然。驱车行驶在烟青路上,道路两旁的树木初露新绿,不由得想起诗圣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006年4月2日上午,参照一份旧地图,我们很快到达莱阳市赤山乡史家河村。  相似文献   

16.
身体右后转,重心移于右腿,左脚收至右脚内侧,右脚蹬地,左脚随即后跳成右虚步;同时两掌变拳,右臂屈肘,用力后顶顿肘,力达肘尖;左拳经左腰部向前冲出,高与嘴齐,拳眼朝上。目视左拳(图1)。  相似文献   

17.
螳螂拳素以独特的演练风格和出色的技击效果而著称于武林。该拳在广泛的传习过程中,不断与其它拳种交流融合,遂衍生出了七星螳螂、梅花螳螂、六合螳螂、摔手螳螂.八步螳螂、太极梅花螳螂等不同流派。太极梅花螳螂拳主要流行于我国的山东一带。乍一看,其名称似乎非常繁琐,在“螳螂拳”前即冠以“太极”又冠以“梅花”。但细究起来.确有它深刻的内涵。我曾师从山东莱芜地区洪传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当地武术名家方磊思师学习“太极梅花螳螂拳”。因思师本身就是“陈氏大极拳”技击高手,所以他对“大极梅花螳螂拳”的拳理领会得更为深…  相似文献   

18.
武功百家,源出同处,穷究其理,虽终不外以神导意,以意颁气,以气换力,变力还神,神凝于心,意溶于体。就其整体而言,无非内外两家之分。外家以调呼吸练百骸,身法矫健,进退敏捷为主;内家以强筋骨,运气功,以静制动,犯者应手立仆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相传,明末清初志士王郎,反清兵败后,到崂山华严寺中出家,法号“上善下和”。他后来成为本寺院的第二代方丈,并首创螳螂拳法于华严寺中。 螳螂拳经数传,日趋完善,后来由莱阳县小赤山村人李秉霄承其宗法;此后,螳螂拳便植根于莱阳,八代繵递至今,代不泛其人,即现在之“太极螳螂拳”,亦有称其谓“梅花螳螂拳”的,皆指此而言。  相似文献   

20.
杨天放 《武当》2013,(8):45-46
螳螂拳技击招法充分体现了短打手法的精妙。它招式简单实用,杀伤力较强,不失为防身自卫的奇术妙招。一、金丝缠腕怀中柔甲乙双方均以右势站立,甲以右拳冲击乙心窝,乙速用右手自下而上旋腕外绕,手心朝下,虎口朝前,乘势前撑甲的来手,反手抓住甲右腕。当出现这种局势时,甲略微右转体,或后撤右腿,以体劲带动被抓的右腕,用左掌拍击乙抓握之手。拍击之后,速以左手按住乙抓腕之右手背,右腕用暗劲上顶,使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