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一抢一捶格斗姿势站立(图1),身体向左转体90°,左脚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变掌,从腰间向前上方穿出,掌心朝上,高与鼻平,眼看左掌即为一抢手(图2),然后左掌向下划弧,力达掌外  相似文献   

2.
手训练是“振藩功夫”中的精 华部分之一,源自詠春拳。 振藩截拳道手训练,虽源自 传统春拳,但已经过李小龙宗师 的改进,在保留原谅春手基本技术特色的同时,根据实战与训练的 需要,又进行了适当的改良,增加了 一些内容,与传统泳春乎并不完全相同。第一节 伏、摊、膀——手基本手型 伏手、摊手和膀手,是泳春拳中 最重要的三种基本手型,也是手 训练中的三种基本手型。 一、伏手 四指放松,整个手型向内屈腕, 手指弯曲如钩状,手肘尽量向内收、 靠近胸前中线;手高与胸平、沿胸前 中线缓缓向前推出,手型始终保持勾 屈,手肘离胸约一…  相似文献   

3.
在振藩截拳道“勾漏手”技术中,以“封手”及“连消带打”为其鲜明的特征。这两种技术的复合运用,可以更快、更安全、更有效地阻挡住对手的攻击,形成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线,并发挥出顺势防守反击的威力。 在振藩“勾漏手”中,以拿为“勾”,以挂为“漏”,即我们通常所称的“挂拿”。其中,“勾手”分为“外勾手”“内勾手”“交叉勾手”;“漏手”分为“外漏手”与“内漏手”。一、警戒式(摆桩)对峙—振藩摆桩—搭桥 敌我双方以截拳道警戒式(摆桩)对峙,敌向前滑出一小步,前手拳变掌,拇指屈扣,四指朝前,向我面部攻击;我迅速变警…  相似文献   

4.
张凯 《武当》2006,(2):33-34
(一)单提掌放打 1、击面捶甲右乙左,甲方向前进右步,右手握拳直击乙方面部。左手掌附于左肋前,掌心朝右,目视击面拳。乙方右脚向体右侧上一步,两手握拳附于身体左右两侧,目视甲方击面拳(图1)。 2、上步拦截接上动,乙方左脚向前上一步于甲方右脚外侧的同时,左拳变掌自体左侧向上拦截,将甲方击面拳挂开。右拳变掌附于右肋间,掌心朝里,目视甲方(图2)。  相似文献   

5.
八极拳手型八极拳的手型大致可分成静态手型和运动手型两种,其静态手型主要有掌、拳、勾三种。掌五指自然分开,掌、指微屈向前,静态时,掌心空虚内收;动态触物时,意、气、力合一外凸,掌型呈荷叶状,八极拳门称之为"荷叶掌"。(图1—1)拳四指屈卷松握,拇指搭于食指、中指第一指节处。(图1-2)勾屈腕垂指,拇指搭于食指、中指第一指肚结合部,无名指与小指自然弯曲。(图1-3)  相似文献   

6.
第四手拨云手(拨云观日)预备式:同第一手的预备式。(图4-1)【动作过程】1、两臂平举:同第二手的“动作过程”1。(图4-2)2、向左云手:左掌边略内旋边向左侧立圆划弧,掌心向外,掌指朝上,手腕与肩同高,至左侧时左臂自然伸直,肘微下垂;同时右手向左、向下经腹前立圆划弧,掌心向下,掌指朝左,置于左肋前方;两腿不动,上体随之略左转。眼随左手而动。(图4-3,4-4)3、向右云手:右掌边略内旋边向上、向右立圆划弧,掌心向外,掌指朝上,手腕与肩同高,至右侧时,右臂自然伸直,肘微下垂;同时左手向右经腹前立圆划弧,掌心向下,掌指朝右,置于右肋前方;两腿不动,…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要求劲力“运之于掌、通之于指”,形于手指。手是传感器,听劲、化劲、发劲都主要通过手。太极八法中绷捋挤按採挒六法都以手完成。手型是指手掌的形态。在太极拳中有三种主要的手型:拳、掌、勾。在传统太极拳中还有指型,同时配合指法。但是由于指法稍嫌狠戾,现在一般不强调指型及指法的作用。目前,太极拳的手型以掌为主,拳、勾为辅。在各式太极拳中,手型使用最多的是掌,其次是拳、勾。以传统杨式85式套路为例:全套中除三、四式双拳绕打外,都为单手或双手掌型。太极五星拳中搬拦拳、撇身捶、指裆捶、栽捶,都以拳为主,但都有掌型的配合,…  相似文献   

8.
<正>一、手型陈氏太极拳的家传拳架及推手技击技术方面,手型和手法是习练拳架和实战技击的技术动作关键,手掌、手型、手指根据拳架和防卫技击的技术动作需要,规定出人体和四肢形态,如:手型、掌型、指型、拳型等等,根据防卫技击需要,做一些技击技术动作,如:挡、擒拿、点击穴位等等。现按“掌、勾手、握手(擒拿手)、拳”分述如下:(一)掌1.立掌(见立掌图):掌平面基本垂直地面,五指并拢,成1瓦拢状。用于挡、拨、推等;2.横掌(见横掌图):以腰椎为立轴,沿身躯的圆柱形外弧面运行,要四指并拢用于挡拨对方、砍切头颈部等动作。  相似文献   

9.
1、提手预备姿势站立(图1),左脚上左迈步,身体左转,右拳变掌由右、向上、向左、向下外旋;同时,左拳变掌从右大臂外侧向前挑出,掌心朝外,掌指朝下,在右掌收回腰间一刹那间,左掌快速上挑成提手,步子成四六步型,目视左手(图2-4)。  相似文献   

10.
一、手型l.掌。五指自然伸展,虎口撑圆,掌心略内收,成凹型。掌指向上,掌心向前为立掌。掌心向上,为仰掌。掌心向下,为附掌(图1)。2.拳。四指向内卷屈,拇指压于中指、食指的第二关节上(图2)。3.勾。五指指尖向内内拢,屈腕(图3)。二、手法1.搂报:教法提示:右转举臂~屈臂下按~左搂右报~左转举臂~屈臂下按~右搂左推。(1)右转举臂:两脚并拢,身体直立;头正,虚领顶劲,立项,松肩沉肘。周身放松,意念集中。准备式做好后,接着提起左脚向左平行开步,与肩同宽;随之,身体右转,右手外旋,向右侧上方举起,与肩同高,掌心向上,掌指斜向石,左手屈臂抬起,手…  相似文献   

11.
喻承镛 《武当》2006,(10):11-13
承接左倒转肱之末式,左臂由后向上向前回屈,使左手屈伸到右肩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右,同时,右臂亦由前向下向后收回,使手至左肋下,掌心向上,掌指朝左。右脚也同时收至左脚前,面向正北(如图70)。  相似文献   

12.
朱伯伦 《武当》2006,(10):8-10
右肩前领,上右脚成右弓步;右掌变拳由后向前向上弧形挑崩(后人多改为五指揸开,用掌挑击),左掌同时落于裆前以护阴,掌心向下,掌指朝前(如图14)。  相似文献   

13.
李飞林  周广卿 《精武》2004,(6):12-14
太极螳螂拳法以乱接、分身八肘为母拳,有“摘要的手,八肘的劲”之说。 摘要拳法产生于梁学香及姜化龙传拳时期,梁学香所著拳谱《可使有勇》所载的“三堂捶九十招”(或名秘手)实际上就是摘要拳的雏形。三堂捶(秘手)里的动作均可在摘要拳中找到,可以说摘要拳法是螳螂门实战精华的集成。  相似文献   

14.
1、拦手锁喉预备姿势站立(图1),左腿向左跨一步,左拳变掌向左划弧,掌心朝外(掌外沿用力),同时,右脚蹬地,转胯扭腰,冲击右抓(右手拇指张开,其余四指并拢,虎口正前方,掌心斜向下),左掌外旋变掌收回腰间,右腿蹬直成左弓步,目视前方(图2-4)。  相似文献   

15.
第五讲双人粘臂练习(下) 三、弓步折叠按 1.预备势:甲乙(白衣为甲,黑衣为乙,下同)相对站立,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站立,接着甲乙两手握拳前平举,以拳面接触为准,拳心相对,拳眼向上;随之两拳变掌,下落还原至体侧。身体保持中正自然。目视对方。(图16、17) 2.甲乙身体稍左转,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外摆45度。接着,两手外族例上举至头上方,掌心相对,掌指向上;随之两手向内经面、胸前,向下按全腹部,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同时两腿屈膝下蹲,身体保持中正不变,目视对方。(图18、19) 3.乙身体重心移至左腿,提起…  相似文献   

16.
第十二式 掩手肱捶1、身体左转,双腿缠法仍保持左顺右逆。同时右手继续逆缠,向右向上画弧转至右膝上方,掌心斜向下。掌指斜向前上方;左手逆缠向前向上转至左膝前上方,掌心斜向前,掌指向上,眼法不变(图58)。2、身体稍右转,双腿缠法变为右顺左逆,步型不变,暗换档劲。同时右手继续沿弧线向上转至肩高,收肘向内转至右胸前,手变顺缠,屈指向内握拳,拳心向内;同时左手变顺缠,向左前方伸展,掌心向上,掌指向左前方,眼法不变(图59)。  相似文献   

17.
①接上动,身体向右转,随势左脚向前上半步,右脚随之跟进,两脚端内扣平行,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左掌顺势变拳,屈肘由胸前向体左前上方撞拳,高与眼平,拳心朝内,力达拳面;右拳同时变柳叶掌,屈肘内收,向下拍按左肘弯处,掌心朝下,腕部成横屈,掌指朝后,力达掌心;目视左拳(图43)。  相似文献   

18.
我以右手标指攻击敌人眼部,敌以左手向外拨挡我的手腕,我右手迅速下落,四指并拢屈扣,挂住敌左手腕向下、向后拉,同时左手冲捶击打敌人面部正中(图77~79)。  相似文献   

19.
第二讲(一)云手练法提示:并步站立~开步举臂~马步双按~右弓步按~向左云手~并步采按~向右云转。1.并步站立两脚并拢,身体直立;头正,虚领顶劲;立项,松肩沉肘,周身放松,意念集中(图1)。2.开步举臂提起左脚向左平行开步,与肩同宽;随之,两手慢慢前平举,与肩同宽、同高,两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眼看前方(图2、3)。3.马步双按身法不变,两腿屈膝下蹲,两膝关节沿脚尖方向屈蹲,使裆部开圆;同时,两臂屈肘,两手向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前,成马步双按式。(图4)4.右弓步按身体右转,步型不变,右手顺缠向内向上再向右划弧云转至右侧前方,掌心向内,掌…  相似文献   

20.
(接上期) 九、手挥琵琶 1 落脚落掌:左腿屈膝,右脚后落踏实,重心偏于左腿;右掌向前下落体前,腕与肩平,掌心斜向下;左掌向后、向左收于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眼视右掌(图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