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接上势,身体右转,左脚尖内扣;同时右拳前臂外旋,屈肘回收至脐部左侧,拳心朝上;左拳不变;目视前方(图1)。  相似文献   

2.
演练周利霞第四段1.转身撩拳(鹞子翻身)(1)接上势,上体向左拧转,右脚尖内扣;同时右臂内旋屈肘,右拳经左臂内侧向右下方撩出,高与髋平,拳心朝后;随之左臂屈肘左拳左摆,经右拳外侧至左肩前,拳略高于肩,拳心朝后;目视右拳(图1、附图1)。 (2)重心移至右腿,以右脚掌为轴身体左转;左脚随之后撤半步成了步;同时右臂外旋右拳经下向前撩拳,拳心朝上,高与腹平;随之左臂屈臂左拳落收于脐部左侧,拳心朝上;目视前方(图2)。 [要点] 转身和撩拳要同时完成。2.跟步左崩拳 接上势,左脚向前上一步,右脚跟进半步成顺…  相似文献   

3.
朱天册 《武当》2003,(10):27-28
“安身炮”是形意拳中的高级对练套路,动作复杂,手法多变,打法灵活。经常操练,能全面提高手、眼、身、步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技击意识增强。故练习者应细心揣摩,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4.
雷师太 《武当》2010,(3):26-27
最简单,保留了最朴素和最精华的内容,而没有加入任何“蛇足”的东西。以起式看,孙式的最简单,站直了,向下一蹲,双手抱于胸前,再前手前脚出去即可,即成三体式。而其它各派大都加入了许多前导性的动作。从自己练功和临敌交手两方面看,似乎都是越简明快捷越好。无极式站好后,轴立住,蹲身而气沉下来,此时两手撑开而全身便成浑圆之势,已经圆满无缺,其它动作已经是多余的了。  相似文献   

5.
因为形意拳流派很多,所以练法也不完全一致,其中练单式的多,十二形拳每一形都练成杂式套路,有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动作的只有尚派东北一支。形意拳套路先有五行连环、六合拳、出洞入洞、十二洪捶、老八式(罗汉)、新八式(金刚),后有十二形(鸡、燕、虎、马、龙、蛇、猴、鸽、鹞、鼍、鹰、熊)、简杂式捶和杂式捶及十二  相似文献   

6.
雷师太 《武当》2010,(2):21-23
一、简单 形意拳动作的形式不复杂,常常为—个或几个动作的反复单操演练,看来看去都是手不离心,肘不离肋的小架子,动作的数量更是少得不能再少了。五行十二形自不必说,即使连环和杂式捶也都短得很,以至于在表演时往往把两者合起来也打不了两分钟。外行看来,似毫无可观者。  相似文献   

7.
8.
李春光 《武当》2013,(2):32-32,33-34
(接上期)12燕形 燕形主练飞上抄下轻灵迅捷以巧取胜。每两动为一组,共7组14势。下面分别讲述之。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2002,(6):32-34
1.预备势 两脚并步站立,左手抱刀垂于身体左侧,右臂自然垂直于身体右侧;目视前方。(图1)  相似文献   

10.
此《形意拳秘法》据其著者高降衡先生说。成书于民国二十四年。而高先生之师贾大俊先生与形意先师李洛能则是同时代人,且为同门师兄弟(见原谱师承表),那么,高降衡则与“半步崩拳”的郭云深为同一辈分。可见此书成书之早,不知为何竟然叫做《形意拳秘法》?“形意拳”三字本该是李洛能的“专利”才对。有关形意拳煌煌巨著,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姜容樵、孙禄堂等大家都有论著出版,然独不见此书(《形意拳秘法》)见著于当时。不知何故?近见日本杂志《武术》刊登《形意拳秘法》,故本刊全文刊发,以示其全貌。供形意拳人及此道爱好者研究之、析疑之!  相似文献   

11.
李瑞林 《精武》2006,(6):55-55
从本期起,研究整理形意拳史多年的李瑞林先生将在本刊独家刊登形意拳史的整理资料,未经本刊及李瑞林先生允许,不得转载。  相似文献   

12.
刘宇 《武当》2001,(6):25-28
形者,形象也。意者,心意也。人为万物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意者,心之所发也。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内外相感,不外一气之流行。故达摩祖师本之,而创是拳。其旨在养气,在益力。动作简而功无穷,故名之日形意拳也。  相似文献   

13.
雷师太 《武当》2010,(4):27-28
四、鸡腿力如果把鸡腿力理解为仅仅是指一条腿支撑,这就未免太简单化了,与前面说的单重又有什么区别?不错,鸡总是单腿着地,但更重要的是,鸡在行进时,前腿落下时不仅仅是在支撑,而且有向后刨的劲。也就是说,鸡行进时是后腿向前蹬而前腿向后扒,这其实也是许多四脚动物奔跑时的共同特点,在拳中采用这样的运动方式的好处是发力平稳而没有间断点。  相似文献   

14.
凌召 《武当》2009,(7):20-23
【领会】形意拳要求腰与背须刚柔相济,松紧适宜;实质就是涵胸与紧背联成一气。涵胸是胸略内收,以使脊背后靠,脊椎突起。胸内有虚空、包涵之意。紧背也称拔背,即背部肌肉的对拔舒伸,呈上下、左右的十字状对称相拔。合而言之,没有涵胸则背肌难以舒长伸展,没有背肌的舒展则无法打出力由脊发的整体之力。  相似文献   

15.
杨维 《武当》2003,(5):22-24
六、独精鹰捉,发挥劈拳的特殊作用 练形意的第一趟拳,起钻是拳,落翻变成俯掌,形成三体式的这趟拳,人们叫它“劈拳”,而尚先生叫它“鹰捉”。这样叫是有道理的。 1.它是掌,不是拳,就不能叫拳。  相似文献   

16.
雷世泰 《武当》2010,(5):25-26
一、尊重规律,恪守规矩 “九要”不可违,“三害”不可有,放松不可忘,心态不可急。这四条做到了,一般不会出大的毛病。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2005,(10):27-31
为掌握和提高武术套路和格斗技术,诱发武技所需的人体潜能,围绕提高身体某一运动素质或锻炼某一种特殊技能而编组的专门练习。  相似文献   

18.
雷世泰 《武当》2010,(6):25-26
(接上期)三、学习理论,加深理解 形意拳以意为先,以意御形。意者何?形而上也。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可以学习好的东西。故须对理论格外注意,务实要先务虚。“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只有想得到,才能做得到。  相似文献   

19.
凌召 《武当》2009,(5):25-26
《神运经》是山西宋氏形意拳宗师宋世荣所传《内功四经》中的一篇武学典经。此乃承接《内功经》、《纳卦经》之后,对形意拳之理论要诀做出进一步阐述的经文,其义深邃,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20.
李瑞林 《精武》2006,(7):53-53
下面是形意拳第三代传人申万林于光绪二十二年抄录乾隆年间形意拳谱的部分内容: 《意拳谱历之概序》自姬公际可老先生在终南山得艺传给曹继武至戴龙邦先生留的意拳谱书上至姬公得艺约计90上下年的概括拳史此拳是由明末清初之梗概间重新又创立此拳立名为意拳现时使称为形意拳(注:此《意拳谱历之概序》由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