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实生活中物理现象无处不在,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和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打交道。物理学是研究现象的学科,仅高中物理涉及的物理现象就柯:声现象、磁现象、电现象、热现象、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惯性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等。  相似文献   

2.
物理现象十分广泛,如声现象、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全反射现象、惯性现象、静电感应现象、磁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等等.面对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学生们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的谜,总想把它解开.物理学家正是从这些...  相似文献   

3.
物理现象十分广泛,如:声现象、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惯性现象、磁现象、电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等等:因此,物理现象的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搞好物理现象的教学呢?经过实践探究,总结出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因而自感现象既具有电磁感应现象的一般特点,又具有本身的特殊性。认真分析、研究自感现象,搞清自感现象的本质、特点,有助于加深对电磁感应现象、对法拉第电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学的十大怪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中国大学出现了一些与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相悖的怪象,它们是:“官本位”现象;定位错位现象;学术量化考评现象;英语与专业学习的错位现象;研究生教育“学店化”现象;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学术行为失范现象;在中学开设大学先修课现象;师资选聘“唯文凭化”现象;“填表教授”现象。  相似文献   

6.
一、注重对现象的观察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的显著特点是现象多,包括各种自然现象、生活现象以及实验现象,应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对各种现象进行全面感受,抓住现象特征,分清主要现象与次要现象并从中获得信息,通过分析、归纳来认识和运用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7.
热胀冷缩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教学中不光要让学生知道现象,还要让他们知道发生这些现象的本质。有时候,分清现象和本质并不是很容易的事。例如冬季玻璃杯遇开水易破裂的现象,就使学生难以分清它的本质与现象。  相似文献   

8.
欧健生 《湖南教育》2009,(10):51-52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现象的科学,物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声现象、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惯性现象、磁现象、电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等,因此物理现象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到底该如何把复杂而深奥的物理现象的有关知识、原理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发现物理规律并用这些规律去解释各种物理现象,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语言的交际功能为线索.分别谈了交际与多义现象和歧义现象;思维与多义现象和歧义现象两方面的问题。为了使人们的语言交际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我们应该弄清楚语言中的多义现象和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分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深入研究造成该语言现象的原因。从男性词、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女性词语的“贬化”现象、男先女后的词序、谚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五个方面分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把语言和社会文化紧紧联系起来,使人们深刻理解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根源,意识到消除这种现象的必要性及其方法,为以后的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中的一个特例,它是由于通过线圈自身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自感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表现,对自感现象进行分析也是许多学生感到非常困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自感现象相关问题的分析,以帮助学生形成对自感现象较为全面的认识.一、生活中的自感现象生活中常见的自感现象是以自感高压和自感延时两种面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2.
“本质和现象”这对范畴应改造和扩充为“现象-实体-本质”这组范畴。“现象”应摆在这组范畴的前列,“本质”应摆在后面,传统的“本质和现象”的提法应改为“现象与本质”。实体是现象与本质的中介,是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是现象向本质的过渡。规律与本质是并不完全等同的同等程度的范畴,应用“现象-实体-本质”取代“现象-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语句中存在着一种重复现象,但这种现象不是语病,而是一种羡余现象.本文引用了大量的例证说明了羡余现象的存在和羡余现象存在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现象概念是《纯粹理性批判》的核心概念之一。以《纯粹理性批判》为基础,我们可以界定出这样一种现象模式:通过"哥白尼式的革命"的倒转,将现象奠基于主体的先天形式条件之上,即现象是以主体的先天感性形式(空间和时间)和先天知性形式(范畴)为其可能性条件的,现象依存于主体的先天认识形式;同时,因现象对主体认识形式的依存性,现象永远只能作为显象显现,而不能作为物自身。在这样一种现象模式的基础上,马里翁展开其批判和拓展,以便探寻现象的新的可能性,并最终走向无条件的现象,即以被给予性为现象性的充溢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一、不可译现象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不可译现象与可译现象是翻译领域中客观存在的一对现象,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可译现象是一般,不可译现象是个别。相对于可译现象,不可译现象占的比例虽然较小,但并不罕见,甚至在某些文体中还大量存在,比如在绕口令、格律诗以及一些修辞格中。语言的物质形态特征与语言的美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译现象产生的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张霓 《当代教育论坛》2007,(16):125-126
一、不可译现象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不可译现象与可译现象是翻译领域中客观存在的一对现象,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可译现象是一般,不可译现象是个别.相对于可译现象,不可译现象占的比例虽然较小,但并不罕见,甚至在某些文体中还大量存在,比如在绕口令、格律诗以及一些修辞格中.语言的物质形态特征与语言的美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译现象产生的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深度学习的"现象教学"是为了解决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两大问题: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熟视无睹、积极实验却没有形成科学概念。"现象教学"是以教材为线索,围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展开的科学实践活动,从现象的真实性、探究的有序性、思维的深刻性三个视角进行研究,摸索出"现象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现象引入—探究—发现规律;现象引入—设计—创造作品;现象引入—探究—发现规律—创造作品。  相似文献   

18.
姚明现象不仅是一种体育现象、商业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姚明现象产生原因以及它对我国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旨在通过对姚明现象的解析为我国以后培养更多的“姚明”式的人才作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界与人类的社会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既有确定性现象,又有随机现象·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  相似文献   

20.
“回避现象”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的消极的语言现象。本文通过回避现象在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表现,分析了回避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如何正确认识回避现象,提出了英语写作教学中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以防止或减少回避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