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该文通过分析指出,《史记》援引《周易》条例有三种方式:一为《史记》中关于占筮的记录;二为直接引用与化用《周易》经传原文;三为著述易事阐发易理。从而揭示出司马迁对《周易》的熟练运用,这对于全面把握《史记》创作思想与《周易》精深哲理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班固首创咏史诗,开创了以诗叙史的传统;建安诗人确立了咏史诗以史咏怀的传统,使其抒情性得以凸现;正始诗人阮籍则使咏史诗带上了哲理色彩。汉魏时期的咏史诗为左思咏史诗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抒情性是诗歌的本质特征,但诗歌的抒情性又往往与写景联系在一起。对于这种诗歌,我们该怎样鉴赏呢?笔者认为应该分四个步骤来进行:一、察景;二、观情;三、探源;四、明旨。下面,我们就以刘禹锡的《石头城》为例,来谈谈这种方法的运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形象思维,哲理是逻辑思维。优秀的艺术品,往往兼具抒情性和哲理性。哲理诗歌,既能启迪人的思维,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不断出现以古代诗词为背景材料的命题,这体现了一种人主义的精神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但高考题和  相似文献   

5.
破灭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秀作文,全篇紧紧围绕文题展开,鲜明深刻。文章开篇起笔不凡,作者善于引用、化用学过的诗句,足见学生驾驭材料、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北宋词人晏几道《小山词》善于化用唐人诗句入词,主要有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两种方式.前者兼用其意,后者或化用其意或反其意而用之. 《小山词》化用唐诗是多种原因所致.其中,词本于诗观念之浸润、追求词艺创新、雅化推尊词体是三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以分为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说理性散文三类。说理性散文思维广袤,题材丰赡,哲理深厚,形式多样,并具有浓厚的思辨性和人文性。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记、杂谈、杂论、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相似文献   

8.
一、引语导趣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知识的传授,师生情感的交流,主要靠语言来进行。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根据课文内容,恰当地引用富有哲理的名言,使之既脍炙人口又发人深省,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例如在讲授鲁迅的《故乡》一文时,对于杨二嫂的贪婪、刻薄,我引用了莎士比亚诅咒金钱的名言:“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不仅拓展了课文内容,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分析指出,<史记>援引<周易>条例有三种方式:一为<史记>中关于占筮的记录;二为直接引用与化用<周易>经传原文;三为著述易事阐发易理.从而揭示出司马迁对<周易>的熟练运用,这对于全面把握<史记>创作思想与<周易>精深哲理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卧看牵牛织女星》是一篇介绍天文知识的说明文,由于作者恰当地引用了古诗词,因此写得很有文学色彩。“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作者开篇引用杜牧的《秋夕》,很诗意、很文学地展开了一幅幽美而神秘的秋夜星空图,自然而又耐人寻味地介绍了说明的对象。结尾又引用苏轼的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把抽象的说明文学化,把广阔的空间文学化,把无穷的想像文学化,可谓一“诗”多彩。再如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引用古诗“吹面不寒杨柳风”来写春风的温柔,彭荆风在小说《驿路梨花》的结尾引用古诗“驿路梨花处处开”来赞美雷锋精神的光大,都很形象生动,很有文学色彩。引用别人的诗还可以适当化用。“化用”不是完整照搬原诗,而是只取原诗的某种意象、意境或意义,借助联想和创意,联系生活和感受,加以合情合理的改造和发挥,既保留了原诗本来的意味,又增添了新的文采,显得鲜活而丰满,从而为写作锦上添花。“化用”实质上是一种暗引。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里,化用了古诗“红杏枝头春意闹”——“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还化用了“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  相似文献   

11.
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很多学生在论述的时候都引用了这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句出自苏东坡的《题西林壁》,这就是一首哲理诗。   哲理诗现在有,古代也有;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我们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诗歌中生命力最强的不是那些优美的诗歌和诗句,而是那些蕴含人生感悟与哲理的诗歌和诗句。君若不信,我们就来看几个例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诗句,不但给…  相似文献   

12.
徐志平 《学语文》2005,(6):41-41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化用”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手法之一,因其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为历代文人所喜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词曲作品中蕴含大量的化用现象,经初步梳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严文井是继叶圣陶、张天翼之后最有中国特色的童话作家之一。其作品浓郁的抒情韵味和哲理色彩,上接叶圣陶早期的童话创作,下启新时期抒情派童话,代表了中国童话作品的一种形态。其创作的特色大致可以概括为:师长的“严”与“爱”;诗人的“抒情”与“哲理”;寓言倾向。  相似文献   

14.
柳守忠 《学语文》2006,(5):38-38
名诗格言,谚语警句,或生动形象,寓意深刻;或格调高雅富有哲理,往往言简意赅,令人叫绝。若在写作中恰到好处地引用,可增添文章风采、文化品位。同学们也深诸此理,在作文中常引用诗词佳句做“文眼”,是想阅卷老师多给点考分,这是无可厚非的。  相似文献   

15.
“文采派”作家王实甫的戏剧语言素有“花间美人”之称,他在《西厢记》中直引化用前人的诗句使其剧本语言典雅,文学味浓,无怪乎贾仲明由衷赞叹“《西厢记》天下夺魁”。《涛声依旧》的歌词援引张继的《枫桥夜泊》而一夜间唱遍大江南北。还有很多直引化用古诗文的歌曲历久弥新。可见,化用比直接引用效力更大。如果我们在行文时化用诗文,既能充实内容,又可增添文采。那么,怎样化用才能点靓语言呢?下面探讨几种化用诗文的方法与大家共飨。  相似文献   

16.
《庄子》和《二十四诗品》是我国文学创作中的两部奇书。它们之间又有着很微妙的关系:《二十四诗品》大量引用或化用《庄子》中的语句,可以说它的道家思想是受了庄子的重要影响。其中他们所共同关注的自然观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文采、韵律、气度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永恒魅力。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认为写作时要力求准确引用、融合化用、巧妙借用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人文性、丰富性,以达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精于拷贝的同学们: 你们好! 读着你们的“佳作”,为师又一次失眠!为什么你们就不能理解我的苦衷:作文时要学会借鉴,善于引用、化用甚至反用他人之作,却非要巧取豪夺,甚至是全盘照抄别人的锦绣不可呢?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读了古诗词,何不学以致用?在写作中,恰到好处地引用或化用古诗词,能让你的文章锦上添花,熠熠生辉呢!下面就来谈谈作文中如何引用古诗词这潭活水。  相似文献   

20.
《“畏惧错误就是毀灭进步”》一文,虽只有千把字,可是除却文题,就有八处引用了伟人的名言。引用,本来是写作中的一般方法,而本文的引用却别具一格,作用赫然。一、篇首引用,确立论点。“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是文章的题目,也是开篇首句。作者引用这句“蕴含着丰富哲理”的名言充当文章的中心论点,言简意赅,鲜明有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