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一本说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二分说现代学者梁启超把所读的书分为二类:精读与浏览;精读的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与有益身心的名人格言。三遍说中国作家茅盾认为,读一本书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瞰,即通读;第二遍精读,即细嚼;第三遍消化,即弄通。四多说伟人毛泽东提出,读书要四多:多读,多写,多问,多想。五到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读书“三到”之说(口到、眼到、心到);现代文学家胡适加上“手…  相似文献   

2.
如何学会读书?对此,古今中外的名家有“十说”。  相似文献   

3.
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一本说  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二分说  现代学者梁启超把所读的书分为二类:精读与浏览;精读的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与有益身心的名人格言。三遍说  中国作家茅盾认为,读一本书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瞰,即通读;第二遍精读,即细嚼;第三遍消化,即弄通。四多说  伟人毛泽东提出,读书要四多:多读、多写、多问、多想。五到说  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读书“三到”之说(口到、眼到、心到)…  相似文献   

4.
读书"十说"     
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 一本说 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  相似文献   

5.
正前几天,在鬼谷书院开会,中午与几位将军共进午餐。国防大学副校长王厚卿中将在和我碰杯时讲到,他在访美时,西点军校校长与他谈起自己知道的中国名人时,第一个点到的竟然是李燕杰。当场有些年轻人问我,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影响?我答,或许是因为我访问过西点军校,或许是因为我曾在美国许多城市演讲。接着这些年轻人又问我,那您的演讲为什么受欢迎?这和您的学问有关吗?我答,也许有关。他们还问到,那您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演讲家,是怎么学习,又是怎样读书的?我稍加思考,作了如下回答。  相似文献   

6.
读书十法     
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学习的本领。下面介绍读书十法,供老师们指导学生读书时的参考。一、浏览查寻法史书上说梁朝的简文帝看书“一日十行”。鲁迅先生也说过:“有些老实人常说我书是看得很多的,我也的确看得很多,殊不知就是为了常常随手翻的缘故,却没有本本细看”。这说明,读书既要精,又要略。“浏览查寻”,就是要求学生在拿到书本以后,首先粗看全书的内容提要、篇章目录、出版说明,在  相似文献   

7.
8.
读书联趣说     
中华民族历来以崇尚读书著称于世,富有内涵、哲理的对联也教育了多少代人。古时有这样两副脍炙人口的对联:“祖宗传克勤克俭;子孙法惟读惟耕”、“世间惟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这两联通谷易懂,言简意赅,既阐明古人省吃俭用,聚钱供子孙读书求知、修身养性、明达事理的传统美德,又为今人读书立志、律己、创业留下了醒世名言。北宋文学家苏轼年轻时,自以为博学,恃才自傲,曾题写了这样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愤识  相似文献   

9.
高凤流麦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  相似文献   

10.
知堂说读书     
《知堂书话》中有一篇《灯下读书论》,说到:“古人劝人读书,常说他的乐趣,如《四时读书乐》所广说,读书之乐乐陶陶,至今暗诵起几句来,也还觉得有意思。此外的一派是说读书有利益,如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升官发财主义的代表,便是唐朝作《原道》的韩文公教训儿子,也说的这一派的话,在世间势力之大可想而知。我所谈的对于这两派都够不上,如要说明一句,或者可以说是为自己的教养而读书吧。既无什么利益,也没有多大快乐,所得到的只是一点知识,而知识也就是苦,至少知识总是有点苦味的。古希伯来的传道者说,‘我…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读书十诀@乐石~~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说他读书不得法的短处有二:第一是不能专心,第二是不能动笔。不能专心说的是因为“读书有偏好”,就“总有不大热心的书”。而“以一物不知为耻,种种都读”,“生吞活剥地看书”,“因而都没有读通”。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相信书读得多,文章就做得好,尤其是读古书。许多人由于这个愚妄的"相信",以致终身在这方面演悲剧或喜剧。他们也许想不明白,永远想不明白,不读书怎么能够写文章呢?当然啰,睡在床上是睡不出文章来的,但读书以外,并非只有在床上睡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的学习无疑是一种研究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可以是课堂讲授,也可以是自学。课堂讲授,由导师主讲,学生参与,形成师生互动。参与可以是提问,也可以是答问。提问可以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希望导师解答,也可以就导师的观点质疑。质疑是研究的开始,没有质疑的教学不是研究型教学。课  相似文献   

15.
16.
研究生的学习无疑是一种研究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可以是课堂讲授,也可以是自学。课堂讲授,由导师主讲,学生参与,形成师生互动。参与可以是提问,也可以是答问。提问可以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希望导师解答,也可以就导师的观点质疑。质疑是研究的开始,没有质疑的教学不是研究型教学。  相似文献   

17.
读书是为了什么?株洲市二中的尹健庭老师在他的开学教育课上说:“你读书干什么?考大学干什么?也许你会说,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而我要明确地告诉你——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别人。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个人生活,比如生活愉快,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  相似文献   

18.
阅读十说     
一本说。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如果按照这种方法品味,我们的大学校长就不会在高层论坛上读白字,著名的行走文化大师就不会让人逗出“石破天惊”的故事,国家级电台电视台主持人播音也不会让好事的网民辑成专集传为“佳话”了。二分说。现代学者梁启超把阅读分为二类:精读和浏览;精读再分二类:有价值的文章与有益身心的名人格言。三遍说。作家茅盾认为,读一篇文章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瞰,即通读;第二遍精读,即细嚼;第三遍消化,即弄通。…  相似文献   

19.
20.
古今智者无数,读书经验颇丰。今集以“四”类之说者,与朋友们共赏共勉。 四当 宋代诗人尤袤对书味的揣摩最丰,他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