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国家—政府—社会—市场—人民”为分析框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逻辑遵循、实践理性与推进路向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应遵循“体育强国梦”的目标逻辑、“中国特色体育道路”的发展逻辑、“和谐与共生”的形成逻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实践理性为国家顶层设计提供政策支撑、政府主导实施提供中观引领、社会基层落实提供实践保障、市场利益驱动提供内生动能、人民广泛参与提供深厚根基。提出:以国家顶层设计为指引,以政府中观引领为支撑,以社会微观支持为关键,以市场利益驱动为动力,以人民广泛参与为根基,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提供行动指南、政策保障、坚实基础、多元供给、良好条件的推进路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中国社会转型,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体育社会关系的许多转变,出现一些新型的体育社会关系,需要体育行政法对新型的体育社会关系做出准确定位和调整.基于上述认识,从我国体育行政法律关系的沿革出发,分析了目前体育行政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解析了新型体育行政法律关系调整的出发点为“公共性”,其价值支点为社会公平和正义.并提出体育行政法律关系调整关键是政府自身职能的定位,而厘清政府、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体育市场、公民社会体育界线是问题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对实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关键意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与内容是实现多元治理,建立有限型、服务型、均衡型、法治型政府;职权明晰、机构调整、行政规范、服务实施、环境营造等.体育创新发展的途径与方式有多元自治和共治;目标融合、资源整合、方法使用、责任控制等.研究建议,政府要尽快下放权力,转移职能;加快培育社会体育服务组织,使其参与体育治理;建立新型体育治理体系,促使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的求职离不开其构筑的社会网络中所蕴含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基于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的理论和方法,以陕西省专业运动员为调查对象,探索了运动员求职网络结构的整体特征和人口性特征。结果发现:从整体来看,运动员个体拥有的社会资本较低,能够求助的社会网络成员拥有的社会资本也较低,具体表现为:运动员求职网络规模较小,运动员求职网顶端较高,但是个体差异较大;运动员主要依赖强关系进行求职,与社会精英群体距离遥远。在人口特征分布上,比起其他运动员,弱势运动员更倾向于去动用社会关系、借助社会资源,因而拥有质量相对较高的网络成员。最后建议构建以"政府—运动队—社会—家庭—运动员个人"的多维度多层次的联动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治理体系主要包括治理组织、人才培养、竞赛运作和基本保障等4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国竞技体育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治理组织困于“强政府、小社会”的刚性治理格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未形成多元主体、多种模式协同发展的联动机制,国家、社会、学校竞赛体系之间难以畅通衔接,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等。结合我国竞技体育治理实践,借鉴国外竞技体育强国经验,提出新发展阶段下我国竞技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路径:竞技体育治理体系改革应加快确立协同发展治理目标;建构政府与多元主体互动互通的组织网络体系;打通学校、社会、国家“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系统联动、科学专业的竞赛体系;建立复合型一体化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政社关系在当下体育社会组织治理中的重要性,本研究梳理了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治理中政社关系的变迁历程,对现存问题进行审视,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路向。研究认为政社关系的变迁历程经历了举国性“同构依附”、分化性“差异依附”、依附与独立并存、依附与合作的新趋势4个阶段,并对现阶段的“依附与合作”关系从“国家—省级—市级”3个层级进行深入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金牌目标牵制、制度政策滞后影响政社关系和管理体制固化制约政社关系等问题,提出转变“全能政府”观念,理顺多重关系、营造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环境,完善政策、破除体育管理体制障碍等改革路向。  相似文献   

7.
任何理论范式的出现总是与特定时空下的社会制度背景紧密相关。"国家—社会"分析框架在中国体育社会组织研究中的应用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深刻变化的一种现实反应。运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等方法,对这一分析框架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探讨其积极意义及其局限。研究认为,"国家—社会"分析框架的引入突破了体育社会组织研究的"三段论"传统模式,加强了相关理论的探讨,无疑是在理论层面的提升。同时也为改变传统的以"国家本位""政府本位"为中心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思路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当然,该框架运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对其适用性的争议。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从社会国家化到国家社会化的发展演变。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观察,在社会国家化和国家社会化的不同时期,高等教育价值观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个体本位的价值观和群体本位的价值观之间发生摇摆。随着国家与社会的最终融合,高等教育的价值也最终向其本体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作为补足公共体育设施、推动大众健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以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理论为基础,剖析我国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实践中国家强位、“强国家—弱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时段性核心转变。得出了国家与社会权利边界不明晰、配套政策尚需完善及社会参与不足的缺憾。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法治建设、激发社会参与建设热情,3个新时代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抓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现代化与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现代化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题.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与整合、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人的现代化、政府的支配和指导作用对城市社区体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多样化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社会体育“管办分离”已形成“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的“政府管、单位办”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在行政、事业一体化管理体制下形成的,其“管”“办”职能从相对分离到实质性分离还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虚拟的委托代理关系痕迹明显,也是这种模式运行中所存在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12.
体育法是国家为调整体育社会关系而制定的法律规范,是国家管理体育的重要依据。体育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特点,与社会有着紧密的多方面的关系,它包括在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国家体育机构和体育团体组织之间、以及体育部门与社会其他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所谓体育社会关系就是这些关系的总称。从我国的体育立法的现状和体育发  相似文献   

13.
BOT(Build-Operate-Transfer)项目融资是指私营机构参与国家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并与政府机构形成一种“伙伴”关系,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分配该项目的资源、风险和利益的融资方式。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理解成“建设—运营—移交”的模式,即先有私营资本投资建设某一项目,政府给予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体育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构成新时代我国体育治理的重要主题。传统的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强控制,体育社会组织弱能力,政社呈依附式协作关系的"强政府弱社会"体育管理格局已无法适应我国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不断满足新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体育美好生活的需要,化解体育治理主要矛盾,应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强支持、弱控制,体育社会组织的弱嵌入、强动员,政社平等合作关系的"强政府强社会"体育治理格局转型。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活-制度”的分析框架,结合太原市F妇女体育协会的个案材料,针对体育社会组织在“政社合作”治理中独立性的释放和提升进行了研究。体育社会组织在与政府的合作过程中,要保证妥协与坚持并存,在双方良性互动的基础上逐渐构建平等协作的“政社关系”,实现“制度”与“生活”双向建构。同时,在“强政府、弱社会”的时代条件下,体育社会组织要学会“做加法”与“做减法”的策略,体育社会组织要紧密结合来自“生活主体”的需求以及来自“制度主体”的目标,通过一定的“加法”策略来化解双方矛盾,实现二者的共赢。责任感与专业化是体育社会组织获得自主性的核心内部条件,体育社会组织要始终怀有社会责任感,保证运作服务的专业化水准,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一定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6.
社会治理新常态的出现与逐步落实,本质上讲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一场革命。作为社会治理大系统的子系统,体育社团与政府的关系也必然会出现新的变革。研究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视角,探讨了社会治理新常态的推进对体育社团与政府平等关系建立、治理目标协同、治理信息共享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出多元共治、协商合作的体育社团与政府关系新常态。这种体育社团与政府关系的新常态要求在当前必须不断推进政府体育管理部门简政放权和权力清单建设,引导体育社团健康发展、进行社会治理结构和框架的制度设计,不断推进各自转型的过程中双方沟通平台的建设以及不断锻炼双方运用新常态思维和方法进行治理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奥格本的文化堕距理论为分析框架,以宁夏富县Y拳(化名)为研究个案,对传统武术现代化存续危机及弥合实践进行田野考察。调查发现,工业化进程解构了传统武术与乡村社会结构间的稳定关系,暂时性“失域”感使传统武术存续表现为普遍“式微”状态。然而,Y拳在现代化存续中,传承人却充分利用国家各项政策,并通过“文化形塑、人才培育”的创新方法,实现了该拳在“教育化、社会化、国际化”等场域中的文化表达。研究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武术堕距的产生源于在外部制度作用下,其内部“观念层和技术层”的变迁与社会发展间的异步性;Y拳的良序发展得益于“制度、观念、技术”的并联式弥合;传统武术内外部各要素间的并联式弥合度越高,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堕距就越小,反之亦然。唯此,传统武术现代化存续需要在并联式实践下,内外因素协调发展,才能历久弥新,永葆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8.
韩国在汉城奥运会后,其竞技体育在国际赛场上经久不衰,与其完善的运动员保障工作有重要关系。韩国运动员保障工作着眼于“放”与“管”结合,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而我国主要依靠政府,由国家统包统揽。从比较中对我国运动员保障工作提出了建议,希望对体育事业发展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和市场力量成长的轨迹、特点、路径进行梳理发现,社会和市场力量的成长可划分为5个阶段;其成长特点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变化引领了社会和市场力量的成长方向,政府管理模式影响了社会和市场力量的成长空间和方式,不同主体的需求情况建构了社会和市场力量的成长动力,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改造了社会和市场力量的成长环境;其成长路径为,服务于生产与建设、服务于减负与增效、服务于经济发展转型、服务于民众需求转换、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建议,挖掘社会和市场力量在服务民众需求转换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作用优势,促进竞技体育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法从公民社会和结社自由的理念、国家与社会关系、社团管理模式、社团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对中西方体育社团的法治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体育社团要获得新的发展空间,离不开适宜的法治环境.体育社团改革应尊重和保障公民结社自由权;建立健全的社团管理的法律和制度支撑体系;宽松社团登记,拓展社团活动空间;强化社团自律,实现政府管理、社会监督和社团组织自律相结合的多元调控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