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相似文献   

2.
2008年,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在迈向现代化的今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受到外来文化的巨大挑战,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正逐渐离我们远去。又逢清明,让我们一起了解有关清明节的知识,感受传统节日强大的凝聚力和其承载的深厚的民族情感。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公子流亡外国的现象已很普遍,晋文公重耳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通过对重耳流亡经历的个案分析,考察春秋时期流亡公子境况的大致情形,可得出公子流亡外国的行为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公子与收留国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利益关系;多数公子在流亡过程中拥有较好的经济状况;返国为君的公子只占流亡公子总数的六分之一,绝大部分公子默默无闻,还有的公子在流亡中被杀。  相似文献   

4.
年年清明年年过,可是清明节是如何来的,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本文拟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清明节吗?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在清明节的时候,我们祭拜自己的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并且到郊外踏青游玩,感受阳光的温暖,还有那春天的明媚。相传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所以为了增加身体的热量,大家都在这一天出外踏青,进行体育活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扫墓的悲酸泪水,又有踏青游玩的欢声笑语,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节日哟!那么,下面我们就跟随古人的笔触,一起来认识一下清明节吧。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告别了漫天的飞雪,告别了凛冽的寒风,我们迈步走进春天的校园当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儿童,部感到万分的自豪,无比的幸福。然而,这美好的生活来得多么不易啊!  相似文献   

7.
清明     
正思绪飞到古远聆听成为习惯清明时节的细雨更让凡心空灵起来——思念、思虑、思考一切的思绪化为这么一场细雨——断断续续踏上归途找寻古远的记忆纪念你生生的亲人追忆会让躁动的心沉静——感恩、感谢、感动所有的思绪化为这么一场细雨——朦朦胧胧  相似文献   

8.
9.
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活态流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深藏于民间社会,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清明节作为我国传承至今唯一的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是古代社会民众生产观念与生活现念的双重指导.从自然节气清明到社会政治清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从社会学意义上讲,在家国同构的古代农业社会,清明节文...  相似文献   

10.
重耳是威震四方的春秋五霸之一,从《左传·晋文公重耳之亡》可知艰苦的流亡生活是促成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具体地说,又可以从生活环境、众人帮助等客观原因以及性格、精神等主观原因两个方面入手,透彻地了解晋文公重耳何以在流亡中成长为一代霸主。  相似文献   

11.
清明诗话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古代有关清明时节的诗甚多,其中不乏名篇佳句,有些至今广为传诵,并被赋以新义而常常引用。  相似文献   

12.
清明时节     
欧阳博颖 《高中生》2013,(11):55-55
清明时节雨纷纷 唐,长安。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雨水淅淅沥沥地浸润着整个长安城。郊外的小山村里,水滴溅落在狭窄的石板路上,四下飞溅,仿佛珍珠般晶莹耀眼。一路没有几个行人,只见亭台楼阁渺渺烟雨中。行至石桥,拾级而上,夹岸杏花含羞浅笑,无一不比例匀称精致,热闹了流水草木。  相似文献   

13.
清明遐想     
张睿琪 《小读者》2011,(4):28-28
江南好,风景旧曾诸,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清明时节的江南美到了极致。如古人云:此为一绝色美人.“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和谐,自然,清洁,明净。  相似文献   

14.
清明政治     
清明,是一个节气,一个民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予寻春丰出城。“思人怀远,意境幽长。  相似文献   

15.
清明祭     
说起“清明”,也许每个读过诗书的人脑海中都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细雨漾漾,杏花村里酒店外拂动的幌子,在孤苦诗人的心头唤起许多暖意。然而还会有人想起“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这些诗句中言及的“寻春”“寒食”“上坟”等字眼,又跟清明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相似文献   

16.
清明感怀     
春暖花自开!那漫山的杜鹃总是绽放出诱人的笑容,等待我去重温童年的那份追随杜鹃满山疯跑的惬意。然而,一近清明,却唤不起我一丝的热情。记得已有整整三年,每当爸爸妈妈叫我同去祭奠祖先,趁机踏踏青、调节调节身心的时候,我总是以作业太多为由相辞,落得妈妈满口的埋怨:“这孩子是怎么啦?平日里大叫大嚷着要去郊游,现在又怕是九头牛都拉不走喽。”  相似文献   

17.
清明忆     
童年时的好多事情,过去了那么多年,却依然恍若在眼前,连一些细枝末节,都记得特别清楚。记得父亲为我买的第一支笛子,是1角2分钱;买的第一本《少年文艺》,是1角7分钱;买的第一把京胡,是2元2角钱……那时候,家里生活不富裕,一家五口全靠父亲微薄的薪水维持,为了给我买这些东西.父亲掏出这些钱来,是咬着牙的。因为那时买一斤棒子面才几分钱,花这么多钱买这些东西,特别是花两块多钱买一把京胡,显得有些奢侈。  相似文献   

18.
清明     
在泥泞的小路上,我和家人一路艰难地行走着。我们正朝着远在山腰的一座坟墓径直走去。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墓前,看着那幽寂的墓冢,心中不自觉地划过几道淡淡的哀思。  相似文献   

19.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释:【桃李笑】形容桃花、李花盛开。【冢】坟墓。【蛰】动物冬眠。【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诗用的是《孟  相似文献   

20.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