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人工增强UV-B辐射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强度UV-B辐射下,蚕豆幼苗保护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随辐射强度增加,POD活性上升,CAT活性下降,短期低强度的UV-B辐射下ASA含量增加,增强的UV-B辐射显著抑制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以库拉索芦荟为试验材料,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植物化学等手段,探讨了增强UV-B辐射对库拉索芦荟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强UV-B辐射20 d,每天处理6 h,库拉索芦荟叶片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暗红色斑点的出现、叶尖部储水组织塌陷、气孔周围泌出物堆积及细胞间隙轻微扩大等.增强UV-B辐射还导致生理指标的相应变化,类胡萝卜素增加了23.8%,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减少了27.4%,叶绿素a、b、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含量变化不明显.解除UV-B辐射后叶片外部形态恢复正常,表明库拉索芦荟具有较强的抗UV-B辐射和自我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3.
据国际上的最新研究成果 ,论述了在全球环境变化引起的UV -B辐射过程中 ,植物对UV -B信号的感受和传导机理 ,其中包括细胞中UV -B信号受体 ,各种信号分子 (诸如活性氧、水杨酸、茉莉酸、乙烯和一氧化氮等 )的级联放大传递以及对于基因表达活性的影响 ,提出了UV -B胁迫信号传递的信号分子级联模型 ,从而为有效防护环境变化引起的UV -B辐射增强对于植物体的伤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磷脂酶D在UV-B辐射诱导气孔关闭中的作用.结果显示:UV-B辐射能够诱导蚕豆气孔关闭.磷脂酶D的专一性抑制剂,1-正丁醇能够逆转UV-B辐射诱导的气孔关闭;1-正丁醇能够部分逆转SNP(NO外源供体)诱导的气孔关闭.结果表明:磷脂酶D可能参与了UV-B辐射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且磷脂酶D可能介导了一氧化氮(NO)在UV-B辐射诱导气孔关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验生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除菌前后米氏凯伦藻生长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剂量组(0.2、0.4、0.8J/m2)米氏凯伦藻藻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除菌藻高剂量组(1.6、3.2J/m2)无明显的指数生长期,带菌藻高剂量组可以维持一定的种群增长。除菌后低剂量组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a)含量高于对照组,而带菌藻仅3.2J/m2组高于对照组。除菌后0.8、1.6、3.2J/m2剂量组胡萝卜素(carotene,Car)增长缓慢且低于对照组,带菌藻先增长、然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除菌前后的变化类似。除菌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在除菌前后变化相似,均在第3天和第6天增加到高于对照组水平。除菌藻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并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带菌藻低剂量组在第6天和第9天下降至低于对照组水平。从除菌前后各生理生化特征来看,藻际细菌在防御UV-B辐射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小麦种子为材料,通过液体培养实验探究铜对小麦幼苗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响应,揭示小麦幼苗对铜胁迫的生理抗性机制。结果表明,低浓度铜对小麦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铜浓度的进一步增大和培养时间的延长,小麦幼苗的生长量明显减少,根和叶片中的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脯氨酸(Pro)的含量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相比达到5%或1%的差异显著性水平,这些活性物质在根和叶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含量除POD在根中分布大于叶中外,其余均表现为在叶中的分布大于在根中的分布。在过量Cu2+引起胁迫的过程中,抗氧化系统各成分通过相互协同配合,对铜胁迫进行有效的抵御,对自身进行严密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渗透胁迫下,小麦品种豫麦18(抗旱性较强)和扬麦9号(抗旱性较弱)幼苗叶片中亚精胺(Spd)和抗氧化非酶物质含量的变化.渗透胁迫2 d,抗旱性弱的扬麦9号小麦幼苗叶片的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豫麦18,而豫麦18幼苗叶片Spd、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扬麦9号.胁迫条件下,外源Spd处理扬麦9号,不仅明显提高其幼苗叶片的Spd含量,而且ASA和GSH含量也明显提高,而其H2O2和MDA则明显下降;Spd的生物合成专一性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BG)处理豫麦18,则明显抑制其在渗透胁迫下叶片中Spd,ASA和GSH含量的上升,而明显促进其H2O2和MDA含量的上升.这些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中的Spd减轻活性氧对幼苗伤害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通过提高ASA和GSH等抗氧化非酶物质含量而降低活性氧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索UV-B胁迫条件下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烟草幼苗抗逆性的影响。实验利用3,3-二氨基联苯胺(3,3-diaminobenzidine,DAB)染色方法定性检测胁迫条件下施用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植物叶片中H2O2的变化。通过实验发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UV-B处理组叶脉中H2O2积累显著,这可能由于UV-B对烟草幼苗的胁迫作用较明显。另外,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可从一定程度上提高烟草幼苗在UV-B胁迫下的抗逆性,其中以GA和6-BA+IAA双重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营养液水培,研究了不同浓度(5﹑10﹑20﹑50﹑100、130 mg·L-1)镍处理对小麦幼苗叶片SOD、POD、CAT和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镍处理均抑制了小麦幼苗叶片SOD活性,而小麦幼苗叶片POD、CAT和APX活性在较低浓度镍处理下升高,在较高浓度镍处理下降低.  相似文献   

10.
在蚕豆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体色素和蛋白质含量均不断降低。用50m g.L-1的三唑酮溶液处理蚕豆离体叶片,能显著抑制其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水溶性蛋白质及非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表明三唑酮具有延缓蚕豆离体叶片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轻度水分胁迫下,蚕豆的株高、根长、鲜干重、叶面积、根瘤的数量与重量、开花数、结果数都明显下降,根冠比则上升。水分胁迫严重影响蚕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以蚕豆叶片为试材,对其进行黑暗诱导衰老,研究了三唑酮处理对蚕豆离体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蚕豆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POD活性不断升高,特别是在48h之前十分明显,SOD,CAT活性在48h之前上升,然后有所下降;经三唑酮处理蚕豆离体叶片,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在处理的前期上升速率明显加快,而且维持上升的时间更长.在整过处理过程中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均远高于对照组.表明三唑酮处理蚕豆离体叶片后,可以通过提高并维持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蚕豆叶片抗氧化能力,进而延缓其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浓度的两种酚酸类物质及其混合物对大巢菜种子及幼苗进行处理,测定其对大巢菜发芽率、营养生长及其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酚酸类物质及其混合物可以显著延缓大巢菜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时间,降低最终的萌发率;对大巢菜幼苗的根长度、苗高度及干物质积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根系活力与叶绿素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以蚕可(Vicla faba L.)为试验材料,设置免耕和翻耕两种耕作条件,测定蚕豆复叶小叶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翻耕条件下蚕豆复叶各小叶叶绿素含量比免耕条件下高.两种耕作条件下,花后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在结果初期,免耕值为35.77,翻耕值为39.03;开花期、结果初期和结果中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值日变化均呈“双峰”形,但峰值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经蚕豆盆栽试验,观察到水分胁迫下,蚕豆膜脂过氧化作用明显加强,O_2产生速率,MDA积累增多,质膜相对透性增大,其原因是水分胁迫下,SOD、POD、CAT等膜保护酶活性降低,活性氧代谢平衡失调所致。  相似文献   

16.
以蚕豆为试材研究发现,在蚕豆离体幼苗(W W)衰老过程中,叶绿体色素和蛋白质含量均不断下降,而细胞膜透性逐渐升高.用质量浓度10mg/L的三唑酮浸种(T W)和浸种后在苗期喷施10mg/L的三唑酮(T T)处理可提高蚕豆幼苗叶片叶绿体色素和蛋白质的含量,并且两种处理尤其是T T处理方式均抑制蚕豆离体幼苗叶绿体色素和蛋白质含量的降低及细胞膜透性增加.表明三唑酮具有保护膜结构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牛蒡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四种油脂中添加适当的牛蒡乙醇提取物,在不同时间测定油脂POV值的方法,研究了牛蒡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性,结果发现对菜籽油、花生油、酥油、猪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其作用机理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