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 某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始的2小时内以55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中途停下来装货用了半小时,然后又以7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了1小时到达乙地,问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2.
一、平均速度的意义“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对于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于它们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均不变.即速度的大小不会变化,这个速度是准确地反映了它的运动快慢情况.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见到的大量物体的运动如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开行、停下:工厂里行车、电瓶车的开行、停止;人们走路、跑步等等,都是时快时慢的.也就是说.大量物体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用“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出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比如,汽车从甲城开到乙城的速度是45千米/小时.是指的平均速度.在从甲城开往乙城的过程中,某段路程时的速度可能分别是30千米/小时、70千米/小时.  相似文献   

3.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返回甲地,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解答此题时,有学生这样列式: (30十40)÷2=35(干米)很明显这个列式不正确。通常情况下要求往返  相似文献   

4.
季敏 《良师》2002,(18)
题目甲、乙两地相距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2千米。行驶312千米后遇到从乙地开来的一辆汽车,如果乙地开来的汽车每小时行42千米。这两辆汽车是不是同时开出的?分析与解:这道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判断。一、可以从两辆车相遇时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去考虑甲地开出的车行驶了312÷52=6(小时),乙地开出的车行驶了(480-312)÷42=4(小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6-4=2(小时),这说明两车不是同时开出的。二、可以从速度、路程这两方面去分析、计算,作出判断从速度考虑。假设两…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分数应用题练习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34小时,从乙地回甲地又用了20分钟,这辆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学生1:摇根据已知条件,首先把20分钟换算成13小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路程(60×34),加上从乙地回甲地行驶的路程(60×13),就等于这辆汽车一共行驶的路程,列式为:60×34+60×13学生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还可以列式为:60×(34+13)课正要往下进行,一只小手高高举起,嘴里不停地小声喊到:“老师,老师!”此状表明他一定发现了“新大陆”。学生3:老师,…  相似文献   

6.
[题目]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匀速行驶,6小时行了全程的3/5,还有300千米没行,行完剩下的路程还要几小时?  相似文献   

7.
[题目]甲地到乙地公路全长352千米。汽车原来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11小时,建成高速公路后,汽车每小时行驶的速度是原来的2.5倍。现在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只需多少小时?  相似文献   

8.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都用V一:来定义和计算,而且两者单位相同,但是两者又有区别.1.对于某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说,其运动速度V一十是一个恒量.其速度大小不随运动时间t和路程S的改变而改变;对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说,其运动速度是一个变量,速度大小是变化的,即运动有时快,有时慢.此时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情况.例l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它通过第一段2米的路程,用了1秒;通过第二段4米的路程,用了2秒;通过第三段1米的路程,用了0.f秒.…  相似文献   

9.
[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驶40千米,已经行了4.5小时。已经行的和未行的路程比是3:7,行完全程还需多少小时?  相似文献   

10.
一、模空题(本题20分):甲、乙两地相距496千米,汽车以每小时32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摩托车以2倍于,汽车的速度从动地开往甲地,汽车比摩托车先行半小时.问两车相遇时各行驶了多少路程?解1.设相遇时汽车行驶了千米,摩托车行驶了千米;用代数式表示相遇时两车共行驶了千米,这就是甲、乙两地间的距离496千米.于是得二元一次方程为.2.两车相遇时汽车行驶了小时,摩托车行驶了小时,明代放式表示汽车行驶时间减摩托车行驶时间为小时,它等于小时.于是得二元一次方程为。为了求得结果,应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列方程组(不解方…  相似文献   

11.
变速直线运动在力学中占着较大的比例,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完这部分内容后,对干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理解的还不透彻,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不能灵活应用,因而导致解题的准确率不高,时常走弯路,使问题复杂化。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l对概念不理用,忽视物理公式的适用条件,导致解团锗误。例;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从甲地驶向乙地,在前一半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是10米/秒,在后一半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是15米/秒,求该汽车从甲地驶向乙地的平均速度?[常见错误解答]V1=10米/秒V2=15米/秒[错解…  相似文献   

12.
[题目一]一艘船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15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10千米。求这艘船往返的平均速度。 [一般解法]把甲乙两地的路程看作单位“1”,则可知总路  相似文献   

13.
一、填空题1.平时我们说月亮躲进云中,是以为参照物的,说乌云遮住了太阳,则是以做为参照物的.2.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以15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1.6千米的大桥,则火车头从开始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用了分钟.3.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通过的路程是乙的3倍,甲用的时间是乙的1.5倍,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4.某人上山的速度为1米/秒,到达山顶后立即返回,下山的速度为3米/秒,则上山和下山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米/秒.5.一辆汽车开始以30米/秒的速度行驶12千米,然后将速度降为25米…  相似文献   

14.
[题目]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80千米,4小时能够到达。返回时,汽车行驶的速度提高20%,汽车返回乙地需要行几小时?  相似文献   

15.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重要的是寻求等量关系,本文说明通过列表寻求等量关系. 1.行程问题 例1明明骑白行车从甲地以12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乙地行驶,40分钟后,亮亮骑电动车从甲地以18千米/小时的速度追明明,结果在明明离乙地还有6千米的地方追上了明明.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策略九:删繁就简 例9.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了全程的2/5,如果再行24千米,则刚好行完全程的一半。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共要行多少小时?  相似文献   

17.
从整体入手     
题目:从甲地到乙地的公路只有上坡路和下坡路。一辆汽车上坡时每小时行驶20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行35千米。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9小时,从乙地到甲地需7(1/2)小时,问  相似文献   

18.
学生:既然用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为什么还要引入平均速度呢?教师: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速度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是始终不变的,因此可用速度值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速度是变化的,我们既不能用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值来描述物体在此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程度,也不能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最小值来描述.所以我们引入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物体在一段路程中的运动快慢.学生:理解平均速度要注意什么?教师:由于做变…  相似文献   

19.
[病例]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病症]这辆汽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为(40 60)÷2=50(千米/时)。  相似文献   

20.
一、填空题三.夜晚抬头望明月,觉得月在云中行,这时我们是以为参照物.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6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18米,那么它在第3秒钟时的速度是米/秒.3.世界上奔跑最快的野兽是猎豹,速度可达28米/秒,游得最快的鱼是箭鱼,速度可达108千米/时,飞得最快的鸟是雨燕,一分钟能飞288O米,如果让这三种动物在一起比赛,冠军将是,亚军将是.翼.某汽车在O.5小时内匀速通过万千米的路程,则这辆汽车运动的速度是千米/时,读作,合米/秒.5.一物体沿直线运动一fi()秒,前一部分路程用了6秒,速度是兀米/秒,后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