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指导学生塑造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专业价值观和学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吴刚 《江苏高教》2015,(1):136-138
文章阐述培育大学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并在分析大学新生价值观现状及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结合"首因效应"、"强化心理"、"从众心理"等理论,探索大学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本文从注重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构建网络等平台,发挥宣传主阵地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解决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可以看作是社会主义荣辱观针对大学生所做出的提炼、浓缩和升华;可以通过优化培育环境,发挥大学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发挥心理教育的催化剂作用,来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高等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借鉴接受学理论,全面而科学地构建大学生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模式,在此基础上引申提出提高培育接受效果的对策选择:(1)遵循接受心理机制,开展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培育;(2)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主动接受培育;(3)嵌入日常生活情境,满足大学生的现实诉求进行培育;(4)着力构建合力环境,增强核心价值观接受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知行合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终极目标.但由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浅表化、践行导引机制不健全、大学生心理发展存在不稳定性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出现知行不一现象.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需要深化认知,为知行合一注入内在动力;强化导向,为知行合一提供制度保障;优化环境,为知行合一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7.
社会心态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心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影响,是通过社会心态的汇聚效应、从众效应和群体极化效应实现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一方面要注重社会大众心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度和认同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传播和实现的社会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8.
只有让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人的心理,并以文化的形式存在,才能“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在探索我国传统文化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从文化心理学视角研究了核心价值观文化呈现与转化的基本内容及其培育方式,为进一步深化探索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教育中的心理转化,重点研究了学校教育中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微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严峻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最贴近学生、"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明确自己作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宣传者、价值观动态监控者、价值观困惑疏导者和核心价值观践行统筹者的角色定位,发挥角色和新传媒优势,从策划教育"微方案"、培育教育"微力量"和开发"微学生活动"三方面实现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微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严峻挑战,高校辅导员作为最贴近学生、"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明确自己作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宣传者、价值观动态监控者、价值观困惑疏导者和核心价值观践行统筹者的角色定位,发挥角色和新传媒优势,从策划教育"微方案"、培育教育"微力量"和开发"微学生活动"三方面实现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出的"三个倡导"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所崇尚的一系列基本价值理念,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遵循。各级各类媒体应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应创新传播方式,研究公众的接受心理,积极利用新媒体,增强舆论引导力,提高宣传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用一元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价值观的迫切要求。落细落小落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抽象的理论教育到理论的心理内化再到具体落实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工程。文章从学科融合、行为规范外化、传统文化精神、价值教育、榜样教育等方面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路径,为提高培育实效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不但改变了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式,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心态的变化。对大学生社会心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育,关系着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加强心理疏导,鼓励大学生实现自我心态调节以及加强新媒体的监督与监管等,为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引导和培育提供一个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人的思想导向,因此二者在研究对象、奋斗目标、价值追求、实现路径等方面都具有一致性。现实的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立论基础和逻辑起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旨归;人的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取向;立足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现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研究,有利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回归人的本质,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与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培育效果具有显著相关性,心理资本水平的提升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树立和培育具有较好的正向促进作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有意识地开发大学生包括自信心、希望、乐观、坚韧、公民美德、责任意识、利他主义、职业伦理等因素在内的积极心理,以培育和提升创业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以此促进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  相似文献   

16.
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要正确洞察学生价值心理的新时代特征,充分发挥其优势需要的驱动力量,积极占领思政课理论价值培育的主战场与理论制高点;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描绘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统一,调动大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尽可能优化高校实践环境,培育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7.
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心理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促进心理和谐中具有认知主导、情绪调控、情感培育、意志锤炼、人格塑造的功能,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心理和谐,应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内容与方法,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及优化客观环境.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期望、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心理基础,如何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是德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小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尤为必要,以《中小学生守则》为突破口,进行学习、内化、践行《守则》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言行具有意识导向作用。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深刻理解,揭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心理机制,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培育路径,必须通过整合社会合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付之于行,为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前行的道义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其培育是一个逐步积累、形成共识的过程。理性认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想基础,情感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要求,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