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以容易发生冲突的中班为研究对象,客观呈现中班区域活动中同伴冲突的真实情况,探究中班区域活动同伴冲突的现状及教师引导策略。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班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发掘幼儿同伴冲突的价值,丰富其有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理论。与此同时通过对幼儿教师引导策略的研究,为教师应对中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同伴冲突引导策略的架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15所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99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内部结构可分解为四个维度:社交主动性、亲社会性、语言与非语言能力以及社交障碍.(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小班到中班阶段,大班幼儿与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无显著差异.(3)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幼儿自由游戏活动中同伴交往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以48名3~4岁幼儿为被试,采用录像观察法考察了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同伴交往的基本特点。结果发现,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总次数和交往总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在相同时间内,幼儿在室内与同伴的交往次数和交往时间显著多于室外;幼儿与同伴在交往性别、交往主动性、交往方式、交往性质及交往控制性上存在一定年龄和性别差异;同伴交往次数与交往时间基本能比较一致地反映同伴交往的质量,但两者有时会出现不一致,引入交往时间考察幼儿同伴交往质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积极的同伴交往行为给儿童社会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石”,建构区活动需要中班幼儿间较强的分工与合作,这就需要中班幼儿运用多样化的交往方式,对中班幼儿建构区同伴积极交往行为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让幼儿能够更为有效地融入到现实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北京市一所幼儿园中大班133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运用测量法和观察法,探索中大班幼儿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同伴交往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大班幼儿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同伴交往能力在总体和各维度上均存在正相关,且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对同伴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二者总体上不存在年级与性别差异;二者关系的表现类型大致有双低型、低高型、高低型、双高型四种.据此,研究者提出了相关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对沈阳市五所普通幼儿园344名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张元修订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研究结果表明:(1)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中多动因子和多动指数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都是男孩得分高于女孩;独生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幼儿问题行为无显著差异;(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中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差异不显著;(3)幼儿问题行为中的四个因子均与其同伴交往能力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社交障碍及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中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90名3~6岁幼儿,通过“幼儿心理导向”课程,并采用行为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对幼儿交往策略进行有计划的培养,一年后,考察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干预前,小班幼儿缺乏社会性交往技巧;中班幼儿交往策略水平不高;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实验干预手段的不同,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中班幼儿提高最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种类有所增加,种类以请求交换为主;幼儿运用交往策略的水平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取行为抽样法对86名3-6岁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存在性别差异;幼儿同伴冲突在游戏活动中分布最多,其次是过渡活动和教学活动,随年龄增长,幼儿同伴冲突在过渡活动中避渐减少,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增加;小班幼儿同伴冲突着眼于物的因素。中、大班幼儿着眼于人的因素,且在大班出现了由游戏争议引起的同伴冲突;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时最常用声明策略和直接对抗策略;幼儿同件冲突绝大多数是自行处理的,很少有教师干预。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观察法对小、中、大班90名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幼儿合作行为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尤其是中班与大班幼儿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幼儿的合作行为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幼儿更倾向于与同伴合作,且倾向于选择同性伙伴;幼儿合作行为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大班幼儿合作行为发展迅速,合作能力显著提高;幼儿合作意识不强,整体合作水平较低,其合作多从自我需要出发,使用合作策略的能力还较弱。  相似文献   

10.
同伴交往是同伴之间通过接触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它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期如果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儿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加上高层楼房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客观上造成了孩子们缺少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园开展<幼儿交往实践活动研究>的课题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合作学习、同级自选游戏活动、全园幼儿交往活动等实践,提高幼儿交往的主动性,帮助幼儿学习交往的技能与策略.全园活动在这一研究中起着主导作用.我们通过创设开放性的游戏活动环境和机会,让不同年龄的幼儿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伴共同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交往,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55):157-158
区角游戏是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从而采用个性化策略的一种游戏形式,此游戏形式能够满足幼儿个体成长的需要,培养幼儿独立探索的素质,进而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探索知识,形成自主思考的意识。文章探究区角游戏活动对提升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作用及有效的策略,希望对教学者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区角领域是教师的另一个教学环境,也是幼儿的活动领域。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区角中的利用要遵循安全原则,不会对幼儿造成伤害,有很强的趣味性。有些家长对利用废旧材料可能带有偏见,那么幼儿园要转变幼儿家长的观念,让家长能够支持废旧材料在中班区角活动中的使用。本文就废旧材料如何有效地在中班区角中使用进行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杨惠 《家教世界》2023,(3):54-55
<正>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可以丰富幼儿的认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但幼儿在游戏中时常会与同伴发生冲突,中班幼儿游戏中冲突行为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教师应通过加强游戏环境的创设,采取表扬、鼓励等方式,重视家庭的影响,帮助幼儿在游戏学会合作、分享,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设计思路升入中班后,孩子渴望在同伴中找到自己的游戏伙伴、好朋友,但由于交往经验不足,很容易出现同伴间的矛盾与冲突,如,争抢玩具、推倒别人等。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以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交往技巧和正确的交往行为。活动目标1.通过故事中小明的行为,让幼儿明确人际交往中不正确的做法。2.通过讨论和续编故事,让幼儿学会道歉、轮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混龄角色游戏作为研究载体,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在与同伴进行交往时呈现出的特点,以及可能对幼儿同伴交往产生影响的因素展开了相对系统并且深入地研究,希望可以在某些方面为教师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一、创设积极的建构区活动环境提高幼儿间的交往能力 建构区活动是中班幼儿比较喜欢的活动,因为建构游戏的多动多变符合中班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建构材料的可操作性,使幼儿们能乐在其中,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进行交往。升人中班后幼儿们开始能有目的地接受建构游戏的任务,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责任感,并且能自己组织游戏,规定主题。在建构活动中开始学会共同商定友好同伴间的相互合作、团体合作,并使游戏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在活动中,幼儿彼此之间学会了协商;  相似文献   

17.
心理理论对幼儿同伴交往的作用有:幼儿对同伴交往情境的正确分析,促进其社交安全感的获得;幼儿对同伴交往策略的合理选择,促进其良好同伴关系的形成;幼儿对同伴交往行为的深刻反思,促进其心理移情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运用心理理论对幼儿同伴交往策略进行以下指导:引导幼儿使用正向策略,建立合理的交往观念;重视幼儿体验,引导儿童正确分析他人的心理状态;创设同伴交往情境,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引导幼儿自我反思,交流共享内心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根基,幼儿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未来教育发展的动态,搞好幼儿教育建设,对整体教育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加强对幼儿与同伴交往问题的研究,有益于准确把握幼儿心理发展动态,对更好的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基于同伴交往,我们就幼儿同伴交往研究的意义,幼儿处理同伴交往关系的方式,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及促进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应用策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1名被忽视幼儿为个案,设计了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并能发挥其智能强项的活动,对其进行了14周的教育干预.干预过程中,用多个变量对幼儿在自由活动中同伴交往的情况进行了记录.结果显示,被干预幼儿同伴交往的多个变量水平高于基线;干预后幼儿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交往结构.研究表明,充分利用幼儿的智能强项,让其在智能强项领域活动中与同伴交往的干预方案,对发展幼儿良好的同伴关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事件取样法,对混龄背景中儿童的异龄同伴交往行为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儿童异龄同伴交往主动性不存在差异;儿童更愿意与异龄同性同伴交往;大、小班儿童在选择年龄相差1岁或2岁的同伴交往上不存在差异;儿童使用语言方式和非语言方式交往不存在年龄差异,但存在性别差异;儿童异龄同伴交往行为性质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儿童异龄同伴交往行为结果与交往时间存在年龄差异;异龄同伴交往行为次数反映了儿童异龄同伴交往的态度,要考察异龄同伴交往的质量,还需结合交往时间与交往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