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的罗敷已经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美女形象,罗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来是人们争论的对象。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认为她是邯郸秦氏女。《乐府诗集》卷28《陌上桑》下引《古今注》: “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  相似文献   

2.
尚新娇  孙艺 《高中生》2010,(16):62-63
索菲亚·罗兰在电影《心动中的太阳》中扮演了一个有着5个孩子的母亲。二战时期犹太人的日子不好过,父亲在异地依靠朋友的帮助,隐藏了犹太人的身份偷偷找了一份邮政工作,每月给家里寄一半的薪水。  相似文献   

3.
本栏目投稿信箱:hrml@163.com来稿请在信封上注明"日记不设防"栏目。2007年4月1日星期日晴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爱好非常广,因此,同学们都管我叫"迷星"。爸爸说我是个"玩卡迷"无论大卡、小卡、游戏王卡、西游记卡  相似文献   

4.
刘国 《山东教育》2014,(10):15-15
对于你,一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心中很是为你们的到来而高兴,尤其是看到你积极地学习,努力地工作,心中更是欣慰。可在高兴之余心中不免有些许担忧,你是否对从事的这个“活”做好了准备?漫长的教育生涯是否不改初心?所以,就想以从事教育二十余载的身份,谈谈对教师这个“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到"长妈妈"给幼年的鲁迅讲过美女蛇的故事,看过以往的许多评论文章和著作,几乎都说美女蛇是恶人的象征,但是我却认为美女蛇实在是美丽女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清新优美,文情并茂的好散文。解放以后,它就做为一篇脍炙人口的好教材,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中,受到广大中学生和语文教师的欢迎。大家对它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认识理解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对其中第四自然段“美女蛇”故事的意义和作用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种分岐妨碍我们深入全面地评价这篇散文的艺术价值。所以有必要对它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吴奇 《语文学习》2020,(1):13-15
解读诗歌时,我们不妨来个“诗文对读”,通过联系思维,找到解读诗歌的另一条路径。师:通过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诗中曹操的形象。生:忧人生苦短。生:忧贤才难得。生:忧功业未成。生:一个伟大的忧者形象。师:对曹操评价,历来毁誉参半。东汉名士许劭评价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中用大白脸直接宣判曹操为“大奸贼”。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讲述物理概念,是很值得斟酌的。讲解一个物理概念,应当说清楚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什么”?二、“等于什么”? “是什么”是指这一概念的本质、定义。定义的表述一般是唯一的。“等于什么”是指用什么方法来量度这一物理量。或这一物理量跟其他物理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量度同一个物理量,在不同场合,同一物理量又可以跟不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联系,因而“等于什么”可以有多种形式。必须强调:“是什么”和“等于什么”是有严格区别的。力是什么?众所周知,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等于什么?不同形式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什么与什么是教育是两个不同的命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做出区分。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教育是什么探讨的是教育概念的内涵,揭示的是教育的本质,而什么是教育则讨论的是教育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的适用范围;从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角度来讲,教育是什么蕴含着人们对理想教育的追寻,而什么是教育则是对教育现实的反思。只有清楚二者的区别,才能把握教育本质,警惕大量非教育及反教育行为,从而使教育实践向本真意义上的教育逼近。  相似文献   

10.
小学设周会课是为了加强对儿童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以及时政教育,它的内容是广泛的、形式是多样的。在选择内容和决定形式的时候,必须考虑到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他们的兴趣,以期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这里,我们发表了几篇关于周会的材料,供大家研究,希望大家在实践中创造出好的经验来。  相似文献   

11.
朱来平 《学语文》2010,(5):15-15
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片段.叙述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经历和在三味书屋的学习时光。在文章中,作者穿插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神话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而叙述在三味书屋的读书时光时,提到东方朔的“怪哉”的典故,则增强了行文的趣味性。这样理解.当然没有什么不对。但细读全文,联系该文的创作背景。觉得作者写美女蛇和“怪哉”,不仅仅是从行文技巧角度考虑的。更重要的是借以表达作者难以直抒的幽愤之情。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1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插叙“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是素有争议的问题。有不少同志认为美女蛇故事本身,无疑是虚妄的,但是由它引出的“教训”却可以启发我们提高警惕,去提防美人蛇之类的敌人来暗算。我们觉得这种看法是不符合作品的实际。“美女蛇”的故事是长妈妈讲给“我”听的。长  相似文献   

14.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深圳,开始像饥饿的猎犬一样,在报纸上捕捉招聘信息。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就在我差不多弹尽粮绝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  相似文献   

15.
日常语言中经常苦涩连用。其实苦和涩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苦是一种纯粹的味觉,由舌头上的味觉细胞感受到,而涩一般是指某些物质在口腔内产生的发干、收缩的感觉。能  相似文献   

16.
戴佳毅同学问:讲《荷塘月色》的“思考和练习四”时,老师说“用诉诸听觉的音乐来比香味,来比光与影的组合”就叫做“通感比喻”;现在《明湖居听书》的“思考和练习二”里的4个句子,老师又说都是“通感比喻”。但课本中从未介绍过“通感”,究竟什么是“通感”?“通感”都有哪几类?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里说: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转移到声响上面。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无分彼此。在视觉里仿佛有听觉的感受,在听觉里仿佛有嗅觉的感受,这些就是“通感”。但张寿康等语言学家又称这种修辞方式为“移觉”,并解释说:“移觉”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把人们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  相似文献   

17.
“二十四史“,也称“正史”,是我国古代24部历史书籍的统称,为一种纪传体史书。这套书卷帙宏大,内容丰富,总共3259卷,约4000万字。它记述的时间,从《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始,至《明史》记叙到明崇债十七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详细记载了我国4000多年各个朝代的人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情况,所以说它是我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历史大事记”。具体地说,“二十四史”指下列史书: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东汉班固及其妹班昭著的《汉书》,南朝宋范晔等著的《后汉书》,晋陈寿著的《三国志》,唐房玄龄等著的《晋书…  相似文献   

18.
万玮 《江西教育》2007,(9):30-30
安徽省毫州市利辛县胡某某,男.45岁,农民。原为兽医.医技平庸。忽然一日,他心血来潮,摇身一变而成为给人看病的医生。他不懂中医,胡乱开些中草药为病人治疗.竟有人被治好了。  相似文献   

19.
我们读了《江南》、《长歌行》后,知道这两首诗歌选自于《乐府诗章》。那么,什么是“乐府”呢?乐府,顾名思义,音乐官府的意思。“乐府”起源于秦,汉承秦制,汉代的乐府机关从秦代沿袭而来。不过秦代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来采集民间歌谣,多唱前代旧曲,故真正的乐府诗歌始于汉代。《乐府诗章》收集了秦、汉、南北朝直至唐代的诗集。西汉时设有太乐和乐府二署,分别掌管雅乐和俗乐,汉惠帝时的乐府令,就是学雅乐的太乐令。到了汉武帝时设立了乐府,就是主管俗乐的乐府署,收集当时的民间歌谣配上音乐,揭开了乐府诗史新篇。唐代“乐府”概念逐渐脱离…  相似文献   

20.
上课铃刚响,老师就在黑板上随手画了一竖,问:“这是什么?”啊?大家全愣住了,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最后还是曾怡新打破了沉闷:“这不是‘丨’吗?一年级小朋友也知道呀!”“对!”看到全班同学一脸迷惑,老师笑着点点头,“这的确可以说是‘丨’。你们再想一想,‘|’还会是什么呢?一支毛笔,一根笔芯,一片刀片……鸟儿没有翅膀,就不能在天空中飞翔,文章没有想像,就失去了魅力。这节课,就请你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在‘|’的天地里去翱翔吧!”哦!原来是想像擂台赛,同学们恍然大悟。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立刻分成四组,各自围成圈儿。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