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中的几个问题从社会主义新闻学的角度来考察,客观报道原则有哪些具体要求,在实践中又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问题呢?对这个问题,三中全会以来新闻界有过一些讨论,但较多的是把客观报道作为写作原则或手法来看待的。笔者则认为,应从整体意识上来理解客观报道之意义,也就是说,它对于新闻传播的全过程(从采访、写作到编辑)都有其意义。  相似文献   

2.
外事报道从写作角度而言,关键是内容的选择和写作的技术处理问题。文章侧重从外事报道写作的技巧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外事报道的写作应实事求是;在导语写作上应勇于突破、创新;充分发挥背景在外事报道中的作用;注意采用白描、特写的手法,增强外事报道的现场感和可读性;写作语言应平实,遵循客观报道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深度报道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活跃在美国新闻界的重要新闻写作理论,后来传播到英、法、日等国家,在指导新闻实践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理论传入我国,对促进我国新闻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深度报道理论的提出 从20世纪初叶开始,客观报道理论所确立的客观、迅速、将新闻报道与意见写作分开的报道原则,成了西方新  相似文献   

4.
王娜 《新闻世界》2014,(3):12-13
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就是指新闻在反映客观事实时,要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进行公正、如实的报道,不得随便更改、编造和杜撰。本文试从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写作真实性的重要意义、新闻失实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科技新闻的报道原则研究的是报道者在进行报道时的指导思想,它决定了报道者的选材、立场、态度。具有正确报道原则指导的报道者会客观、公正、准确对待各种科技事件,但不具备正确报道原则的报道者就可能在报道之初就犯错误.甚至迷失方向。没有正确的报道原则,即便写作手法再高明,也会歪曲报道对象,背离科技发展规律。研究科技新闻的报道原则,要从科学技术的特质入手。科学技术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在科学研究中,只有认识并掌握其规律的研究者才能对自然界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作出一定的新的贡献。而科技新闻报道者也只有认识到报道对象…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闻报道的客观原则要求,诸如不能运用第一人称、记者不能在报道中发表议论、最好不要使用修辞格等做法一向被视为神圣而高效的新闻写作条款。但是,我们仍然看到有一些经典报道并没有严格遵循这样的技术要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永远不能纯客观地反映事实。因为客观报道也总是含有采编者的主观性。然而,资产阶级新闻界为了欺骗受众,提出“客观报道,坚持对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作纯事实报道”的理论,并煞有介事说什么“应该在新闻报道和意见表达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新闻报道应该完全摆脱意见或偏见”,仿佛他们的报道完全没有主观性,是纯客观的。他们这种虚伪的理论在我国却有一定的影响,我国有些新闻学者对此盲目推崇,甚至企图用它来“完善”社会主义新闻理论。这是十分有害的,因此,有必要予以分析和澄清。下面我们从新闻的选材、构思和写作3个环节,来看看客观报道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8.
论客观报道     
在过去一个长时间内,客观报道在新闻界一直有着争议。客观报道是不是资产阶级客观主义,无产阶级报刊能否确认自己的客观报道原则,在新闻改革实践中客观报道的地位与作用,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从煽情主义到客观报道、一般以为,客观报道原则是资产阶级“发明”的,因而必然打上资产阶级烙印。不错,这是历史事实。但同时是否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一番,这难道仅仅是骗人的“资产阶级幌子”?这当中有没有新  相似文献   

9.
邵枫 《记者摇篮》2004,(9):25-25
媒体设置话题必须是大众普遍感兴趣的;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遵循新闻客观公正的原则,必须掌握平衡,让事件相关各方有平等的机会来发表各自意见;必须将媒体或记者的意见或评论与对事件的报道严格分开,不能以媒体的判断代替对新闻事件的客观陈述。对新闻事件做出客观报道,既可帮助读者做出正确判断,又可以使媒体避免卷入新闻官司。坚持客观报道原则既是媒体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一个长时间内,客观报道在新闻界一直有着争议。客观报道是不是资产阶级客观主义,无产阶级报刊能否确认自己的客观报道原则,在新闻改革实践中客观报道的地位与作用,都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从煽情主义到客观报道一般认为,客观报道原则是资产阶级“发明”的,因而必然打上资产阶级烙印。不错,这是历史事实。但我们在看到资产阶级从维护自己本阶级利益而不得不改变新闻报道原则的同时,是否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一下,这难道仅仅是骗人的“资产阶级幌子”?这当中  相似文献   

11.
现在来集中谈谈调查性报道写作中有关的事项。调查性报道的写作,除了做到一般新闻写作要求的导向正确、事实真实、逻辑清晰等之外,还有其特殊的要求。 特殊的要求有哪些?从报上发表的写作较好的调查性报道来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新闻客观性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法新社就一篇涉华不实报道正式向中国有关部门道歉法新社在道歉中说.记者的报道有悖于法新社强调的“注明消息来源”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失实报道果真只是由于消息来源有问题那么简单吗?一向以“客观”报道自诩的西方媒体为什么总是犯类似的错误呢?标榜尊重事实的他们为什么总戴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呢?我们可以从新闻客观性入手来看看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徐新平  肖俊 《当代传播》2008,(2):110-112
消息写作中该不该用形容词,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否认论者认为,使用形容词有悖于客观报道原则,妨碍新闻真实性.肯定论者认为,使用形容词能更生动更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那么,消息写作中究竟要不要用形容词,使用到何种程度才是最好的.笔者联系中外消息写作的实际,就此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十六世纪下半叶以后,欧洲产生了近代化报纸,新闻写作应运而生.最初的新闻写作是“自由式”的,并没有什么约束和限制.到了十九世纪初,新闻写作第一次变革,形成了公认的所谓客观报道原则.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发明了电报,随即运用  相似文献   

15.
采访札记,是近十几年来在新闻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报道体裁。所谓采访札记,其特点是“札记”二字,要求把新闻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择要记录下来。这么说,并非是有闻必记,也得提炼出一个报道主题去写作。它的写作虽然接近记者来信,但从组织结构到文字表达又有不同;有些类似通讯写作,不过也有区别,没有通讯写作那样的规范。近些年不少报纸上还出现采访笔记、采访杂感和采访见闻录等写作形式,从写作的基本要求来说,均可归入采访札记这类报道体裁之内。采访札记这类体裁,一般多属于问题性报道。它的写作,关键之一是选择能引人深思的新闻事实(包括新情况或新事件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lO年4月14-21日中西主流媒体分别在<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上对玉树地震的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强调用客观、系统的方式从两者的报道数量、新闻来源、报道内容、报道方式、写作风格等方面.来分析比较中西灾害性新闻报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客观性原则是西方新闻报道的核心价值之一,客观报道是客观性原则在新闻报道中的表现形式。客观报道也渗透到了中国,影响到了中国的新闻事业。但中西方所理解的客观报道是有差异的。本文主要论述了形成差异的原因:领导人的影响,文化传统的影响,西方客观报道本身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18.
媒体记者对客观报道的原则把握不当、语言手段使用不充分,致使受众对体育新闻报道颇有微词、媒体研究者和业界人士批评声不断.本文从语言学的三个层面--话音、词汇和句法结构入手,探讨客观报道可以运用的语言手段.  相似文献   

19.
李咏梅 《新闻传播》2023,(24):113-114
新闻报道要用事实来说话。首先,新闻要反映事实;更关键的是:新闻要用事实来“说话”。新闻写作要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基本规律,新闻写作质量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事实的捕捉、筛选是否成功——是否捕捉、筛选到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电视消息《灰鹤“落户”迎河湾》以灰鹤“落户”的“果”,揭示了生态改善的“因”。体现了新闻要用事实说话的精神,并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21-2022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灰鹤报道里的画中“话”》通过解析作品创作的特点,意在表达:新闻工作只有始终坚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客观报道事实真相,才能践行”四力”,写出有精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好报道,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20.
吕继红 《新闻记者》2005,(11):66-67
客观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法之一。客观报道的手法,上升为理论,即如胡乔木同志所说:“学写新闻还叫我们会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①如今的媒体上,客观报道的形式似乎有所削弱,各种散文式、随笔式、故事式的报道手法当然可以运用,也都有读者要看。但就报纸总体而言,其客观地报道新闻的原则和方法,仍应该是主要的。如果一张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