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席春玲 《教育探索》2009,(1):140-141
外语浸入式教育是以目标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言的外语教学项目,它首先在加拿大获得了成功,随后对世界范围的外语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国、中国分别从各自的教育实际出发,对外语浸入式教育做出了自己的探索.影响外语浸入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师资问题、教材问题和中小幼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2.
浸入式教学法是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语言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双语教学模式。该模式实现了传统的、孤立的外语教学向外语与不同学科知识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的发展,为学生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在概述浸入式教学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总结该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探讨我国浸入式外语教学研究的背景、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和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3.
浸入式教学法是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语言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双语教学模式。该模式实现了传统的、孤立的外语教学向外语与不同学科知识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的发展,为学生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在概述浸入式教学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总结该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探讨我国浸入式外语教学研究的背景、基本状况、存在问题和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4.
美国浸入式教学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新模式的浸入教学,近十几年来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广泛的认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如何解决移民语言问题,并让本土美国人能更好地学习得外语,发展语言能力,提升国民素质,是当今美国极其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浸入式教学模式之一-双向浸入式(TWI)经过多年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第二语言能力也获得了全面发展,并具备了较强的文化敏感性,美国浸入式教学为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美国联邦“关键语言”政策始终致力于培养高端外语人才、国别区域专家和公民的全球胜任力,并通过财政资助,鼓励州和地方实施关键语言教学,推动了中文教育从校外培训到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再到高等教育的“一条龙”发展。犹他州K-12中文浸入式教学项目规模大、承续性强、参与人数多、学生成绩优、社会反响好,成为美国外语教学领域的翘楚。探究美国中文浸入式教学的发展状况,分析犹他州中文浸入式教学的成功经验,以期为促进中国基础外语教育改革,推展非通用语种行动计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16,(6):85-92
夏威夷语浸入式教学(HLI)是一种以夏威夷语作为教学语言媒介,进行学科知识内容教学的模式。夏威夷语浸入式教学已有将近30年历史,是美国最成功的本土语浸入式教学模式之一。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夏威夷语浸入式课堂教学实践和成效,以期对我国云南少数民族小学双语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雪  刘文洋 《教育探索》2012,(7):158-159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弥补外语教育在培养外语人才、促进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存在的明显不足,应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外语教育学习标准和改革经验,对外语教育学习标准进行宏观规划,并在教学中渗透多元文化,积极推广先进的交际教学法和双语浸入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8.
张婷 《考试周刊》2010,(18):129-130
浸入式外语教学法自诞生以来,发展至今,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在国际化的今天,中国30余年来惯行的英语教学方式也在悄然经受着挑战。本文在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就浸入式教学法的实施可能性进行探讨,论证在中国城市范围内进行幼儿浸入式英语教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浸入式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浸入式教学是指用学习者非母语的语言作为直接教学用语的一种教学模式.发端于加拿大,现已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浸入式教学使用的第二语言通常叫做目标外语.作为课堂教学的媒介语言,目标外语是在相关学科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外语,使之有别于其它的语言教育模式.在我国,外语浸入式教学通常是指英语浸入式教学,是用英语作为语言媒介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而不是通过专门的第二语言课程(英语)教学来学习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时下我国各大学指称的"双语教学"实质上就是一种外语浸入式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中,英语是"双语教学"中使用的目标外语,因而叫英语浸入式教学.  相似文献   

10.
外语浸入式教学是指用学习者非母语的语言作为直接教学用语的一种教学模式。发端于加拿大,现已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浸入式教学使用的第二语言通常叫做目标外语。作为课堂教学的媒介语言,目标外语是在相关学科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外语,使之有别于其它的语言教育模式。在我国,外语浸入式教学通常是指英语浸入式教学,是用英语作为语言媒介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而不是通过专门的第二语言课程(英语)教学来学习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十对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亟须关注"语文课程目标坚守和修正""语文和人文""语言与文学""文言与白话""话语内容与话语形式""引导与对话""语感与语识""课内与课外""课标与考纲""教师教学生与教自己"这十对关系。期待出现多元观点的争鸣与碰撞,以推进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传燧  石雷 《教育研究》2012,(3):82-86,91
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既指外来课程与教学论思想理论体系中国化,也指中国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的现代适切性改造与转化。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包括传统的现代化、外来的中国化、实践的理论化和范式的本土化。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的策略主要有:继承与创造性转化传统(原有)课程与教学论思想;借鉴与创造性转化国外课程与教学论思想;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实验并对其经验进行理论概括与提升;推进和实现中国当代课程与教学论从理论基础、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到建构方法的整体创新和原创性探索。  相似文献   

13.
钱小龙  汪霞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3):102-108,124
课程国际化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多年的持续改革和完善,美国大学课程国际化开始向纵深发展,相关的案例研究和数据调查表明,美国通过提高外语学习在课程国际化过程中的地位来强化外语学习与课程的整合、通过分校开设海外学位课程和合作开设联合学位课程,以及通过与教育教学领域的互动生成孵化出众多与网络技术相关的教育教学形式,大力推动网上开放课程的广泛开设,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课程国际化实施策略和特色.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自贸区外语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离不开课程思政,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外语类复合型人才课程思政培养模式。内部培养特色模式从外语类复合型人才i+1+课程思政培养模式、培养外语类双师型教师+思政、外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来体现龙江四大精神作为理论教学培养,外部辅助培养特色模式从校企等地方机构合作共同推动课程思政发展作为实践教学培养。黑龙江自贸区外语类复合型人才课程思政培养模式,为黑龙江自贸区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义务教育外语课程目标质疑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语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是全体未来国民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外语的课程标准清楚地规定了义务教育外语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然而由于我国至今没有开展系统的外语教育规划,当前外语课程的目标不是在外语规划基础上制定的,而是基于外语语言学科的内在机制规定的。分析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未来国民外语能力需求,可以发现,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外语课程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体的目标与社会发展对全体国民的外语能力需求有很大的差异。为此,应该基于我国社会发展需要,重构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外语课程目标,以此保证我国义务教育外语教育的基本效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小学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小学阶段的英语早期半浸入式教学实验是在中国、加拿大、美国三国协作课题组(CCUEI)通力合作下完成的.浸入式课程的开发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半浸入式学科课程模式;早期部分时间浸入式综合课程模式.在实验中所建构的浸入式教学原则是:融合性、习得性、听说领先、不用母语做中介、活动性、"高浓度".对语音意识、认知能力、英汉两种语言能力、浸入式及母语授课的学科学习进行的测试和评价结果发现,浸入式实验班儿童的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班.这个历时6年的实验已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也面临着师资和课程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新旧世纪交替更迭,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各种理论与学说交相辉映,共同形成颇为壮阔的图景。作为教育的核心领域——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在近些年同样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本文尝试从香港与内地学者的视角勾勒出近二十年香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轮廓。文章首先概述两岸三地在课程与教学研究交流发展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其次,文章围绕课程改革、课程实施、教师教育、学科教育、大学教育等关键词,梳理、归纳两岸学者就香港课程与教学所进行的探索与研究;最后,文章基于对整体脉络的把握,对两岸三地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提出殷切的期望与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外语课程价值取向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下一代整体素质的提高。外语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是国人开放意识与开放智慧的具体表征。通过回溯近代以来外语课程民族性与世界性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可得到几点启示:外语课程应体现开放的民族主义文化认同价值取向;课程目标应体现跨文化人才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重标准;课程内容要兼顾中外文化;课程地位的确定要适切本国国情与国际发展的形势。  相似文献   

19.
严雪红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4):110-114,12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竞相提高外语教育水平。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对中小学外语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进行了收效颇丰的外语课程改革,其改革具有如下特点:外语教育观念的转变颇大,对课程的重视度提高;开设的外语语种较以前更加丰富,并且随着形势而变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教学方法生动活泼,重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课程评价科学化;重视外语教师的培养和发展;广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比我国英语教育现状,可以从中得出以下启示:科学定位外语课程的价值;出台积极的外语教育政策;建立完整的外语课程指导框架;实施有效的外语教学和学习策略;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外语的渠道;重视外语教师教育,提升外语教师的综合能力;完善外语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当下,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困顿再次激起了社会各界对外语学科合法性危机的审视。为了摆脱此类危机,外语学科有必要通过对当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状况的全面审视来确立自己新的专业定位,而实施外语课程革新恰恰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一环。诚然,课程革新的宗旨在于促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都体现出人文性、思想性和研究性。具体而言,这一环节应涵盖以下四个层面:开发以语言为核心、跨文化为视角的多学科课程,推动学科模块发展、整合外语课程资源,提升学生择课空间、培育学生职业素质,摆脱专家体系、促进教师自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