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鹏程 《中国文化》2008,(2):131-137
清末民初的学林,没有罗振玉,自然也就没有王国维,这是举世公认的。但身后声名,罗振玉却远不及王国维。  相似文献   

2.
浙江湖州的南浔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清末民初,浔商开始对外贸易,在“西风东渐”的时代背景下,首当其冲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把国外的新建筑材料和形式带回家乡,融入中国传统建筑中,建造了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张石铭旧宅等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形成了南浔建筑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政府开始实施自开商埠政策。与此同时,中国传统金融业开始朝着近代方向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为数众多的银行在自开商埠出现,并且开始从事存款及内外汇兑、信托业务、发行纸币、控制税收,并以贷款方式维持实业,促进了商埠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银行的兴起,使传统的钱庄票号受到挑战。一些旧式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改变经营方向和运作模式,出现了明显的朝着近代银行转型的倾向。但是,由于中国近代实业欠发达,加之传统的商事习惯又总是将中国商人与旧式票号、钱庄拉到一起,这就形成了中国近代金融业中银行与票号、钱庄并存的局面。由于自开商埠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不低于全国城镇的平均水平,因此,对中国金融业所发生近代转型的程度尚不宜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4.
张明水  王守谦 《寻根》2013,(2):96-100
清末民初之际,社会大乱,民生凋敝,而经久不衰的盗墓业开始在洛阳公开化,从而使洛阳的古玩业在乱世中逆势而上。其发展经历了早期零星交易、全面兴盛、逐渐衰落三个时期。其行业发展有独特行话和行规。  相似文献   

5.
在晚清民初社会剧烈的变革中,兴起于19世纪中期以后的奥林匹克运动逐渐开始在中国传播。随着宣传的日渐深入和广泛,当时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提出了参加奥运会的要求,虽然,这一切是那样的艰难和漫长,但中国人最终还是在1932年派出了一名运动员参加了第十届运动会,  相似文献   

6.
陈拙 《华夏文化》2000,(1):62-64
梁启超之所以为清末民初学术界的卓然大家和新史学奠基人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对学术史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回顾梁启超对学术史研究的成败得失并对其研究方法及成果进行科学评介,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以下仅就梁启超所著《近世之学术》和《清代学术概论》这两部学术史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7.
李海珉 《寻根》2010,(4):98-100
列名江南三大儒的江苏金山(今属上海)高燮(1879~1958年),曾有《贤媛抚子图》之作,此图的酝酿、描绘及与之相关的种种举措,形象地再现了清末民初的社会风情,也显现出当时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医疗和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 历史,是事物自身发展演变的漫长历程,这个过程不断积累,又倏忽逝去,成为不会停驻于当下的既往。"历史学",则是我们对于既往历程的深沉的回望、理智的反思。我们对于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疑惑,是如此地好奇,令我们不断地反观。而我们走过的路又是如此地漫长,以至于那些遥远的追忆模糊迷离、切近的经历繁杂陆离。历史学要求我们用理性的目光去审视走过的道路,不论它是切近的还是遥远的,亦不论其是平  相似文献   

9.
伍宇星 《寻根》2012,(1):59
本译著收录了19世纪各个时期访问广州的俄国人留下的航海记、见闻录和旅行记,包括世纪初俄国首次环球航行船只"希望号"和"涅瓦号"与广州十三行商人直接交往的记录,世纪中叶俄国特使普提雅廷随行人员对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始末的记述,增援船只停留黄埔的所见所闻以及对黄埔船坞的详细介绍;世纪末俄国皇储(即  相似文献   

10.
尧育飞 《寻根》2020,(2):56-60
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普通人的年俗,迎来送往,古往今来变化不大。在清末,官员过年,也祭祀祖先,出门拜客吗?需要给上司送礼吗?传统四民社会中“官—民”的隔阂,天然导致官民年俗的差异。而这些记载,在官方的文献中,也往往不容易发现。但在私密性的日记中,节日礼俗有着详细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
凌夫 《寻根》2010,(1):66-69
<正>中国现代书籍装帧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起步的。清末民初,随着西方印刷术的传入、造纸技术的进步,现代书籍的印装工艺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当时的出版物仍然套用中国传统书籍的装帧形式,书的封面显得陈旧而呆板,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开拓和倡导中国现代书籍装帧改革的领军人物,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  相似文献   

12.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礼俗思想作为儒家社会思想的模板,曾在中国人思想世界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末民初,儒家礼俗思想存在的合理性也受到挑战。理论上,民国学者以反对封建等级专制为目标,从礼与专制制度的关系出发对儒家礼教进行批判;运用考古学、社会学手段对礼籍、礼器的考证,否定了儒家思想的神圣性;实践中,兵连祸结下民不聊生,旧日“乡土中国”中的人们不得不背乡离井,礼仪的展示空间日益萎缩。  相似文献   

13.
客家花朝戏     
郑紫苑 《寻根》2012,(3):116-119
起源与意义 广东紫金县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而兴起于紫金县的花朝戏由于在展演的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客家元素,成为了该地比较有特色的文化。它起源于一种被称为“神朝”的祭祀活动。从清末民初艺人叶春林创立“定长春”花朝戏班开始后,逐步形成了花朝戏,并于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王新环 《寻根》2011,(1):40-42
清末民初,在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尚未产生之前,河南民众普遍是靠民间防疫活动祛病避邪的。即便到了公共卫生事业已在乡村零星出现的民国时期,广大民众仍然更愿意秉承民间传统,结合当地的风物和民俗,以自发的防疫避瘟活动来驱除病魔。这种自发的群体性的民俗防疫活动,往往是和节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5.
秦燕春 《中国文化》2006,2(2):110-125
一,歷史想像的交響當我們回眸歷史的視綫回閃到上一個“世紀之交”,正當清末民初幾十年間,一個詭異的文化現象居然曾經馳騁江湖,“無報不談明末事”:本來早已成為歷史記憶的“晚明”的事件與人物,突然間又被反復重提。上至滿清王朝政府,下至市井細民百姓,更勿庸提及掌控着當時話語霸權與發聲渠道的新、舊知識人,從朝廷議案到報刊雜志,從建祠立廟到戲劇演出,其參與人數之眾多,言說方式之差異,講述內容之分歧,都足以使得這一時期的“晚明想像”成為一場全民參與的話語盛宴。  相似文献   

16.
林夏 《寻根》2020,(2):82-83
《广州三月作书贾》也是《战地组印》中的一方。钱君酝酿于20世纪40年代,计划五十纽,记录他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的流亡生涯。因为忙迫,只刻印了一部分,但每方印的边款都有或多或少的文字记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甘美之境,尽为日敌毁灭","故乡无限好,只是久留难"。  相似文献   

17.
胡迎建 《中国文化》2013,(2):226-235
二十世纪初,新文学运动兴起,以格律诗作为首要打倒目标,欲以白话诗标榜新诗代替之。激进的人们高喊打倒"孔家店"口号,反对旧道德、旧文化,甚至将汉字也视为妖孽。旧体诗这一高雅艺术恶谥为"谬种"。旧体诗这一词语最初出现于《新青年》5卷2号所刊任鸿隽《新文学问题之讨论》一文中:"公等做新体诗,一面要诗意好,一面还要诗调好,一人的精神分作两用,恐怕有顾此失彼之虑,若用旧体旧调,便可把全副精神用在诗意一方面,岂不于创造一方面更有希望呢?"1919年10月,胡适在《谈新诗》一文中引证己作《应该》一诗后说:"这首诗的意思神情都是旧体诗所达不出的。"①后来有人将旧体诗简化为旧诗。但梁实秋不赞同"旧诗"这一说法,他在《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一文中说:"新诗的  相似文献   

18.
雷燮仁 《中国文化》2014,(1):188-200
国人东瀛访书,清末民初最盛。宋庆森先生《清末民初中国学者东瀛访书纪事》《中华读书报》2001年5月16日)记述甚详。近二三十年来,国人赴日公干、旅游增多,访书、搜书、购书之事见於报刊或网络的,有《严绍荡东瀛访书记》《中华读书报》2007年3月16日)、赵前先生《东瀛访书散记》、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77-277
11月29日~12月20日,“理想的追寻——辛亥革命后的孙中山与广州”专题展览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该展览是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所制作的大型专题展览,主要展现孙中山的丰功伟绩以及当时广州的各项建设。展览分“光复后的广州政局”、“广州三次建府”、“孙氏父子与广州建设”、“离粤北上帅府改组”等4个部分。  相似文献   

20.
杨锏 《世界文化》2012,(10):54-55
汉语文学中,翻译成汉语的异域文学如果从汉译佛教文学算起,到传教士来华及清末民初“西学东渐”,1949—1978年偏俄苏意识形态文学的汉译,1978年至今偏西方欧美文学的汉译。两千年里汉译异域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名列汉语出版物的异域作家更是数不胜数了。异域作家在汉语文学语境“竞争激烈”背景下,很多湮没在汪洋的汉语出版物中为人遗忘,但是其中偏偏就有如泰戈尔这样的异域作家能够脱颖而出,超越20世纪中国政治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