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很多记者和编辑在新闻采编实践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难题,面对一大堆新闻事实,不知道写或编什么好,大多数时候往往是按习惯思维或以往的经验处理,以至会议新闻成堆,“四季歌”年年唱,但当别的媒体记者就同一事实发掘出其潜在的价值并报道出来时,我们往往有恍然大悟的感觉,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我们过多的关注新闻事实本身而缺少一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是记者采集新闻事实的社会调查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编辑提供新闻线索、采访对象和报道思路的既定式采访,另一类是记者在没有任何新闻线索的情况下独立进行的自主式采访。既定式采访只要有熟练的访谈技巧就可以轻易地完成并被编辑采用,而自主式采访不仅需要熟练的访谈技巧,更需要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敏锐的新闻敏感。在对受众眼球的争夺战中,新闻竞争愈来愈激烈。一名优秀的记者不能仅仅盯着编辑安排好的新闻事实去完成采访任务,而是必须主动地沉浸在生活之中独立地发现、判断新闻事实。这是对记者综合业务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3.
记者最怕的是没有新闻可报,面对每天的任务.没有比无新闻可报更让记者头痛的了;新闻媒体的编辑、总编辑们也一样常常为缺乏有价值的新闻而坐立不安。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2006,(10):42-42
《办报参考》2006年第5期转发《青年记者》的文章《恶性事件新闻编辑思想》。 文章说,面对频繁发生的恶性事件,要树立正确的编辑思想,首先是处理好这一“两难”选择:报道新闻事实和防止恐怖“传染”。受众要知道新闻事件的真相,隐瞒不报或极度渲染,都不应是编辑所采取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新闻信息,并迅速发掘出能令受众为之心动的兴奋点,是广大记者非常头痛的问题。所谓新闻的兴奋点,是指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的,能给编辑、记者以采写冲动的新闻事实。 常言道,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寻找新闻的思维方式同样也决定着记者能否迅速找到新闻,能否找到新闻的兴奋点。  相似文献   

6.
(一)现在有不少文章在写如何用编辑的目光采写好新闻,如何用记者的敏锐编辑好稿件──都是讲的角色互换,提高采访和编辑质量问题。这种心理位置的互换,有利于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来对待新闻报道的采写和编辑,正确地评价别人的工作,加强新闻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和融洽,有利于新闻业务水平和新闻队伍素质的提高。本文想结合自己从事新闻工作十多年的经历,谈一谈另一种换位或者说是另一种思考,即用理论的目光审视新闻。这样做,或许对编辑、记者都会有好处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向公众传播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7.
刘达齐 《新闻传播》2009,(7):111-111
记者思维是记者根据新闻事实的特点和新闻报道的目的。运用新闻概念、新闻判断和新闻推理指导新闻采访和写作.用来充分开掘新闻事实的信息资源.表现新闻事实和新闻价值的一种职业思维。新闻作品是记者思维的产物,思维能力的高低与否决定了新闻作品的优劣。在此本人试将记者采写新闻中几种常用的思维方式进行论述。一、创造性思维新闻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其本质属性要求它必须求变求新,与时俱进。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就是不断探求新情况,  相似文献   

8.
新闻发现的思维模式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征 《国际新闻界》2006,(3):36-40,60
本文通过对记者编辑在发现新闻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模式的反思,展示这些思维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优势特征,并重点剖析了两种思维模式容易出现的实践偏差。它限制了记者编辑发现新闻时的创造性,也容易导致不合理的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闻媒体传播质级水平的不断提高,新闻标题的制作特点愈加显示出其是一项在单位时间内求质保量完成新闻信息传递的高智能的精神劳动。尤其是现在,重视新闻标题也是媒体竞争的利器。 然而,长期以来,新闻实务界和理论研究界似乎对新闻标题自身的性质、特点、原理等研究用力较多,而对新闻标题的制作特点及其新闻编辑主体思维创新特征关照不够。这样,面对同一信息文本,为何甲报新闻标题优于乙报?为何记者、编辑制作的新闻标题各有千秋?这些似乎与新闻主体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思维创新都有联系。笔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5,(5)
编辑要当读者的“眼睛”文/韩晓晖新闻三味有位新闻界的前辈曾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记者要当读者的眼睛。”意思是:当记者站到新闻发生的现场,或是面对新闻事实时,他要将自己的眼睛“变成”读者的眼睛,去“看”读者所欲知晓的情景、细节、信息,用读者的眼光去选择...  相似文献   

11.
我干新闻这一行已经八年了 ,与许多同行一样 ,先当记者 ,后做编辑。在长期编辑记者稿件 ,我发现许多记者在采访公务活动尤其是会议时最易犯的毛病之一 ,即罗列许多程式化的“新闻”事实 ,而把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湮没了。在一般公务活动包括各种会议的采访报道中 ,我们不应有闻必录 ,有录必报 ,而应透过其大量的、纷繁琐碎的一般事实去捕捉那些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在整个新闻采写的过程中 ,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做工作 ,一是搜集什么 ,一是抛弃什么。这一肯定和否定相结合的过程 ,实际上是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过程。1995年冬…  相似文献   

12.
姚莉 《新闻窗》2011,(3):50-51
作为信息传播者的新闻记者,其获得新闻信息的最根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新闻采访,事实是第一性的,只有通过采访,事实才能进入记者的视野,之后经过其"加工",最终成为被受众所接收的新闻;而面对同样的新闻事实,擅长新闻写作的与不会写的记者把事实报道出来,传播效果的差别可能很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记者的看家本领就是新闻写作。作为新闻记者,只有处理好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新闻传播方面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13.
新闻敏感,是记者、编辑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闻价值是什么?有学者提出,所谓新闻价值,从本质上说,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要。这种需要,在现阶段来说,是由国家(政党)、传播者和受传者三个方面组成的。(参见彭朝丞《现场短新闻写作概要》第3页,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年)自从有新闻以来,新闻价值就一直是采访者衡量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编辑决定稿件可否迅速编发的重要标准之一。新闻价值的大小,其作品的影响力是绝对不一样的。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存在。但它需要记者、编辑去认识、发现、开发和挖掘,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目前,一些媒体和…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采访和编辑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微观和宏观的关系问题。所谓微观,就是记者或编辑手中的一个或多个新闻素材;所谓宏观,就是方针政策观念及其所要体现的宣传意图。新闻大都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微观到宏观的凝化和升华。因此,一切采访活动和编辑活动,都不仅应该注意微观,更应该注意宏观。经常见到这样的记者:面对同一事实,如果采访对象的思想水平高,分析能力强,他写的稿子就相对地论点鲜明些,逻辑清楚些;如果采访对象就事论事,不得要领,他写的稿子也便是一笔糊涂账,甚至芜菁不分,有闻必录。也经常见到这样的编辑;如果记者…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闻改革逐渐深化,大众需求趋向多元化,媒体竞争日趋激烈,面对观点不同、角度多变、质量参差不齐的稿件,作为新闻编辑如何筛选出好的稿件,汇编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可听可视性强的精神食粮,新闻编辑的思路和技巧显得越来越重要。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关键在于运用精彩镜头,把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事件和人物生动形象地凸现出来。例如:要编辑一条新闻,首先记者送来了拍摄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但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  相似文献   

17.
浅析当前新闻价值取向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价值是贯穿于新闻写作以及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规律,是记者、编辑、受众判断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所具有的价值要素的总称。依据《新闻学小辞典》中的定义,新闻价值是一件事实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因素,新闻工作者通常把它作为选择事实进行报道的标准。价值,在这里指的是使用价值。以下因  相似文献   

18.
闵凌欣 《新闻三昧》2008,(10):37-38
长期以来,许多传统媒体实行的新闻采编机制是事实上的记者中心制,即以记者为主、编辑为辅,采编之间的策应与互动比较呆板。但是,随着新闻市场的日益扩大,新闻竞争的日益激烈,这种传统机制的局限性日渐显露。面对这种态势,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促使福建日报拓展思路,改革创新,通过实践摸索与总结改进,一种以编辑的思维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新媒体把新闻传播的速度、力度和大容量充分发挥的今天,传统平面媒体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者对报道策略的把握,包括对报道选题、报道内容的确定,对报道切入角度的选择;取决于记者对新闻事实的深度挖掘,对新闻背景的充分掌握和运用;取决于记者对报道对象全方位的了解,能充分揭示报道事实的丰富内涵及发展趋势。面对新闻信息市场的传统格局已被打破的新形势,记者的思维方式和报道视角必须进行新的调整转换,强化宏观开放型、深度策划型、哲理思辨型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梁青梅 《新闻实践》2001,(10):54-55
所谓新闻策划,是指按照新闻特有的规律,对新闻报道的题材、报道的时机、报道的方式、传播手段所作的计划。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发挥编辑记者的主动性,编辑记者可以根据报道意图对众多能够策划报道的事件进行选择,也可以在新闻事实发生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