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潇 《新闻窗》2011,(5):43-43
近年来,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方针指导下,新闻界兴起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状况的民生新闻,从广播电视媒介到平面媒体,从小民生扩充到大民生,成为新闻传媒时下最惯用的新闻表达手段。从新闻业务的研究角度看,什么样的新闻是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视谈话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青睐和关注。如何让电视谈话类节目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笔者认为,选题时关键要着眼民生,把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作为电视谈话节目的主要题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民生,民生话题理所当然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民生新闻也就越来越受到媒体青睐,特别是一些都市类报刊都在精心经营民生新闻。通过尝试,笔者认识到,军营中的军事题材新闻只要贴近民生、贴近群众,也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尊重人的个体存在的价值,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创造力量,尊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现代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新闻由"官本位"向"人本位"转移,正是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动反映,是人性化政治在新闻改革中的体现。随着我国民主制度的不断加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抓起。在上述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的民主政治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中国的媒体自然而然地经受了社会大潮的洗礼,向"民生"拓荒,向"民本"回归,成为这一时期新闻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去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将关注民情、体验民生、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是以群众发展的角度存在的,以民生为本、反映民意的新闻节目。民生新闻无论是从新闻内容还是报道形式上都更加贴近百姓,因而很受群众的欢迎。民生新闻作为各地方台每天的主流节目,报道的新闻都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但是同时也应注意新闻报道的深度和高度,在贴近群众的同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高扬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208-209
民生新闻是二十一世纪新闻传播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焦点和热点,民生新闻以民本取向、民生题材与平民视角来明确地反映普通民众的态度和情怀,民生新闻的兴起和发展顺应了大众传媒关于探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报道取向.然而民生新闻在近些年来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民生新闻发展路径的探索不容忽视.本文从民生新闻目前的生存困境和报道中要注意的问题出发,以阳泉市广播电视台的相关民生新闻栏目为例,从平民情怀的角度对民生新闻发展的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林光明 《东南传播》2010,(12):125-127
宣传思想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基层新闻媒体与平民百姓靠得最近,对人民群众的呼声听得最清,最能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同时拥有地缘、人缘的绝对资源优势。如何摒除商品社会带来的功利影响,纠正浮躁心态,发挥资源优势,实事求是地反映民情、民生、民意,努力做好"三贴近"?本文从地缘、人缘两个方面,浅析基层这些资源优势对"三贴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的兴趣,随着它放低姿态、贴近群众的同时带来了题材琐碎化、内容市井化、审美格调低俗化等问题。民生新闻的制作者习惯性地将目光紧紧锁定在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等比较琐碎的小事上,好像不琐碎就不能贴近百姓,不家常就不是民生新闻。如公鸡上树这条新闻,时下很多地方民生新闻节目都在自己的省份内播报过,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味.  相似文献   

9.
黄滔 《声屏世界》2016,(10):34-35
民生新闻之所以能够在国内如此蓬勃的发展,是因为它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民生新闻的播音工作中,播音员主持人也要坚持这种"三贴近"原则,才能够将民生新闻播好.  相似文献   

10.
导读从民生建设、民生新闻所具有的新的高度看,相对于新形势下许多媒体趋向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新闻创新的做法,以民本理念推动新闻创新,就是从更贴近群众生活的角度出发,将创新的触角延伸到民生视角,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更温暖的人文关怀。实践中怎样体现好这一理念呢?  相似文献   

11.
节目内容从"小民生"向"大民生"转变,体现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民生新闻节目的报道要贴近百姓的视角,符合受众的需求,但是民生新闻不仅要反映"柴米油盐"等百姓起居饮食、日常生活的事情,还要站在民生的角度,用群众的语言去解读党的方针政策、政府部门的举措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等具有导向性、前瞻性命题,把民生报道扩展为具有更深意义的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2.
杨准 《新闻实践》2006,(5):54-54
简单地说,民生新闻就是对百姓身边事的报道。因为其题材源于市井,写法通常采用市井故事口口相传的直白方式,所以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近年来,各媒体在实践“三贴近”的过程中,民生新闻成了“贴近群众”的有效载体,并日渐成为都市类报纸的当家产品。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大新闻改革创新的力度,挖掘新题材,丰富新语言,探索新手法,创造新风格。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寻找线索、提炼主题"。本文就如何在挖掘新闻题材上下功夫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读者对期刊的强烈期盼,也是期刊为争夺读者、抢占市场而不懈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三贴近"?笔者以为,要坚持以读者为本,将"读者视角"贯穿于新闻采编和办刊的全过程。从读者的角度选题材从读者的角度选题材,就是要从对读者有用、为读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因为贴近群众,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一经兴起则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并将其作为与群众联系的重要纽带,百姓将其作为了能够代表大家发表观点的一个平台,这种情况也导致了民生新闻收视率以成一种直线跨度的方式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16.
徐学春  巩杰  巩亚晴  徐婉 《新闻世界》2010,(11):106-107
本文从萧县电视台的一档新闻专题节目《萧城观察》说起,浅谈县级电视民生新闻的"三贴近"艺术。  相似文献   

17.
八月中旬以来,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全面展开,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工矿企业、农村牧区、边疆哨卡,与群众交朋友,到基层"挖"新闻,采写了一批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作品,各媒体新闻报道呈现出一派清新之风。本报也相继在头版开辟了"聚焦法治第一线"、  相似文献   

18.
在广播电视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市一级地方台办新闻的难度显然比以前增加了。为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对信息获得的渴望和诉求,许多地方台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三贴近”原则的前提下,创新观念,呈现出了新闻节目大扩容新闻题材大贴近和新闻形态不断创新的新状态、新格局、新走向。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把"民生"摆在重要位置之后,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民生新闻”受到了广大听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新闻宣传工作者要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不仅要搞清楚"三贴近"的概念、意义、做法,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在"三贴近"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的宗旨就是关注普通民众、贴近百姓生活,以老百姓为核心"受众",确立"平民化"的价值取向。作为现代媒体,确立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也是自觉遵守新闻传播规律的表现。本文从民生新闻的主体、内容、语言等方面,阐释当代媒体如何确立民生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