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疑问之一: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生活》教材第6页给出的答案是:"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第10页)。前两个模块分别讲了"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第三模块讲"文化生活",教材把这里的"文化"解释为"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顺理  相似文献   

2.
《文化生活》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模块之一.其新编教材已经在实验区试用了两年。经过两年来的试教.新教材整体上获得了师生的普遍认同和好评。但同样应该看到,在以往的课程体系中,没有“文化”专题,新编《文化生活》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反馈意见表明,教材在使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政治味是否过浓、文化味是否不足、文件化语言是否太多?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是否不够清晰、不够科学?结构体系是否有些杂乱、不够系统?如何着眼于课程特有的意义和价值,准确把握内容目标的设置?如何着眼于教材特有的编写规范.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本容易读的书,是一本可以从头至尾一气读完又不令人疲倦的书,因为它出自一个十二岁孩子单纯而稚嫩的笔触。她以一种近乎日记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了她在美国密执根州一所中学七年级的学习生活。作为读者,我们可以借着一个孩子的视角,了解美国中学的教育方式以及学生的生活状态。无论你是一名教师、一名家长,还是一名中学生,你都能从各自的角度,对美国的中学教育乃至美国文化获得一些了解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化生活》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模块之一,其新编教材已经在实验区试用了两年。经过两年来的试教,新教材整体上获得了师生的普遍认同和好评。但同样应该看到,在以往的课程体系中,没有“文化”专题,新编《文化生活》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难点。反馈意见表明,教材在使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政治味是否过浓、文化味是否不足、文件化语言是否太多?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是否不够清晰、不够科学?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本教您怎样才能尽到父母应尽的责任的书,本刊摘编其中一章,希望通过讲述如何为孩子制定行为准则的观点,在家教实践方面给予您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今日教育》2012,(7):6-7
雅斯贝斯说:“当社会发生根本变革时。教育也要随之而变。而变革的尝试首先是对教育本质问题的追问。” 《今日教育》致力于做一本有思想深度的教育杂志。深度不仅体现在对于教育本质问题的执着追问.更体现在到实践中去追踪教育热点。解读教育难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2013年2月上旬《名作欣赏》刊发的《什么是健康的语文生活》一文,深入思考了当前大学的语文生活。文章围绕大学语文生活的现状、母语地位、语文及文学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大学语文生活的理想境界等问题展开详细分析,对卞文关注的中学语文生活构成一种衔接或延伸。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下,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增加了《文化生活》这一模块。这一模块对高中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深远,笔者结合《文化生活》模块的教学实际,浅析了此模块教学对高中生的各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记者:祝老师,近几年您提出了"文化语文"的主张,能谈谈您提出这一主张的想法吗?祝:任何教学主张的提出,都有它的背景和思考。"文化语文"也不例外。我倡导的"文化语文"主要基于对教育  相似文献   

10.
心灵、品德、文化素养三者是有机的统一,其中文化素养是心灵和品德的基础,心灵和品德是文化素养的目的,它们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小学六年级《公民意味着什么》一课为例,探讨了在深度学习框架下如何实施法治主题教育。文章明确了教学目标,包括深化法治观念、激发政治认同和培养公民责任感,通过导入活动、知识传递、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身份的内涵,培养法治思维和政治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文化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文化生活》模块无论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需要,还是从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和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看,它都承担着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文化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及提升高中生文化软实力理念的重要任务。一、提升高中生文化软实力理念的重要性1.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所谓文化,我们在这里把它理解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其最重要的基本理念是,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即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生活是儿童品德形成之源。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道德教育才有实效。鉴于此,《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应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感悟、体验、探索和享受,形成道德体验、道德认知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春节期间,上海四位中学生为了倡议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向全国各地学生收集春节创意,并为行动命名——愿在我心,任在我肩。同时,还给二十余国的总统寄去了中英文的春节祝福。这次行动的启发来自于他们所在社团的一次关于春节话题的讨论。在讨论中,一些学生表示,春节只是一种节日,它的存在没有多大意义。甚至有人质疑,我们为什么还要过春节?有些学生心中的天平更倾向于过洋节日……这样的话语深深触动了这四位成员,于是,一场有关春节的保卫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得知这一行动,我感触很深。试问在我们的学生中,又有多少同学知道春节对中国  相似文献   

15.
《乡图》是对江门侨文化的一次深度书写。它在多元冲突中展开侨乡、侨史的图景,体现出自觉的反思意识;以写实为美学基调,又有着崇高向度和浪漫笔触;在两难抉择中彰显人物的抗争、奋斗和精神能量,呈现出一种悲剧精神。《乡图》所展现的文化意蕴和美学特色,为江门侨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本书收集了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林斌、童欣、张黔等30位工作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计算机领域的中国青年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他们每一个人都被称为天才,但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是天才。他们曾经都很普通,在学习上甚至没得过第一。然而他们的父母、老师与他们自己共同选择了一条智慧之路。这是一本值得父母和孩子共同阅读的书,它的主旨不是教育孩子怎样去做像他们一样的人,而是教孩子成为优秀的“自己”。  相似文献   

17.
在网上或者各媒体上搜索一下布鲁纳,就会发现,当今教育界对布鲁纳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他的认知主义教育理论上,停留在他的结构论上,并以此来指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的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三种说法,即“批判说”、“对比说”、“儿童心理说”入手,提出了“两种冲突说”,即儿童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冲突,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两种冲突的方法——进行生态教育。  相似文献   

19.
崔允漷教授在《有效教学》的开篇就提出了什么是教学呢?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更有意思?三个问题,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与梦想。在崔允漷教授及其团队的带动下,参与学案联盟的回中教师不断地深思怎样使教学从教师本位转换到学生本位?  相似文献   

20.
学科渗透是当下国际理解教育在我国中小学实施的主要渠道,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模块包含丰富的国际理解教育资源,是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该模块特点,充分挖掘国际理解教育资源,把握适当的教育时机,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以培养学生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胸怀和品质,树立国际责任感与世界公民意识,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