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专家言论热”中的“信用危机”
目前,报纸版面、电视频道、电台频率、网站频道的专家言论漫天飞,唰处可见,或引用专家的只言片语.或专家直接撰写刭章、参与节目制作。从引用数量上来看,大致具有这样的倾向:都市类报纸(频道/频率)、专业类报纸(频道/频率)引用专家言论的数量普遍高于党报(新闻综合频道/频率);硬新闻引用专家言论的数量普遍高于软新闻;深度报道引用专家言论的数量普遍高于动态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4.
5.
在新闻界,“首例新闻”很容易被评为月度或年度好稿,在全国各类获奖稿新闻作品评奖活动中,首例新闻占了很大比例。从某种意义上说,发现和报道首例新闻是记者们竭力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7.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增强地市党报的指导性、权威性,是地市党报安身立命之本。近年来地市报的言论是丰富多彩的,有的报纸专栏言论,特别是随感式、杂议式者论比较多.多角度触及社会生活比较细微的点与面,揭露和评说某些社会现象,点醒人民注意某些问题,改正某些失误。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有识之士认为,在当今多媒体兴起的信息时代,受众不但需要了解新闻,同时也需要解读新闻。新闻已不仅仅是最近发生的“事实”.还包括人们最近提出的“观点”——特别是对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有什么样的反映和评论。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十多年前,梁衡写过一篇《“哇”字牌通讯》。是批评通讯写作的华而不实。这几年看稿多了,他又发现一种“要”字牌言论——
这种言论,几乎是把文件拆分成段,要这,要那,要读者去照办执行。结构也简单,一“要”到底,有时一篇能数出十多个“要”字。“哇”字牌通讯,透出一种“嗲”气、“浮”气,有做作之态:“要”字牌则不用装模作样,是直截了当的横气、霸气,一股强迫命令之气。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体被称为"社会瞭望哨",新闻记者也被誉为"社会良心"。但在新闻传媒业日益发达的当下,新闻采访权特别是舆论监督权,呈现出滥用和冒用的趋势。新闻源于人类活动中信息沟通与交流的需要。邸报是我国最早用于信息传播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此后,虽然名字多变、种类剧增,但新闻工作者的宗旨和使命没有变,即为大众采集、收录、编撰和传递新闻信息,直至今天,新闻报道依然遵循这一宗旨。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本文将龙岩电视台2012年有关长汀"走转改"的新闻报道与传统的"正面报道"分析比对,发现新闻的主角发生了变化,非典型的"小人物"成为"走转改"新闻报道的主人公。这是报道选题上的创新,报道方式上的突破,报道文风上的提升。在"走转改"中的新闻报道注重百姓视角,突出民生情怀,凸显"三贴近",受到观众好评。 相似文献
19.
20.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是一张报纸综合报力的标志。一张报纸,如果只是大量的信息,只是一些典型,而不能提出新的思想,特别是转折时期说不出新话,恐怕没有什么竞争力。言论在报纸上经常配合新闻报道发表,但与新闻报道不同。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曾这样形象地描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新闻是捧给读者的一个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