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储符琳 《声屏世界》2006,(10):25-26
记者采访的基本方法有访问、观察、体验、研究资料等等,其中,访问之所以被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访问是采集所有新闻素材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环。而在访问的环节中,新闻记者最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提问。甚至有资深的新闻人认为,一位记者的功力如何,往往就是从他提问的水平中反映出来。对于电视记者来说,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往往也来自于记者现场采访时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1.现场采访的提问关键是要抓住观众的焦点,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提问要“一针见血”。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靠平时的积累,因此,新闻记者平时要多…  相似文献   

3.
桂豫  时明 《新闻传播》2007,(8):41-41
毫无疑问,“偷拍”已经成为今天的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正是“偷拍”手段的运用,使得一些正常采访根本无法得到的镜头呈现于荧屏——从江湖游医到黑心矿主,从制假造假到走私贩毒,从腐败官员到算命先生……纷纭世象、芸芸众生,似乎都在“偷拍”之股掌中。特别是在一些曝光类新闻节目中,“偷拍”被视为一个能够痛快迅速地解决问题的“撒手锏”,更是吸引观众眼球、扩大节目影响力、赢得收视率飙升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4.
5.
“新闻靠跑”、“脚板底下出新闻”,这是写好新闻不容置疑的经验之谈。但是,“跑”只是深入一线的一个过程,一种下湖撒网的劳动,或者说采访所需的时间。一般说来,劳动的时间与收获应成正比,然而“跑”新闻则不尽相同,这是因为采访的对象是“人”。百人百“心”(心窍、水平),百人百“姓”(性格),“跑”新闻者能够得到多少“活鱼”,重要的就靠其撒网、收网的方式、方法等灵活而过硬的技术了。因此,如何“跑”新闻值得探讨。 采访时难以获取所需要的材料——要学“绕” 记者渴望获取某种素材,但是被采访者或因诺言在先,或因其…  相似文献   

6.
回到常识     
我们需要反思的。恰恰是我们是否有违“拣了东西一定要还给人家”的古训和常识。  相似文献   

7.
袁国祥  季翔 《视听界》2001,(2):19-19
一名合格的电视记,其中有两项是必备的:一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二是在深度采访时,善于沟通,交流,挖掘出采访对象内心深处的,不肯轻易流露的,最真实的,最有价值的“新闻”,要达到这样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就要求记善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据说,闻一多先生在讲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要求同学们将教室的门窗关好,发给每人一支香烟,大家一齐抽烟,待到烟雾缭绕之际才开始讲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就是氛围,记要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9.
10.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能老是坐在办公室内,要多出去走走看看,把自己投入到生活、工作的一线去,了解生活、工作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与农民拉家常,与工人交朋友,与乡村干部交心。这样,他们有什么事才愿意向你说,有什么问题或新闻线索才愿意向你反映。我写的人物通讯《向厄运挑战》,就是在一次下乡中,与一位农民闲聊中“逮”着的一条活“鱼”。该人物连校门都没有进过,却苦心钻研科学技术,自学了从小学到大学的一些课程,研制出红外线多功能汽车自动安全装置,获得国家专利,并在世界科技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但他只是默默无闻地做事,从不张…  相似文献   

1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古人对超越某种境界的描述。“记者换位看湘鄂”不仅对两省经济工作思路进行了一次“换位看”,而且对新闻业务也是一次新的体验。两省两报记者迥然不同的写作风格,彼此各有长处。应当说,各自都有创新,都比原来惯常的新闻写作方式有所突破。两报记者在这次活动中都认识到了,适应“三贴近”要求必须努力做到主动创新新闻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13.
14.
提问是采访之本,对于广播电视记者来说尤为重要。由于被采访人面对的不仅仅是记者本身,而且还有话筒,显然不能像接受笔记式采访那样轻松自如。这就要求广播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在掌握全局、驾驭全局、明确采访目的同时,注意采访技巧和风格,以达到人与人之间更好地沟通交流,采制出更加丰富生动的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提起李尚志,中国新闻界的同仁和许多读者都不会陌生。这位被誉为“中国政坛摄影师”的新华社高级记者,曾第一个报道全国人代会上有代表投弃权票,第一个以第二人称写消息,第一个把毛泽东写成“人”而不是“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报刊的读者都曾读过李尚志的作品。 应本刊之邀,李尚志同志将陆续撰文,回忆他担任党中央和国家重大新闻报道的专职记者期间的采访故事,冠名以《中南海采访漫忆》专栏,在本刊连载。青年新闻工作者们可以从中学习这位名记者的采访作风和艺术,读者也可以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新闻内幕。  相似文献   

16.
17.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王志以其独特的风格越来越为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