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真实的历史,绝不仅仅是历史书上那些冷冰冰字句,它更多的是由历史进程中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一件件真实故事汇集而成。每个人,都是历史中的一部分。究竟什么是历史?是官方出版的历史书上记载的东西,还是民间口口相传的东西,哪一种才是信史?其实,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可能只是历史的某一面,而不是全景。真实的历史,绝不仅仅是历史书上那些冷冰冰字句,它更多的是由历史进程中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一件件真实故事汇集而成。每个人,都是历史中的一部分。现在,关于1949年以后历次运动以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怀抱是每个人心中最温馨的港湾,在婴儿幼小的心灵里,来自母亲的那一份踏实的安全感是母爱最温柔的馈赠.母亲的爱抚和对婴儿哺乳的生理需要的满足,哪一个才是安全感的源泉呢?无须为难,心理学家哈洛的实验为我们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3.
行林 《新闻窗》2006,(6):90-90
在记者的职业生涯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新闻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冲突,因而,当新闻职业责任和道德良知发生冲突时。究竟哪一种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老詹退居二线,许多同行在网上表达了对这位颇有个性的新闻人的祝福和惜别之情,读之令人感动.他以前的一位同事这样感慨:"你的成功并不仅仅是事业的大小,官位的高低,而是在于你的为人,那么多人在你退下来之后还想着你.每个人都会老,每个领导干部都会从位子上退下来,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像老詹这样得到众口一词的拥护、信赖、赞美."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新在哪?关键之新,在于受众的参与.这种参与催生了分众化的小众传播.有人断言,大众媒体将会失去生存的空间,被小众传播所取代.在信息传递的精确性以及与受众的互动性方面,小众传播的确具有优势,但目前来看,小众传播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尚无法取代大众媒体. 微博给予了每个人“麦克风”,但微博书写门槛低、信息庞杂,再加上不加甄别的转发,尤其是一些“大V”不负责任的转发,导致谣言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变大.微信朋友圈的流行,使谣言更加隐蔽.朋友之间的相互信任使谣言穿上了“可信”的外衣,甚至有人在分享时会加上“已验证过”“我家邻居”等字眼,以增强可信性.网站的竞价排名等也给虚假信息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一辈子用得最多的一本书孟非如果把以下标题作为谜语的话,大概难不倒所有的中国人,毫不犹豫的众口一词──《新华字典》。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辞书是哪一本?答案也许不会再有第二个。“新华字典”四个字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几乎和自已的名字一样熟悉。1998年...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16,(3):13-14
过去的一年很不寻常.即便是寻常人,也遇到了很多不寻常的事.“六月股市”惊心动魄,“全面二孩”喜出望外……变革之潮汹涌澎湃,想做一个超然于外的旁观者似乎很难. 在历史的坐标上,2015年注定是一个重要节点.“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已经描绘了未来五年的新愿景.古人说“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但是圣贤们的小康理想在历史上并没有实现过.“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意味着人人共享,不让一个人掉队.未来五年被看作事关成败的决胜阶段,习惯谈“总值”和“人均”的人得换脑筋了,经常抱怨“被平均”的人则会看到更多的“补短板”,关系到每个人的大变革正在铺陈.  相似文献   

8.
当今一些年轻编辑责任意识淡薄,应具备的知识匮乏,不知道达赖喇嘛是谁,不知道"四人帮"是哪四个人.对此,陈益民先生在<一代不如一代?>一文中慨叹道:"你总不能辩解说:'四人帮'垮台时他们还没出生,不知道是哪四个人情有可原吧?如此不知深浅.却率尔揉瓠,把一个神圣的编辑职业当成了'编辑营生'随意就干了起来."(<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12月23日第3版)  相似文献   

9.
张杰 《大观周刊》2012,(32):280-280
生活是美好的,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歌颂生命.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在这个世界上,最蓬勃旺盛和美好的,就是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当我开始在英国《每日邮报》工作时,经常能听到把哪一页印刷成彩色页的争论,主编是文稿先后顺序的决策者.毕竟那时,并非所有的印刷机都能实现彩色印刷.回忆这个故事的瞬间,我不禁感叹吾已老矣,但这确实反映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新闻业体现出的急速变化.  相似文献   

11.
我这个人没有幽默细胞,能让别人前仰后合的笑话,顶多能让我皮笑肉不笑一下。春节前没钱回家非常闹心,但牛县长、牛大哥、牛校长,终于在年终岁末的时候,彻底把我给逗笑了一次。 那天不巧看到《东方时空》盘点牛群。现在的记者真过分,步步紧逼,挖陷阱、布地雷,哪壶不开提哪壶,把牛县长搞得逻  相似文献   

12.
《出版经济》2021,(4):57-59
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社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疫情防控的第二战场.但要是问一些有关社区的问题,估计很多人答不上来. 先来看一个小测试: 1.居委会的上级部门是哪一个? 2.最低一级别的政府机关是哪一个? 3.一个居委会是不是专门管一个小区?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居委会是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6,(3)
“有偿新闻”与寻租行为文/大连宋梅虽然没有哪一个文件规定记者是哪一级干部,但在一般人眼里,报社是行政机夫,记者是官员。记者官衔大小,取决真主管机关部门权力的大小,所谓大报记者、小报记者差别仍在此。在传统体制下,政府行政权力延伸到社会每个角落,对企业可...  相似文献   

14.
一餐一世界     
民以食为天。我们每个人,各自头顶着一片天。有的艳阳高照,有的乌云密布,有的风清月白,有的灰霾浓重。饭碗如苍穹,苍穹如饭碗,倒扣上空,走哪跟哪。虎不辞山,人不辞碗。在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不是缺少食物,而是缺少食欲。吃好喝好,是最实在的祝词。吃什么喝什么,却一直是闲扰我们的难题。怎么吃怎么喝,则更是上升为一个映照三观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家都市报推出一组城市建设成就报道,气势恢弘,图文并茂."有一座城市,她视绿色为信仰,打造人居诗意的家园;她将古典与现代交融,飘逸出海洋气质的独特风格……"被这段优美的导读牵引着,我耐着性子把15个整版看完.如此庞杂、如此大信息量的报道,记者是怎样采访、怎样写出来的?他们说:"这类报道,哪需要采访?哪有时间采访?每个人的电脑里都储存一些材料,网上可搜集一些材料,再到有关部门要一些材料,包装一下,编排一番,就成了."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处在动乱中,大批知识青年从城里去了乡村. 在下乡的知青那里,一本书要传阅几十个人.为了多看几眼书,不少人会挑灯夜战,把整本书抄下来. 城里一样是"书荒".70年代末,新华书店门口总是排着长队.王安忆说:"好像每个人都是文学青年似的.经典的文学名著,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基本是全部读了个遍."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条人生的跑道,我们每个新闻工件者都在这条跑道上赛跑.……只要稍一松懈,就会被无情地抛在后面.只有自己强烈地意识到这点,努力去拼搏,在每个报道,每个战役中努力去夺魁,才能在这条人生跑道上,成为一个金牌记者.  相似文献   

18.
段鹏  吴荻 《青年记者》2016,(9):22-23
一名新闻工作者,其优秀的工作能力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尽相同的答案.在媒介融合这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下探讨这个问题,答案愈发显得千头万绪.也许有人说,一名新闻工作者优秀的工作能力体现在秉持新闻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这个回答当然没错,但是仅仅这三点作为新闻媒体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职业规范,显然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9.
舆论,其中的"舆"在中国古代指"车",后来演变为"造车的人"、"抬轿子的人"等,泛指下等人和普通百姓.舆论,也可以理解为普通百姓的看法.在西方,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1762年在其著作<社会契约论>中首次将"公众"和"意见"两个词结合起来,用来表达人们对社会性及公共性事务的看法.可以看出,舆论是和公众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民主理念和市民社会的兴起,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更多机会进入政治公共领域,大众媒体的发展为舆论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技术手段和媒介,媒体对舆论的干预和领导能力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20.
去年7月9日,《一篇论文该值多少钱?》在长江日报下午版发表.9天后,报刊文摘在头条位置进行了转载;紧接着,科技文摘等媒体也做出了连锁反应.看着眼前这七八百个宋体字,耳畔却不时响起三个假如——假如当时晚到一分钟……6月的一个下午,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应邀参加1996年度武汉市科技进步奖的评审会.我们到达目的地时,会议已接近尾声.进门那一瞬间,正好听见一位评委的半句话:老工程师很不容易,这项成果一个人搞了14年.工作人员拿出早已为记者准备好的材料,是一份参评成果的目录,放眼望去只见专业术语而没有任何说明.我提出要看详细资料,对方很为难:“每个成果的材料都有几大本,你看哪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