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越边境地区是两国人民密切交往的集散地,民间交流是边境地区对外传播的重要方式。然而,当前边民传播意识和能力还较弱,边民传播优势未能得到更好发挥。边境县融媒体中心需要重视边民媒介行为偏好、充实传播内容,推进县级媒体公众号等主流社交媒体建设,以短视频传播和设置边民书架等方式创新传播渠道。对边民则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对越传播意识和能力的培训,使边民交往中的对越传播活动从自发到自觉,改善对越传播的方式和话语表达,从而增强边民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三家中央主流媒体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题报道方面,中央主流媒体采用了丰富多样的展现形式,其中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的传播效果较好,官方账号体系的集群效应逐渐显现。但同时,中央主流媒体针对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传播特点的有效策划存在不足,与海外受众也缺乏积极的互动。建议中央主流媒体在选题策划与传播内容方面争取做到“有软有硬”;重点改进短视频等报道形式;不断探索多样化的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平台;用好海外各类知华友华的意见领袖;升维账号体系,打造多元主体传播矩阵等。  相似文献   

3.
正在新时代媒体传播大变动和构建内外并重工作格局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国际传播如何守正创新、积极进化,是重要的实践课题。近年来,新华社福建分社以短视频报道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基于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打造了多个高点击率的短视频,在中国地方新闻的视频国际传播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其中,笔者参与制作了《一个俄罗斯女孩的金砖会晤期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的金砖情缘》《百年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受众需求比媒体需求更直接地影响传播效果。在融合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受众对于跨文化的符号不再被动接收媒介赋予其的文化意义,而更多从自我出发完成对符号的使用。在中国对外传播中,中国符号从主要承担认知功能,到主要承担标签认同与价值观认同功能。梳理并重建原有符号体系,可在新环境下增强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伴随数字媒介技术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成为全球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为中华文明国际传播提供了全新机遇和可能。在技术可供性视角下,社交媒体在底层架构、算法机制和界面形态三个维度对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具有互动参与、情感实践、认同塑造等作用。在以“互动参与-情感实践-认同塑造”为核心环节的文化传播模型中,可供性的“多元可能性”特点和用户关系网络、技术感知等因素,对我国媒体利用社交媒体技术可供性开展文化传播的效果带来一定影响。在技术赋能下,要以优质内容为基础,以情感联系为纽带,制定和优化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杨颖  贺立佳 《对外大传播》2020,(5):20-21,27
重视民间对外传播的力量和渠道对我国当下的对外传播工作而言,尤为重要。其中,在华外国人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和视角等,在此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独特作用。在此次疫情中,许多在华外国人通过短视频记录和社交媒体传播的形式,①主动与世界分享中国的抗疫历程。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聚焦"凝聚在华外国人的力量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这一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新闻业的变革也全面展开。美国著名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76%的美国互联网用户使用脸谱(Facebook)、领英(Linked In)、推特(Twitter)等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新闻获取渠道,并对传统渠道构成挑战。因此,要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对海外社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社交媒体空间的脱贫攻坚媒介话语中,官方媒体、商业媒体和自媒体构成了多维的话语主体矩阵。中国官方媒体占据主导地位,其利用历史语境互文、个人视角等叙事方式贴合了国际受众的特点,展现了脱贫攻坚战的成功图景。境外商业媒体与自媒体更加关注中国扶贫实践中的冲突与困难。社交媒体为中国本土经验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空间,我国媒体需要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策略性设置语境,在国际传播中展开实质对话。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推特、脸书等为代表的海外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在提升对外网络传播能力建设过程中,我国一些主流媒体、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积极通过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新闻、澄清事实、引导舆论、传播文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外网民听到了中国声音、读到了中国故事。不过,由于国外网民对中国官方机构和主流媒体存在长期偏见,以及西方受众也已对政府部门和专业媒体持较低信任态度,使得官方背景的对外传播能力依然受限。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对外传播媒体也积极展开实践,传播平台从纸媒转向社交媒体,呈现形态从图文并茂升级到短视频。但从体裁上来看,大多还是属于新闻类的"硬传播"。无论是报道某一人物、事件,还是专家观点,对外传播中国理念和立场的目的性都比较明显,不易赢得海外受众的共鸣。报道采用讲故事的  相似文献   

11.
社交媒体正在成为世界各地人们获取信息的常规渠道,目前18一24岁的人中有33%认为社交媒体是他们的主要新闻来源,超过了新闻网站(31%)以及电视和报纸(29%).新的传播情境需要传播设计者重新确认各个传播环节的新特质,重新洞察社交媒体用户,了解社交媒体平台的技术与传播特征,掌握信息订制和分发规律,建立新的传播效果评测机制.在对外传播中,一个致力于广泛影响力的社交媒体账号,应在账号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组织分工协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形势的变化和新媒介的发展,传播逐渐从新闻宣传向公众外交转型,公众外交也日益从新闻报道向讲述故事倾斜。公众外交的主体可以多种多样,多部和声才能讲好中国故事。由政府、媒体、企业、民间社团以及公民个体等组成的多元传播主体是当前国际传播中最主要、最有效的理念与实践。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可调动多元传播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强大合力,实现"复调传播"的多元格局。对外传播必须依靠多元传播主体共同努力,尊重多元主体所代表的利益阶层和价值取向,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目标,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之间的能动性。同时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资源,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四项原则,凝聚政府、媒体、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五方力量,形成多元主体协同的合力,共同开创中国对外传播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正对外传播是我国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旨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新时代中国,为我国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随着媒介环境的不断变迁,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对外宣传效果逐渐式微。2014年8月中共中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9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外宣工作者要因势而谋,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借助移动传播提高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本文以广东广播电视台的电视外宣栏目《今日广东》为样本,结合实际传播数据,探析利用境外社交平台脸书  相似文献   

14.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对外宣传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局势空前复杂多变的当下,如何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亟待加强外宣理论和实践研究。曾长期为美国和日本政府机构做战略传播、对外宣传和公共外交的研究和咨询的南希·斯诺教授,聚焦中国对外战略传播这一核心议题,围绕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等外宣领域热点问题提出,中国的多样性是中国故事最好的叙事方式,要通过开放、参与、多样的交流重建对外沟通渠道,用微观视角和民众口吻进行对外叙事,让“一带一路”成为中美重开对话的走廊,推动两国关系早日回到相知阶段。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以徽博(如Twitter)、视频分享(如YouTube)、社交网络(如Facebook)等为代表的Web2.0传播技术的发展,政府组织在与公众沟通及与媒体交往中也面临着是否采纳、如何采纳Web2.0的新挑战。 微博在国际传播中的扩散  相似文献   

16.
西方发达国家领先中国的窗口期越来越短,打压中国的手段更为强硬,我国对外传播工作将会面临较大的阶段性困难。而国内民众价值观自信是对外传播中"中国价值"自信的基础。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是方式,"塑造中国价值"是目标,这一过程包含着一个经由"讲好中国故事"抵达"塑造中国价值"的逻辑。目前我们在有意识地打造进行对外传播的传媒艺术内容和作品中,存在突出的中国价值塑造困境:所塑造的中国价值是庞杂、散乱的,甚至是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塑造中国价值。面对这一困境,我们亟待厘定出在进行价值对外传播和输出中的"中国价值",这些"中国价值"数量不应太多,且要便于识记,既能够与人类共通价值联络,又不乏本土价值的特殊性。这些被筛选出的价值,应该通过传媒艺术等方式进行聚焦式、渗透式、高密度、高持续的对外传播。"大同""礼序""中和"三大价值可供我们在厘定"中国价值"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二战结束后,日本科技在短短几十年中获得飞跃性发展,同时成功建立并向世界输出了科技强国的形象。本文对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科技发展史进行梳理,通过分析其科技领域的大事件,归纳出日本借助高频媒介事件、采用多主体传播路径、活用社交媒体平台等方式对外传播其科技形象,最后为中国传播科技形象、讲好科技故事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16年11月,美食博主李子柒以爆款视频"兰州牛肉面"崭露头角,在国内逐步成为网红。2019年12月,李子柒个人频道在优兔上订户量接近800万,直逼美国著名媒体CNN在该平台的订户量,为中华文化收获了大批异域他乡的热情拥趸。李子柒在海外网络平台传播短视频,商业目标是其主要驱动力,最终却能实现经济效益和中华文化传播的双丰收,令很多人始料未及。探析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国际传播个案,对全球化背景下社交媒体时代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2004年脸书诞生为标志,社交媒体开始步入全面勃兴的新阶段。数据分析公司Statista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全球互联网活跃用户规模为45.7亿人,社交媒体活跃用户数量达39.1亿人。其中,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脸书活跃用户数量规模达26亿。对各国媒体机构而言,社交媒体空间不仅是开展国际传播活动的必争之地,更是延续和重塑媒体品牌形象、提升新的传播环境下的传播力、影响力,维持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在全球与地方、传统与现代的多维碰撞中成为问题域,涉及主体性建设、话语策略、价值传播、现代性等议题。我国政府、跨国公司、民间组织等在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方面着力颇多,但仍未完全实现中国形象、中国文化由他塑向自塑转化,尤其社交媒体这一重要渠道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①而社交媒体是当下全球沟通的重要平台与途径。中国节日文化的社交媒体传播,其独特逻辑是以社交逻辑带动文化逻辑,以人际交往导向文化的全球融入。春节文化在中国节日文化对外传播中具有典型性。总的来讲,春节文化在海外有勃兴之势。究其原因,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