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是以高校已有的学科体系与学科资源为基础的。以工科为主的高校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色,这就要求其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建设要从课程层次提升至学科层次。跨学科视域下,提取理工科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教学交叉点和接驳处,以课堂为跨学科的实践场域,通过课程孵化、课程定制和课研嵌入等模式,有助于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跨学科协同建设。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要环节,"模拟实践"是文科类应用型本科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创新途径.文科类本科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实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但传统课堂教学活动普遍存在教材案例实践性与教师讲授理论性的矛盾.多层次开展课堂"模拟实践"教学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举措,构建组织环境、设计剧本任务、实施过程评价,是探索"模拟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理念的呼唤、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的要求,豫章师范学院全方位、多途径推动教学改革,筑实思政课程育人主平台;重体验、品牌化创新实践模式,做强社团活动育人活平台;凝内涵、高标准提升环境品味,拓宽校园文化育人大平台;破传统、全覆盖扩展时空维度,搭建网络空间育人微平台,构建课程育人主平台、实践育人活平台、文化育人大平台、网络育人微平台"四位一体"的立体课堂,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思政课必须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积极促进教学改革.守正重在明晰思政课的基本属性,做实教学科研,创新则需积极探索打造适合高职的思政课程群,构建实体课堂+线上课堂+课程思政+实践课堂的"四课联动同频共振"模式助力青年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相似文献   

5.
充分利用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文章从课堂思政的背景、定义、目的、课程本身特点、具体的教学实践等方面入手,探索"中国旅游文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课堂思政教育的途径.通过在教学手段上融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学内容中植入家国情怀,以教学单元"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性"为例,就"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如何有效开展课堂思政进行案例教学分析,提出"中国旅游文化"课程通过课堂+思政、课堂+地方、课堂+实践开展课堂思政教学模式特色.  相似文献   

6.
当前,各高校对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主力军"不优、课程建设"主战场"不强、课堂教学"主渠道"不畅,所以各要素之间多数处于分散无序、各自为战的"孤岛"状态,研究生课程思政整体建设水平不高、推广速度缓慢.将圈层结构理论和协同理论引入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作为理论基础,提出构建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包括构建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主体、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课程、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课堂,充分发挥以教学名师、示范课程、第一课堂为核心圈层的向外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提升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整体建设水平和推进速度.  相似文献   

7.
当前,各高校对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主力军"不优、课程建设"主战场"不强、课堂教学"主渠道"不畅,所以各要素之间多数处于分散无序、各自为战的"孤岛"状态,研究生课程思政整体建设水平不高、推广速度缓慢.将圈层结构理论和协同理论引入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作为理论基础,提出构建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包括构建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主体、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课程、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课堂,充分发挥以教学名师、示范课程、第一课堂为核心圈层的向外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提升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整体建设水平和推进速度.  相似文献   

8.
依托"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建设背景,结合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以"两性一度"为基准,架设思政育人平台,强化师生的思政意识,以课堂为主渠道进行思政教学,进行合理有效的思政教学评价.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阐述课程思政过程,教学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湖湘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是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是打造特色“大思政课”的重要途径。高校要积极探索与创新湖湘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史教育的路径,抓好课程主课堂,铸湖湘红色之魂,实现课程育人;创建网络新课堂,研湖湘红色之学,落实网络育人;运用实践大课堂,践湖湘红色之行,强化实践育人。  相似文献   

10.
精准思政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质增效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立体联动、融合协同,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课堂、课外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和数字空间第三课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面临“主流场域”话语式微、“聚合场域”多元分散、“虚拟场域”主体弱势等现实困境。在新时代,聚焦精准思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必须在紧跟精准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精准思维”“精准设置”“精准融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守正创新和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王芳 《教育科学》2021,37(4):41-47
从场域的视角审视学校道德生活,将道德置于广阔的学校生活中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学校社会组织理论,构建了学校场域道德生活的基本分析框架,分别从关系、组织、行为、课程四个方面理解"此在"与"彼在",关注作为存在者的学生"此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与探寻"彼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出路."此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表现为师生关系场域道德生活疏离、班级组织场域道德生活枯燥乏味、课堂行为场域道德生活功能失调、品德课程场域道德生活欠缺生活质感等."彼在"的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出路有关心学校场域中学生的整全生命存在、实现班级组织的道德教育价值、建构课堂行为场域的道德教育意义、传承品德课程场域的道德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文章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遵循"学教并重"的原则,通过网络技术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与新型的"以学生为主"的两种课程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探索出"自主实践-课堂教学-组织实践"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依据该模式对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本科<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作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刘定芬  周祁林 《海外英语》2023,(20):100-102
该文基于第二课堂的创新实践和外语学习实践需求,将广义的第二课堂分为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国际实践和云端实践四个课堂,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外语教育的五个课堂,拓展了学生的语言实践空间。在五个课堂的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中国故事元素,提升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构建一个融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网络育人为一体的课程思政模式。  相似文献   

14.
陈郁青  叶青  余华  赵国永 《教育评论》2023,(12):154-158
文章基于“新工科”背景,分析课程思政内涵、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要义及现实困境,以闽江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探讨理工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提出提升教师思政意识、修订培养方案、整合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丰富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探索评价反馈机制等实践路径,以期打造课程思政立体化模式,为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职"无机化学"课堂融入思政元素是一项改革,也是一种创新.以"无机化学"课程中的化学反应速率为例,尝试从树立育人正确导向、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四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方法,旨在为将思政教育真正落实于中职化学课堂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将思政教育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是新时代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新课题.以泰豪动漫职业学院英语教研组课程思政立体课堂建设的具体实践为例,剖析了当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从第一课堂"线上+线下"教学、第二课堂活动以及优化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等方面阐述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立体课堂建设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背景,为课程思政改革在视野、宗旨、路径三个层面提供了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建设性的启示。遵循新文科建设理念,以育人育才为中心,构建“三育融合、三全育人”高职文科类课程思政模式,构筑文科类课程思政建设四梁八柱。“三育融合”,指德育、智育、美育融合,以价值引导落实立德树人,以技能传授实现立技育人,以审美熏陶达成以美化人,增强课程思政输出力,树立课程思政硬形象;“三全育人”,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构建“线上自学,线下研讨,实践体验”金课体系,突破育人主体、育人时间、育人空间限制,打造“时时、处处、人人”育人场域,提高课程思政沟通力,增强课程思政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环节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场域。高职院校应发挥"工学结合"优势,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践协同育人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9.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需要构建以CASH课程理念为基础、思政元素为内容、信息技术为支撑、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教学空间,并从教材开发、应用模式、课堂载体、质量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掀起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课堂革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在论证混合式理实一体化模式对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5融”“6同”的实践模式,对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