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成为对外交流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的,是中国对自身发展愿景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是建设美好世界的中国方案。①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趋势下,全球层面的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缺乏、粮食安全、人口问题、卫生问题、跨国犯罪等层出不穷,要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形成共识,在共同的全球价值观指引下形成解决方案。应对不同领域的变化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在不断衍生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二级价值观,包含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以及与各个地区合作中形成的区域、领域命运共同体,如中阿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卫生命运共同体等。本研究主要就我国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海外传播与认同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复杂多变的外部舆论环境对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非洲大陆是中国重要的海外投资区域。中国对非经济外宣能力建设及其效果对为建设积极、友好的对非投资营商环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有重要意义。当前,加强对非经济外宣是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久营造中非合作友好舆论环境的必然选择,是在中非高质量合作中掌握更多话语权的重要保证,可以为中国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精准传播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非洲样本。近年来,中国对非传播在非洲国家中总体呈现积极态势,但受西方媒体对中非合作长期恶意宣传、中国媒体在非发声力度有限、中国对非经济外宣缺乏民间基础等因素影响,实际外宣效果非常有限。未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对非经济外宣应设置议题实施精准传播,多措并举突破本土语言传播障碍,搭建平台深化中非媒体交流合作,引导青年群体讲好中非友好故事,为推动共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积极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3.
2023年是中国援非医疗队派遣60周年。援非60年中,中国医疗队始终秉承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精神,以仁心仁术造福非洲,为中非两国友谊、中非两国人民友谊不断续写新篇。中国医疗队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大国责任精神,其体现的不只是中国医生在非洲的群体形象,还是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的真实写照。新时代,中国将继续以中国医疗队精神为引,深化对非医疗卫生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卫生健康治理挑战,携手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新时代全球文明观的最新成果。它不仅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行动指南,在国际传播秩序重构中发挥着重要的文明驱动作用。因此,需要在把握全球文明倡议与国际传播秩序重构内在逻辑、核心内涵的基础上,明确其在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推动文明传承创新、增进人文交流合作中的现实指向,并以间性、具身、多元、人文为实践原则,促进其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西方“文明冲突论”“种族优越论”等甚嚣尘上。面对逆流,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提出“四个共同体”,其中,人文共同体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促进经贸、健康、安全领域合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实现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合作,阐述好人文共同体的内涵至关重要,具体包括重构包容和谐的人文话语、构建文明开放交流的共同体话语和打造具有人文价值底色的人类共同体。在人文共同体的对外阐述方法上,应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筑牢价值基础;充分挖掘当代中国故事,夯实内容基础;进一步探索官方和非官方结合的人文交流模式,搭建传播平台;区分不同受众,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对外阐述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崛起、文化自信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十几年来孔子学院为推广中国语言文化、增进中外友谊、促进合作共赢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加强中外文明对话、连接各国人民梦想的"心灵高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的大国担当与作为,中国引领推动构建人类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中国新一届领导人频密出访,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国发表了数十次重要演讲,提出"亚洲新安全观"、"中国文明观"及"命运共同体"等新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态度,直面问题,主动发声,创造"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为对外传播营造了积极的舆论氛围,同时也对对外传播研究提出更高要求。话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认识互联网、如何治理和发展互联网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主张、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网络治理观。习近平的网络治理目标是实现网络强国、精神内核是维护网络安全、愿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习近平网络治理观要做到培养创新人才、把握核心技术;完善法律体系,确保依法治网;发展网络文化,促进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9.
正一、调查基础情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陆,2018年中非合作迎来了新时代。习近平主席对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毛里求斯4个非洲国家进行访问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召开使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不断深入。由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联合中国报道杂志社、国际知名调查机构华通明略联合开展的第5次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非合作的深化,我国对非传播工作本土化推进的趋势不断加强,以贴近非洲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需求,实现精准传播的目标。针对中非合作和非洲发展实际,我国对非传播以诠释中国发展道路和中国文化内涵为核心内容,尤其在建党百年之际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经验和中国贡献,满足了非洲民众深入了解中国的愿望。对非传播路径在多元主体参与和多语言传播助力下不断拓宽,企业、智库和高校的作用持续提升,并且得到非洲伙伴的呼应与合作。同时,我国将对内讲好非洲故事作为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力支撑,促进良好的话语互动和循环。未来,我国对非传播还需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进一步推动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巩固中非友谊,促成中非合作话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要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人文共同体。人文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社会和民意基础。构建人文共同体可以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也可以增进友谊,增强政治互信,促进国家间的全方位合作。在具体实践中,构建人文共同体需要根植于人民,从理念、政策、行动层面多维推进,要有正确的理念来引领,要有相应政策和机制来提供保障,要有实际行动来推动落实。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在非洲进一步树立并保持良好的国家形象,中国发展模式受到肯定,中国影响力得到认同。而近年来全球格局日益复杂,新冠肺炎疫情等历史大事件频发,塑造良好中国形象的任务更为艰巨。影响中国在非国家形象构建及其前景的因素,不仅包括中国自身的话语传播能力建设,也包括西方价值观和对华态度在非洲的影响力,以及非洲基于自身利益对中国模式的解读与诠释。未来,发挥好非洲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促进中非民间舆论良性互动,提升中非人文对话的效用,推动西方友华言论在非洲的传播,引导不同主体通过不同方式参与中国故事讲述,将有利于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乃至全世界的塑造与传播。  相似文献   

13.
在中非交往与合作日益密切的时代,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研究非洲媒体的舆情具有重要意义。以媒体为切入点,研究非洲媒体涉华舆情,可以更直接地把握近年来中非合作中的微妙关系,掌握非洲国家和人民视角的中国形象。坦桑尼亚媒体中关于中国的报道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卫生、农业、科技等诸多方面。他们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是非洲国家"全天候"的朋友,是非洲国家互利共赢的伙伴。同时,中国在非洲的形象维护、中非情感的巩固,还需要中非双方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驻非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非洲国家的法律、法规,真诚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在民间架起互信互爱的桥梁;另一方面,双方官方媒体要加强沟通与合作,搭建中非媒体的自主平台,提升国际话语权,积极传递正能量,建立危机预防与应对机制,认真分析解决负面舆情揭示的问题,促进新时期中非友好合作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间交流互鉴不可或缺。只有相互尊重包容、广泛交流互鉴,人类文明才能愈加璀璨辉煌。在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对自身建设发展实践经验以及对世界大势等诸多因素的深刻把握与认知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四个“共同倡导”为主要内容的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人类现代化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给出的又一中国方案,其摒弃了零和博弈、文明冲突等思维陷阱,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落实落地,将对全球和平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起到积极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面对当代国际秩序的复杂重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中国智慧与大国担当,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外宣的核心理念和鲜明旗帜。面对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的多事之秋,中国弘扬践行并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须正视挑战、注重平衡,突出重点、稳中求进。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2013年提出至今已有十年,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中,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系架构不断成熟和完善,也随之形成了一整套理念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具备坚实、广泛的国际话语基础,国际传播从业者要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更高效能的传播,就要紧密围绕这些理念进行叙事创新,包括议程设置、传播模式、选题策划、分众化传播策略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赢得更为广泛的国际共鸣,具有更强的国际话语权和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与非洲虽在地理上相距遥远,但中非传统友谊历久弥新。近年来,随着中非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入发展,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亦呈现蓬勃发展的喜人之势,中国对非洲的文化影响力不断上升,对非洲的文化传播能力逐步增强。新形势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为中非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前进动力。"一带一路"既是经贸合作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为扩大和深化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是必须看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布局中,非洲占有重要一席。近年来,随着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全面深入发展,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对非洲的文化传播能力逐步增强。但是,中国文化走进非洲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限制。制定对非洲的文化传播战略既要认真考量共性,又要充分考虑差异性,分区域、分国家进行对非洲文化传播的战略布局。在具体的策略选择和规划上,要进一步扩大中非文化交流,努力推动中非文化产业合作,积极尝试中非文化贸易,加快非洲国家中国文化中心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9.
正自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类世界迈入到一个开启"新全球化"进程的"后西方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命题,并呼吁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此,中国媒体尤其是涉外媒体开启了向世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程。近年来,中国对外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种跨文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提出,是在世界权力由西向东转移之际中国话语的一次创新,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为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亚洲到世界、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已100多次提到"命运共同体"(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周边国家的战略地位突显,如何"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这是新时代国际传播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从周边国家切入,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