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业与产业联动作为校企合作的全新机制,在此机制下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以共同生存和发展的愿望为基础,以培养适应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多元化的培养模式。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以专业设置面向市场、依托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在专业建设上以就业为导向,紧贴产业市场的需要,坚持打造品牌专业、建设特色专业、发展创业型专业的办学思路,实现专业与产业的联动。  相似文献   

2.
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是提升文化产品品质的必然要求。南通市数字文化产业在政策、行业、人才和消费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要提高南通市数字文化竞争力,应完善顶层数字文化产业政策设计,推动基于IP思维联动产业生态发展,通过资源整合打造互联网龙头企业,加快壮大数字化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3.
基于现代产业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产业引发人才需求结构变化,要求高校改变学科单一、专业壁垒森严和设置雷同等偏离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现象,注重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培育品牌和特色,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地方产业发展急需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4.
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联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应用性为特征的教学服务型大学,是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理性选择。地方本科院校应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及其需求出发,明晰学校的发展战略与办学定位,通过校地互动、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构建具有地方产业特征与地方文化特色的应用性学科专业,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面向地方开展应用性科研与服务。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6,(5):118-120
当前国内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为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特别是不能很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文章以服务珠江—西江经济带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与创新研究为切入口,探讨在构建该经济带过程中物流职业教育如何服务转移产业、地方经济新发展,从而形成高等职业教育与该经济带的联动、协同局面。  相似文献   

6.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前站,对接日新月异的旅游产业发展,接轨旅游管理人才的就业岗位,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能产生积极的意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应积极创新工学交替、课岗融合的旅游管理三四七专业特色,即三个基于的办学思路和专业方向,四个融合的教育模式和人才特色以及七个联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积极推动地方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生成,产业融合下的品牌建设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化旅游品牌内涵的深入剖析,解析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提出张家口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应该在准确定位旅游品牌形象的基础上,科学地设计和开发地方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建立有效的文化旅游品牌营销市场,系统管理文化旅游品牌以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使文化旅游的形象和品牌永远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从惠州会展经济发展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惠州会展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存在品牌展会传承力度不够、产业联动效应不足、战略规划迟未形成、载体条件有待提高、专业总体水平不高、会展人才极度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顺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高淳中等专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训计划、目标、制订过程中,紧密把握地方产业发展的脉搏,坚持以企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目的,坚持不懈地进行课程改革。就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相关研讨,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支撑和服务地方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人才培养,建设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根据地方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人才培养的需求,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整体目标与框架、建设内容和实现手段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一种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模式,使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为地方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了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作为高等教育主力军的地方高校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科专业与产业行业对接,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突出科技研发与企业生产对接,推进地方高校与当地公司企业协调联动,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高等教育主力军的地方高校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思路,突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突出学科专业与产业行业对接,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突出科技研发与企业生产对接,推进地方高校与当地公司企业协调联动,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双高计划"实施背景下,加强高职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发展,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效能的内在要求,也是产业结构变革与技术创新双向互动的必然结果,更是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人才和技术集群化联动的需要.其价值主要表现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价值、促进地方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价值、在改革推进中实现增值发展的内生价值....  相似文献   

14.
坚持产教融合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的改革任务,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人才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效途径。文章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客观地分析了目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学合作、实现区域经济联动等方面的现存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在深入剖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旨在通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集群及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结构包括实践教学体系结构、教学内容、运行管理机制等环节的改革创新,建立起与区域产业集群紧密结合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发展区域经济建设所需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5.
任璐 《成才之路》2023,(17):21-24
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是“双高计划”的重要构成,是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和内涵建设的强劲动力。在产业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集合专业优势,紧密对接行业发展高端业态,构建财经商贸类特色专业群势在必行,以培养更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文章首先进行数字经济和产业数字化概述,然后对产业数字化背景下高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进行阐释,最后提出产业数字化背景下高职财经商贸类特色专业群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的崛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漯河地域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悠久、类型丰富、地方性浓的特点,漯河市通过开发具有地方域特色的食品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及农民画产业,初步走上了地域文化产业化之路,但在其产业化过程中还存在有产业化意识不强、品牌保护意识薄弱、数字化网络化滞后、产业化规模有限等问题,应采取提高产业化意识、加强品牌保护、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扩大产业化规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合作取得一些成效。然而,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合作形式、规模和质量,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不仅存在认识上的问题,而且合作机制也不够完善。要实现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良性互动发展,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而且要构建合作互动平台,建立和完善啥作机制和政策环境,以促进地方高校与地方社会的人才和知识的联动、文化和环境的联动、科研和科研成果的联动。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数据和数字技术主导下的必然趋势,国家顶层设计和制度规划为职业教育数字化提供方向指引,人才支撑和教育创新为职业教育数字化提供有效保障,使得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可能。同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职业教育适应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以及产业变革的必然趋势,也是职业教育扩大服务对象、扩展服务边界、拓宽服务内容的必然选择。因此,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应当顺应数字化浪潮,培养师生数字思维,赋能职业教育理念;营造数字环境,构建职业教育数字生态;提高师生数字能力,最终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数字化建设向各领域纵深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业态。产业数字化和教育新生态使高职教育数字化发展具有必然性,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大量具有数字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然而,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仍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数字素养、课程体系、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评价等多重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亟须培养具有数字化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具备数字化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基于岗位能力的数字化课程体系,创设线上线下联动的数字化育人空间,创新关注学习效果的数字化评价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刘化喜 《高教论坛》2023,(11):44-47
地方高校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新工科人才能力素养的研究发现,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应遵循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满足地方产业行业需求、面向未来世界发展、新建和改造并重等基本原则,基本路径是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和教学科研协同育人。基于此,通过对接产业需求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共建科教平台打造互补教师队伍、突出产教融合强化政产学研合作、研学赛创联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完善一体评议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等措施,实现学科与专业相互融通,强化科研与教学协同互动,为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探索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