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作为中国中央媒体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造出的重要象征性行为,一直持续不断地存在于27年[1]来每年中最特别的辞旧迎新的大年夜晚上.春晚的最终固定被许多文化研究者称为是一种"新民俗":承载了传统春节文化、民间文化的时代文化的交融.春晚本身作为一个文化文本重构了传统春节文化甚至建构了国家形象和社会共同记忆.这种形式远大于内容的大型歌舞电视联欢晚会实际上是选择性地成了一种仪式.  相似文献   

2.
就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法国戛纳春季电视节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击败了奥斯卡颁奖典礼和美国超级碗橄榄球赛,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全球收看人数最多的电视晚会”,这台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视晚会,以这样的独特方式得到了世界的瞩目与认可.从1983年至今,每年除夕的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中国人欢庆春节的一个隆重的仪式.2012年的龙年“春晚”,正好是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三十周年.在这个契机下,由央视纪录频道摄制的5集纪录片《春晚》,第一次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春晚”这一中国独有的文化艺术形态.作为这次纪录片创作的参与者,从选题策划到节目播出,其中经历的点点滴滴,使我们感受到了“春晚”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张力.  相似文献   

3.
春节晚会,作为春节大蛋糕中的一粒不可缺少的点缀樱桃,已被观众挑剔地品味了.作为春晚重中之重的语言类节目,今年可以说是饱受恶评.语言类节目,一直是春晚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杀手铜,没能打动观众的原因固然多多,但最具符号特征的语言感染力失效,则是最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13,(12):73-73
2014春节将近,相较网络平台播放内容同质化的状况,PPTV聚力近日宣布,其春晚平台将在春晚进行的同时为观众献上独家策划的马年吉祥大使——马克侠系列自制内容、直击春晚幕后、PPTV聚力春晚【全天欢乐大直播】等多档直播和自制节目,并整合优势让用户可以用一键分享、全端评论、边看边聊、多屏播放等功能与朋友互动,为网友呈现最全面的直播晚会及最精彩的娱乐互动春节。  相似文献   

5.
马硕 《当代传播》2021,(2):55-59
凭借电视传播,春节联欢晚会在开播的39年中实现了时空的连接,通过对国家、家庭、个人的凝聚,使观看春晚成为现代中国人参与春节仪式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从近年来春晚收视率下降、观众对春晚颇有微词看,每年耗资巨大的春晚并没有完成从"新民俗"到"新传统"的转换.在中国春节仪式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中,春晚不但未能起到强化节日仪...  相似文献   

6.
吴琼 《视听界》2010,(2):75-76
电视:春晚重头戏,各台出奇招 电视春节节目的重头戏当然是春节联欢晚会。央视春晚从1983年开始,至今已走过27年,虽然今年的春晚在整体上没有大的突破,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做了一些文章。比如晚会舞台运用了大量先进的声光电和特效技术,舞美设计堪称国内一流,营造出超乎想象的全新视听艺术效果;强大的明星阵容也是历年春晚之最。  相似文献   

7.
陈红 《新闻世界》2014,(6):65-66
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在央视进行现场直播。发展至今,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中国人除夕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类节目是每年春节联欢晚会的重头戏,尤其是小品节目,总是春晚中最富有趣味性、最受观众期待的部分。30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受众审美标准的提高,春晚小品的传播效果显示出了新的特征。本文从认知、心理态度以及行动三个层面分析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小品的传播效果,并对小品节目传播效果的改善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虎年春节期间.各类媒体使出浑身解数,为受众奉献了精美的文化产品. 春节,照旧是电视的黄金行市,很多地方电视台采取蚂蚁战大象的策略,把春晚的战线拉长,以众多的小春晚对抗央视的大春晚,荧屏上处处是歌舞,好不热闹.  相似文献   

9.
曾祥敏 《传媒》2019,(8):35-38
如果把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作为大众传播时代最鼎盛的代表作,丝毫不为过,动辄几亿人、几代家庭聚集观看的盛况成为电视黄金时代的缩影。无论是出于审美愉悦的需求还是作为传统过年的仪式感,《春晚》同春节一样成为无数人归途的向往,亿万人凝聚的乡愁。  相似文献   

10.
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从此,每到春节,吃过年夜饭,家家户户都会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收看"春晚",至今它已成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精神大餐"和中国新的民俗.  相似文献   

11.
"春晚"这个词对中国百姓具有特殊意义,它与春节紧密相连,是中国百姓春节喜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章.从1983年第一届春节晚会开始,在其后二十多年的漫长跨度中,春晚似乎直接指代除夕之夜全国观众必看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它成为举国同庆、万家欢乐、全家团聚的一部分,构成了很多人关于春节的甜蜜回忆.  相似文献   

12.
春节晚会,作为春节大蛋糕中的一柱不可缺少的点缀樱桃,已被观众挑剔地品味了。作为春晚重中之重的语言类节目,今年可以说是饱受恶评。语言类节目,一直是春晚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杀手铜,没能打动观众的原因固然多多,但最具符号特征的语言感染力失效,则是最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吕逸涛 《视听界》2012,(3):108-109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已经陪伴全球华人度过了30个除夕,说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春晚情结”,点都不为过。借助春晚品牌继续挖掘、加以利用,不失为春节电视综艺节目的方向。由之前的百花齐放群星贺岁,更多地转向厂从各个方面满足百姓的春晚期待,让春节联欢晚会更加好看,更加有新意。  相似文献   

14.
网络春晚作为春节期间的新节目样式,受到许多受众的喜爱和好评。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春晚的节目定位,对比网络春晚与传统春晚的区别,分析网络春晚的成功案例,探讨网络春晚未来的趋势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刘宏  孟昭瑞 《青年记者》2017,(31):43-44
作为仪式的节日 从文化的角度看,节日就是一种仪式.比如说,中国在“文革”时期一度弱化了传统的春节,当时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节日被视为“封资修”的代表,官方鼓励的只有一些政治节日.但在“文革”结束以后,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迅速反弹,再次获得了比阳历新年更高的地位.央视春晚就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初期对春节的恢复脱颖而出的,很多中国人把春晚看成一种新民俗.可以说,春晚最好地诠释了春节的仪式特征.  相似文献   

16.
曾祥敏  翁旭东 《传媒》2021,(8):8-12
从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制作播出《春节联欢晚会》以来,春晚陪伴国民度过了39个春节,早已成为农历新年不可或缺的文化仪式之一.春晚一路从歌声与欢笑中走过,也从期待和争论中走过.特别是在媒体融合、受众分化、多元价值碰撞的当下,如何调剂悠悠众口实现雅俗共赏,如何让传统"年味"与时代精神相互呼应,从而有力实现正向引导与价值引领,成为当下春晚破局的重要关口.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融合创新与用户连接成为近些年来春晚创作的核心议题与迫切需求.在进一步深度融合发展中,广电媒体如何守正创新,重构视听传播新场景,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某种意义上来说,春晚是一个指向标.  相似文献   

17.
肖冰 《视听界》2015,(1):99-101
临近春节,春晚又成为各级电视台的重点节目。央视春晚"高大上",卫视春晚"高富帅",网络春晚灵活多变,城市台如何在三重挤压下开辟出自己的"一线天"?本文以徐州台三届"百姓春晚"为例,探索城市台春晚的特色之路。一、"百姓春晚"的创作原则作为欢庆春节的一种表现方式,春节晚会已经成为现代传播语境下的新年俗。其本源与艺术创作的本源一致:来源于百姓,传播于百姓,分享于百  相似文献   

18.
冯洁 《青年记者》2008,(9):42-43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自1983年首次成功举办以来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在这些年里,春晚在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走向困境,受到人们的非议.究其原因,一是晚会市场,受众发生了众多变化,二是春晚的发展有停滞的地方.这种变与不变之间产生的错位,正是导致人们对于春晚认识变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2022年春节期间,河北广播电视台倾力推出六台主题春晚。这组系列春晚以大主题立意、多手段创制、全平台统筹为特色,注重以文化为魂讲述春节-冬奥故事,以创新手段打造精品节目,以全媒宣推营造声势声量,树立了河北春晚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20.
一,“春节联欢晚会”——一个世俗神话的诞生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从此,“春晚”成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精神仪式,形成中国观众习惯性的收看行为。放鞭炮、包饺子、看“春晚”,成为中国人除夕之夜的主要活动内容。“春晚”本身也成为现代春节的一部分。“春晚”融相声、小品、歌曲、舞蹈、魔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炉,由主持人在各个节目中引导穿插串连起整台晚会,集中突出一个盛大主题的综艺晚会形式首开电视晚会节目之先河。“春晚”荟萃了国内知名演员、影视红星或是港台著名艺人,各个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