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稼祥青年时期领导学生爱国运动成长为革命家。在中央苏区他担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开创青年工作的新局面,长征和延安时期他重视对青年知识分子的吸收培养,推动全国的青年工作。王稼祥把政治建设作为青年工作的灵魂,在组织建设中根据形势敢于自我革命、人才建设中大胆选拔和信任青年骨干、思想建设中理想信念为旗帜,文化学习和实践检验并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缘起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其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及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不断产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的过程。依据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观中国化的成熟程度,其演进历程可划分为早期探索(1921.7-1934.12)、初步成熟(1935.1-1949.9)、曲折前进(1949.10-1976.9)、拨乱反正(1976.10-1982.8)和创新升华(1982.9至今)等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们党解决知识分子问题有出色成就的时期之一。总结这个时期党制定和执行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加深党对知识分子一贯政策的认识,进一步做好新的历史时期知识分子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中央和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深刻地总结了我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排斥、打击知识分子的“左”倾错误,根据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是我们党解决知识分子问题有出色成就的时期之一。总结这个时期党制定和执行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加深党对知识分子一贯政策的认识,进一步做好新的历史时期知识分子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中央和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期间,深刻地总结了我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排斥、打击知识分子的“左”倾错误,根据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任务,对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作了精深的研究,阐明了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形成了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一整套正确的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政策。通过对十年建设期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中“左”倾错误的回顾,揭示了党在对待知识分子政策问题上发生“左”的错误的原因,从中总结了经验、教训。回顾这段历史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中“左”的错误,对于党在新时期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正确解决知识分子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毛泽东曾多次反对过“毛泽东主义”这一提法。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反对王稼祥、萧三等人试图用“毛泽东主义”来替代“毛泽东思想”;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反对吴玉章建议把“毛泽东思想”改为“毛泽东主义”加以宣传;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反对部分同志提议把“毛泽东思想”改为“毛泽东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反对林彪、康生等人力图把“毛泽东思想”改为“毛泽东主义”加以吹捧。  相似文献   

7.
我们党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比较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但是,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登峰造极地歧视与迫害知识分子,使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遭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指导思想上进行了拨乱  相似文献   

8.
历史早就证朋,我们党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历来都重视知识分子.毛泽东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即代表党中央发表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文,这正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具体而集中的体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自一九五七年“反右斗争”后,党在知识分子政策上却愈演愈烈地犯有“左”的偏向,以致把广大知识分子列入“资产阶级”的行列之中,甚至于还将一批正直的知识分子错划为“右派分子”!尤其是十年浩劫期间林彪四人帮之流则更其变本加厉  相似文献   

9.
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是我党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83页)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彻底清算“四人帮”破坏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累累罪行,正确地理解,认真地贯彻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革命导师一贯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和知识分子队伍的建设。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多次指出,一定要建立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队伍。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主席就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毛主席一再指出:“没有知识分子,我们的事情就不能做好”。一九五七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向全党发出了“十年树人”的伟大号召,指出:“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的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个宏大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最近,英明领袖华主席又对科研工作做了重要指示,进一步强调了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知识分子政策,在党的历史上是最好的,这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继承发展了毛泽东在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关于知识分子工作的正确理论和政策,又坚决地纠正了“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左”的错误而形成的,党关于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的形成,必将极大地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大大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11.
袁博 《教育教学论坛》2014,(16):141-14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观对中国革命发展影响重大。本文从知识分子和中国共产党两方面因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知识分子观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五四时期是社会主义开始得到广泛传播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的历史时期。本文阐明了先进知识分子在学习和传播社会主义思想运动中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 ,指出了他们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正确见解及其缺陷。试图说明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长时期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与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观有直接的历史联系  相似文献   

13.
李军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0,14(1):16-18,,27,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基主要内容,一是拨乱反正,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段的一部分”,为知识分子的阶段属性科学定位;二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知识分子在科技发展、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让知识分子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4.
建国前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问题已有相当的认识和实践经验,如何认识知识分子与如何使用知识分子,构成了他知识分子观的主要内容。阶级分析法就是他认识和分析知识分子群体的理论工具,这构造了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理论基础;而革命斗争的现实性及复杂性,则决定了在如何使用知识分子的问题上讲求策略性的一面,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体的知识分子政策。认识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必须兼顾这两个方面,同时也要看到,无论什么情况下,毛泽东始终坚持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区别,并强调改造的必要性,对建国后的知识分子政策与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给今天留下了启示、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5.
考察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 ,我们发现 :以 1 957年为界 ,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看法前后有所不同。 1 957年以前 ,毛泽东把知识分子当作“劳动人民”看待 ,1 957年以后 ,由于对国内形势和阶级关系的错误分析 ,他把知识分子看作“资产阶级”一部分 ,因而在知识分子政策上采取了一些不当的措施 ,给我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尽管如此 ,但就毛泽东的一生来说 ,他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功绩与贡献远远大于其过失与失误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实践主要有:批判和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和错误的知识分子政策;构建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基本体系和框架;在根据地创办各类学校,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积聚大量人才;广泛团结知识分子,推动文艺界统一战线的建立;支持和推动民主党派建立,团结民主党派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17.
在1640—1870年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英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与知识分子有很大关系。本文拟就这一时期英国知识分子的作用和知识分子政策的特点,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道德教育,指出其主要内容包括以党员干部为主要对象,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以“生产运动”为载体,对知识分子进行劳动观教育;在抗日战争中贯彻实施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这些道德教育内容对当代道德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明的“天人合一”观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的长廊。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政策文化,其所展示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智慧。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是“天人合一”观对现存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催生科学的“天人合一”现的文化因子;发展科学文化是时代的要求,是“天人合一”观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问题是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苏联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苏共当局将知识分子视作“特殊的社会集团”,对那些敢于针砭时弊、敢于向当局提出批评意见的知识分子采取严厉压制的政策。本文从如何对“知识分子”一词定义入手,分析了苏联知识分子的构成、特点、勃列日涅夫时期知识分子问题的由来和发展过程以及错误地压制知识分子对苏联社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