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婷 《理科爱好者》2023,(1):215-2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量感”这一核心素养内容,再次丰富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感和量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最为直观的两大因素,决定了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质量。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对于量感等内容的关注度不高。新课程标准要求将量感的培养融入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进一步提升了量感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实用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培养其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应探究培养学生量感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单位量、正确选择参照量、合理推算特大量,从而培养学生的量感,使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3.
祁春芹 《小学生》2024,(3):124-126
量感是个体对外部事物形状、大小、质量、尺度等的感性认知,是个体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新课标将“量感”确立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提出“能合理得到和估测度量的结果。”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认知,结合生活实际,搭建平台,助力学生构建对量的基本感知,促进学生量感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数学知识,其中度量知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度量知识的教学为基础,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和能力。在量感的实际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再深化实践认知,通过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帮助学生实现从量的理解到量的准确感知,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文章将从量感培养的意义着手,深入分析量感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量感的形成,需要借助反复地体验、不断地矫正,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才能慢慢形成.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依托多种感官参与,给予学生时间与空间,多感官体验、多操作积累、多方位聚焦、多层次建构,感悟"计量"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陈娴 《学苑教育》2023,(31):73-7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内容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从原先的十个关键词增加到了十一个,而“量感”第一次作为一个新增的关键词出现在小学阶段,引起数学教师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量感的作用与策略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龚倩 《理科爱好者》2023,(4):224-226
量感是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建立量感是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量感,可帮助其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文章从创设情境、问题启发、实践操作、数量结合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基于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知识获 取、能力进步等。基于此,笔者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入,就如 何提升学生的数学获得感展开探究,旨在启发广大教师注重学 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提升课 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量感"这一核心概念,所谓"量感"就是对事物的计量感知.本文将简述"量感"的内涵和培养价值,接着以"抽象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主线,从"联系生活""课堂感知""实践操作""主题活动"等角度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上的知识点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还需要对小学生的数感能力进行培养,尤其是在当前强调素质教学的大环境里,为了帮助相关人员建立更为全面的认识,本文就小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够起到一些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连仁玲 《考试周刊》2022,(50):67-71
在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此后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了要求小学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理念,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此意见的下发对小学教育的育人任务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国家更加注重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小学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是当下小学教育应当重视的重点。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文章对当下小学数学量感的培养内涵和实践做了深入剖析,旨在为后续小学数学课堂上其他教师对学生量感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完善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成为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小学阶段让学生掌握复杂的数学知识还不是最困难的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才更具挑战性。比如很多学生到了高年级阶段都还不具备基本的数学量感,这种情况就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对量的认识,丰富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13.
薛梅芳 《教师》2019,(3):58-59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逐渐开始认识到数感培养对教学质量和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性,产生了培养学生数感的意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思维特点以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使得学生数感的水平也不同。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文章将针对小学数学学生数感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量感”是指学生对物体量的感受与判断能力,对数学学习及实际生活都有重要意义。然而,小学数学中“量感”教学存在诸多误区:缺乏量感培养理念,缺乏实际情景引导,缺乏师生互动沟通,缺乏量感培养方法,缺乏量感实践活动等。基于这些误区,本文提出几种量感实践策略:通过引入生活情景、拓展数学活动、巧用数学推理、联系生活实例等培养量感。这些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量感,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5.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是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然而,现实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对数学的“量”缺乏真正的体会和理解。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量感”,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这可以帮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量”,提高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6.
数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结构变量,小学阶段,数学教师要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动手操作、积淀体验等,最终实现数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数感,实际上指的就是,能够主动、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具体点说,就是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理解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这是基本的数学素养,也是学生最需要掌握的能力。但是,数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数感。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重视学生的主观体验,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构建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纪丹丹 《广西教育》2013,(41):83-83
数感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数和运算的敏锐感悟能力和驾驭能力,是有意识地对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并解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数学教育的需要,更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那么,怎样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的一些策略着手。  相似文献   

19.
许秋咏 《教师》2020,(12):69-70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能让学生形成用数学思维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深刻感受数学的内涵与真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动手操作、算法选择、估算教学、数形结合、生活体验等方面深入挖掘数感培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蒋智能 《广西教育》2023,(16):61-64
本文以“认识面积单位”教学为例,论述量感素养的培养需要经由“量”的认知发展最终实现“感”的能力提升,提出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经过初步感知、稳步发展、实践延展三个教学实施步骤,逐渐培养和发展学生量感素养的具体策略,包括:通过课前自主探究,唤醒学生生活经验,聚焦课堂新授内容;通过课中多维认知,拓展学生活动经验,发展学生量感素养;通过课后综合实践,增强量感体验,解决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