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类对饵料的反应,取决于它们的感觉器官;钓获量的多少,直接与鱼类的吞饵进食有关,而鱼类的吞饵进食,又直接与它们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有密切关系。不同的鱼类,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水域对饵料的反应也不尽一致:肉食性鱼类对小鱼、小虾等荤饵感兴趣,草食性鱼类对藻类、水草等植物饵料感兴趣。但这并  相似文献   

2.
草鲤鱼均属于淡水鱼中的杂食性鱼类,尽管其食性广杂,但也有其各自偏爱和喜食的饵料,这种饵料即是早已被朋友们所熟悉和掌握的香甜饵料。笔者在实践中体验到,经过综合配制的香甜饵料,颇具其它饵料所不具备的效果。现将其配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地球上的鱼类出现在距今43亿年前的奥陶纪初期,现在存活的鱼类有21723种,占脊椎动物数的52.6%。最近的研究资料表明,在现代鱼类中,圆口类有50种,我国生活着4种;软骨类有515种,我国生活着140种左右;硬骨类有19135-20908种,我国生活着2700种左右。在21723种的鱼类中,淡水鱼有8411种,占4011%,其他13312种为海洋鱼类和极少量的洄游鱼类,占鱼类总数的59.89%。地球上鱼类有多少种  相似文献   

4.
老高 《钓鱼》2014,(24):29-31
在漫长的冬季里,多数淡水鱼类进入了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基本上不进食或很少进食,只有少数几种耐寒的鱼类如鲫鱼、鲤鱼等仍有摄食的需要,但这时候鱼类的摄食与其他季节的状况也大为不同,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其中重点表现为"慢"。  相似文献   

5.
郁文生 《钓鱼》2011,(14):30-31
水有肥瘦之分这早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所谓水的肥瘦大多是由浮游生物的多少来确定的。水过瘦鱼类可食的浮游生物饵料匮乏;水太肥又容易对水体中一些理化因子产生不利影响。从直觉上看,水质可用色和透明度来表示。水色主要是由浮游生物多少来决定的。主要有蓝绿藻、硅篥、隐藻、裸藻、轮虫和原生动物,这些都是淡水中的中上层类较好饵料。  相似文献   

6.
钓鲤专用饵     
鲤鱼是钓友们喜爱垂钓的淡水鱼种之一,如何选择和配制专钓鲤鱼的有效饵料,是广大钓友关心和摸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今市场上各种中外淡水鱼类专钓饵五花八门地推出,虽各有千秋,但由于价格昂贵,很多钓友不敢问津。且本人曾多次试用进口饵料,并不都理想。因此近两年本人与单位同事经实践,摸索出了一种适用专钓鲤鱼的饵料,每次出钓不管什么季节必能钓获鲤鱼。具体制作过程为:  相似文献   

7.
《钓鱼》2007,(8)
鱼类对饵料的反应,取决于它们的感觉器官,钓获量的多少,直接与鱼类的吞饵进食有关。而鱼类的吞饵进食,又直接与它们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鱼类对饵料的反应,取决于它们的感觉器官。不同的鱼类,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水域对饵料的反应也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9.
郭全刚 《钓鱼》2013,(20):12-14
淡水鱼类的习性主要受自身的遗传基因和进化所决定,而水的温度、水中溶氧的多少、水中食物的多寡及食物的类别等都是影响鱼类生存的水层出现明显差异和活跃程度不同的重要因素。正是这些综合因素,使品种不同的鱼类食性特征和喜好差异较大。本文就钓友常钓的几种淡水鱼习性做一番梳理,如有谬误,欢迎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钓鱼》2007,(3)
鱼类虽然都有其固定的食物范围,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它们的生态习性和自然环境变化两方面看,诸如鱼类自身的生长期的变化,水域饵料的丰歉,人工长期投喂饵料品种的变更等因素,它们会改变天然食性。有时鱼类为了谋求生存,在对口食物不丰富的条件下,不得不适应某种饵料。鱼类的食性改变,有  相似文献   

11.
吴红梅 《钓鱼》2007,(4X):40-40
鱼类对饵料的反应,取决于它们的感觉器官,钓获量的多少,直接与鱼类的吞饵进食有关。而鱼类的吞饵进食,又直接与它们的感觉器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冬季里,多数淡水鱼类进入了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基本上不进食或很少进食,只有少数几种耐寒的鱼类如鲫鱼鲤鱼等仍有摄食的需求,但这时候的摄食也和其他几个摄食旺季时的状况大为不同,呈现出它们自身不同于其他季节的特点,其中重点表现在一个“慢”字上。  相似文献   

13.
鲤鱼     
王长弓 《钓鱼》2012,(2):32-32
在我国,鲤鱼遍布全国各地。数量多,品种多,个体大,易上钩,钓起来趣味浓郁。鲤鱼是我国最早养殖的淡水鱼类。鲤鱼和鲫鱼一样,属广布性鱼类。目前,我国共有鲤鱼5属,26个种和亚种。不过不管是何种形态、颜色的鲤鱼,其基本体形、生活习性等均差不多:都是淡水底层定居鱼类,杂食性,有触须一对,耐缺氧,耐污染,生活适应性强,喜在水底拱食,几乎什么都吃,极贪食。  相似文献   

14.
张锡恩 《中国钓鱼》2007,(11):21-21
关于海钓用饵,有文章详细谈过,如以沙蚕、鲜虾、小活鱼等为饵的用法都讲得很详细。在此,我另外向大家推荐几款海钓用饵。一、贝螺肉钓饵软体动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海洋鱼类优质饵料,贝螺类钓饵,由于味道鲜美,贝肉颜色乳白色,入水后目标醒目,极易引起鱼的食欲。1.贝螺类钓饵和种类可做海钓鱼饵的贝类有:文  相似文献   

15.
一云 《钓鱼》2007,(2S):20-21
鱼类虽然都有其固定的食物范围,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它们的生态习性和自然环境变化两方面看,诸如鱼类自身的生长期的变化,水域饵料的丰歉,人工长期投喂饵料品种的变更等因素,它们会改变天然食性。有时鱼类为了谋求生存,在对口食物不丰富的条件下,不得不适应某种饵料。鱼类的食性改变,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天然饵料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动物类,即所谓荤饵;一是植物类,即所谓素饵。自然界中的各种鱼类,按照各自的生活习性,有的偏食荤饵,有的偏食素饵,有的荤素兼而食之,以求维系自身的生存、繁衍和发展。 鱼类随鱼种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对饵料也有各自的偏好。在特定环境的磨练下,其生活方式逐渐养成了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形成了对“地产品”——上生土长的天然饵料的偏爱性。很多土里上气的饵料,往往更适合鱼的口味。特别是鱼所在水域及其周边环境中的天然  相似文献   

17.
《钓鱼》2007,(8)
饵料是钓鱼的必备之物,许多钓友会针对各个池塘鱼类的食性和习性研究出许多种饵料。钓友们似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的时候明知水里有鱼,密度很高,但钓的时候却没有鱼咬钩。任凭你使出浑身解术,拿出针对某对象鱼类习性研制的饵料,或是将随身携带的饵料用  相似文献   

18.
尤觉人 《钓鱼》2004,(14):16-17
手竿垂钓者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打窝之后,鱼来了,水中冒出的泡泡如开锅的沸水,但就是迟迟不肯咬钩。这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多,与水质、鱼种、天气、饵料等都可能有关系,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鱼类的“跟味”习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钓鱼》2006年第十二期刊登了吉林敦化钓友武传录的求答《"黄瓜香"学名叫什么》,同时还刊发了何川先生的回答《带有黄瓜香味的鱼——香鱼》及编者附记《香鱼的缘份》。何先生和编者都认为武传录钓到的是香鱼,但事实并非如此,理由如下:一、关于香鱼的分布香鱼虽是广温性鱼类,但在分布上较多数鲑形目鱼类要偏南。依中国淡水鱼类分布区划,它分布于华南区如广西东兴北仑河,华东区如浙江灵江、福建九龙江和辽宁碧流河等,但不见于属北方区的黑龙江流域。二、关于香鱼的习性香鱼并非纯淡水鱼,而是典型的过河口性洄游鱼类,即在河中出  相似文献   

20.
冬钓慢鲫     
瞿高兴 《钓鱼》2014,(6):22-25
在漫长的冬季里,多数淡水鱼类进入了冬眠或半冬眠状态,基本上不进食或很少进食,只有少数几种耐寒的鱼类如鲫鱼鲤鱼等仍有摄食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